APP下载

罗炳辉与士兵的故事

2023-09-15王文财

铁军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红花罗炳辉木船

王文财

2021年10月27日这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我要去圆一个两代人几十年的未了之梦。我坐上了开往上海的高铁,去见一个此前从未谋面,但梦中又多次出现的人。他就是我父亲的老首长罗炳辉将军的儿子罗新安。

说来真是机缘巧合,我认识了“红二代”郭海生,在他的引荐下,我终于联系上了父亲生前一直苦苦寻找的罗司令的后人罗新安,了却父亲生前未竟的心愿。

见到罗新安(现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的那一瞬间,我凝噎无语。来之前,我反复思量,见着将军的后人,第一句话我该说什么呢?是叫罗公子?罗大哥?还是罗先生?

当紧紧握住罗大哥的双手时,我激动得连背熟的“台词”都忘了,竟语无伦次地冒出一句:“我父亲的名字还是你父亲罗炳辉给起的呢。”

于是,我的脑子也像按下了快进键,像放电影一样,沉浸在父亲早年给我讲述的他亲历的战斗故事中。

父亲生于1918年,1984年去世。原籍安徽省定远县,世代务农。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于是父亲跟着我大伯家的两个堂哥一道投奔了新四军,来到罗炳辉的部队。

那年父亲19岁,因机灵勇敢,不怕吃苦,很快就被罗司令看上,被分配到侦察班,不久就当上了侦察班班长。

父亲原名王和朝,参军后,“和朝”这个名字,罗司令叫起来,总感觉不顺口不响亮,于是就帮我父亲取了个新名字——王同友。意思是我们革命战士都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才走到一起的,是同志和朋友。

从此我父亲一直在枪林弹雨中跟随着罗司令,出生入死打鬼子。

一场打鬼子的战斗父亲讲过好几次,因为那一次的经历让他终身难忘。

那是一个深夜,他们的部队正在执行一个护送任务。在一处芦苇荡里,部队划着几只小木船,我父亲也坐在小木船上,悄悄地前进。突然前方射来一道刺眼的白光,铁壳机动船上的日军发现新四军的小木船后就在后面穷追不舍。日本兵叽哩哇啦地叫喊声此起彼伏,铁壳机动船上的探照灯光,来回“扫荡”在湖面上。日军的机枪子弹向父亲他们射来,密集地打在水面和木船周围。

父亲他们的小木船是靠人工划桨,行驶速度慢,而日军的柴油发动机船,开起来要快得多。日军的船在迅速靠近,父亲领着侦察班还击,但子弹打在敌人的铁壳船上,只是冒火星,根本起不到杀伤作用。

我父亲生性胆大,被战友称为“王大胆”。在这紧急关头,父亲对全班侦察员说:“侦察班全体战士留下1挺轻机枪阻击敌人,其余人员保护好罗司令,赶快撤离。”

此时,留下阻击敌人的战士,都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就在这生死关头,罗司令被警卫战士拉上了岸,他一把抓住我父亲的肩膀说:“王同友,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父亲说:“假如我们牺牲了,等战斗结束了,请罗司令安排人,把我们从水里捞上岸,用芦席裹起来埋了,要是没有芦席,就用麦秆盖起来,埋在一起,大家也好有个伴。”

也许是当时枪声太密,罗司令对我父亲说了些什么,父亲没听清,但他看到罗司令说话时,眼中满是热泪。随即父亲带着几个战士,跳到湖里,趴在芦苇丛中,端着轻机枪,对着日军的铁壳船就是一阵猛烈扫射,趴在小木船上的战友,则用步枪顽强地朝着日本兵还击。

在全班战士的奋力阻击下,日军的铁壳船突然停了下来,随即调转船头逃跑了。这是一场遭遇战,原以为全班战士都会“光荣”了,然而战斗结束,父亲他们侦察班无一伤亡,还保护着首长们安全撤离了。

第二天早上,部队在一处空旷的场地上集合,罗司令让人用红纸做了一朵大红花,把我父亲喊到队伍前面,亲自把大红花给我父亲戴在胸前。父亲说他每次立功,罗司令都会给他戴大红花,也不知道戴了多少次大红花了。

父亲还讲过另一个故事,我记得也很清楚。

1943年一个深秋的晚上,苏北的一个村庄外,寒霜把大地染成一片银白,罗司令安排侦察班去完成一项秘密侦察任务。

父亲带领侦察班战士,摸到日军据点进行侦查,在完成任务返回驻地时,大部队除了放哨的战士外,其余的还在睡梦中,父亲为了不影响罗司令休息,打算等罗司令醒来后立刻向他报告。

于是全班战士就在村旁的坟地里,躺倒睡觉。

天将晓,罗司令走出屋子,看着战士们穿着薄衣单衫,睡在野地的坟墓旁时,心痛得直摇头,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后来他对我父亲说:“王同友啊,战士们为了打鬼子,为了穷苦人的解放,这么冷的天,还穿着夏天的衣裳,跟着我东奔西跑地打仗,我老罗永远忘不了你们啊!”

不久,父亲在执行一次侦察任务时,被当地的伪军认出被捕了,同时被捕的还有父亲的两个侄子。

父亲在日军的监狱里,不仅遭受酷刑,而且“陪埋”和“陪毙”了3次。所谓陪埋,就是日军让伪军在地上挖一个大深坑,坑里放上石灰后再加上水,然后把父亲反手捆着,跪在坑边,用脚踢进坑里,再用绳子吊在半空,逼他招供;陪毙就是将新四军战士押往一处空地,枪殺其中一人时,其他几个人“观看”,再进行逼供。

父亲在日军的牢房里关了有半年之久,最后是当地一个和父亲比较熟的老乡,用了3块大洋把父亲从监狱里保了出来。

可是刚出来没两天,保释我父亲的那位老乡从伪军嘴里打听到,日本人事后知道了我父亲是新四军,当晚就准备再次抓捕,那位老乡让我父亲赶紧跑。

因为父亲的部队常年作战在苏皖一带,对六合地区比较熟悉,所以他连夜从安徽跑到了六合大厂卸甲甸,躲进了一个废弃的窑洞。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得知罗司令被中央军委认定为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是“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是“人民功臣”等殊荣时,多次要求母亲陪他去寻找罗司令的墓地,祭扫罗司令,很遗憾,那时父亲已重病缠身。

1979年,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上映后,父亲看了电影,感到影片中的主人公罗霄,与罗司令戎马一生极其相似。后来,他看到有关报道,罗霄就是罗炳辉将军的原型,父亲激动地说了很多有关罗司令的故事。

(责任编辑孙月红)

猜你喜欢

大红花罗炳辉木船
罗炳辉:从大山中走出的军事家
个个都是香娃娃
罗炳辉将军故居
一个人的精神画像
一个人的精神画像
——评李娟的《大红花》
《小木船》后传
老师,您辛苦了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
木船血战日军巡逻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