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视觉图式化探索

2023-09-14吕永琪刘卷

湖南包装 2023年4期
关键词:能指恩施符号学

吕永琪 刘卷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土家族摆手舞是展示土家族风貌、反映土家族生活的传统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族人千百年来的文化结晶。现如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民族文化带来的强大凝聚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族摆手舞,该如何回归并“活”态于社会生活中?如何使其社会认知度及文化传播价值得到提高、吸引年轻一代了解并弘扬?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恩施地区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理论进行创新设计,借用现代网络媒介传播来打破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为土家族摆手舞融入时代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

1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视觉图式化探索价值与意义

1.1 设计符号学概念

瑞士哲学家、语言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最早提出符号学概念。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性质、发展和变化模式以及符号的各种意义与不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由能指和所指结合形成的一个整体。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中,能指和所指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术语。设计符号学和符号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符号学是在符号学和设计学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术语。在设计学和符号学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时代下,将设计学下的实践与符号学交织,能够促进两个学科更好发展。

设计符号学是所指与能指结合的产物,是由具体的物质材料构成的相对稳定、多义以及抽象的符号。语言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由形象和概念内涵组成的,前者是“能指”,后者是“所指”。能指是“声音形象”;所指是声音形象所表达的概念[1]。用通俗的话来理解,能指是指符号本身所能表达的东西,如色彩、形状、大小等;而所指则是指符号能够代表的东西,是更加深层次的更有意义更具内涵的东西。

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符号成为了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精神媒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互动外,视觉交流也是很重要的,视觉交流包括文字图形等诸多元素,但都可以通过对事物发展的表象的展示来揭示深一层的内涵,使得作品不仅有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也有视觉的冲击力。在视觉符号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其关键特征,即简明扼要,可以短时间吸引大众为其驻足停留,进行视觉信息的传达;民族性符合民族审美,得到广为流传的传播效应。

1.2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能指与所指的含义与范畴

根据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从设计符号学图式化的角度着手来保护恩施土家族摆手舞。首先,应识别路径中的文化要素及层次(图1)。文化有着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种属性。外在的、浅层的是物质要素,例如土家族摆手舞的服饰纹样、表演的动作形态;而隐匿的、深层的是精神要素,是土家族人们通过他们恒久文化的积淀彰显的魅力与价值。借助CiteSpace软件,将知网2000—2023年土家族摆手舞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图式化,发现“文化传承”一词在近几年频繁出现(图2)。土家族摆手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坚持深挖文化内核和丰富文化表征相融合的传承方式。继承的困境来自于对非遗认识的偏差,往往注重非遗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整体传承[2]。若对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仅仅是商业化毫无感情的流水线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人们忘记舞蹈的原始形式。

图1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能指与所指的含义与范畴。

图2 2000—2023年知网引用频次最多的15个关键词。

所以创作者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舞者自身的魅力与独特性,体现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观的丰富多彩。通过对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图式化的动作或是色彩基本的视觉呈现,使人们产生视觉刺激之后形成深刻的印象和概念,来感知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3]。如此一来,用图式化的设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旧结合,促进物质和精神的共同繁荣,获得了稳固的文化地位,使民族文化沿着传承的道路,以前瞻性的眼光拓展思路,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感知文化的本质,注重文化的持续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

2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图式化视觉建构原理与路径

2.1 符号学语义的认知和分析方法的代表性理论观点

设计符号学在实践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3个步骤:首先,设计作品的符号应该将作品的能指(形式、色彩、材质)等存在的现象视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梳理。其次,分析的内容必须是符号“有意义”密切相关,即与符号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相关。最后,以系统的观念关注共性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可以展开适度的联想[4]。

20世纪50年代乌尔姆学院开始符号学的研究以来,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语义的认知和分析的方法。1984年,伦格耶尔和布鲁克勒利用广告技术来测量眼睛对三维物体的反应,并跟踪眼睛的运动,设计师希望这有助于完善产品的语义,以此达到用户与产品更好沟通的效果。1989年,雷哈特·布特提出了他自己的8步法,用于产品的语义分析和实施:第一步是建立产品或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约束条件;第二步是确定产品的预期使用环境;第三步是使用形容词列举设计属性,产生一个期望的属性列表,并表达预期的语义效用;第四步是列举不期望的属性;第五步是通过分组和排序分析所有属性;第六步是确定支持期望属性的特定建模词汇;第七步是评价与整合语义上可行的具体造型;第八步是构想技术可行性与配合性评估[5]。1990年,莱曼提出产品造型语义可以分为5个类别:①可识别的机械原理;②人类或动物身体姿势的符号;③熟悉的抽象符号;④科技符号或当时的杰出模式;⑤风格或历史上的隐喻。

2.2 符号学语义的认知和分析方法在恩施土家族摆手舞中的设计过程

将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代入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图3),以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语义空间为基础,将设计材料、色彩、形状、文字、图案等“符号”元素加以组合,创造出符合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特点和目标受众信息需求的平面设计产品,同时满足目标消费者的情感和人性需求。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可视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色彩、形状、材质、图案以及线条外的符号设计来勾勒出所要传达的信息,以巧妙地达到传播所需信息的目的,从而创造出简洁明了的视觉形象和有意义的设计形式,使公众能够主动领会其思想内涵和信息内容。其结果是一幅简明扼要的插图,具有清晰的视觉形象和有意义的设计形式,使公众能够积极地领会思想内容和信息,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和谐统一[6]。

图3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形设计流程。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视角,将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元素以能指所代表的纹饰和色彩进行特定分析。

2.2.1 纹饰特征

土家族摆手舞服饰的纹饰由主纹和辅纹相结合,主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而辅纹则有器物纹样、地理纹样、勾纹等。“西兰卡普”则是最具代表性的织锦纹样之一。西兰卡普的辅助装饰纹样中,常有“5”字纹和“己”字纹出现,“5”字纹又叫做万字格,“己”字纹则代表着吉祥之象,都象征着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天在十字架的上方,地在十字架的下方,人在十字架的中间,代表了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7]。

2.2.2 色彩象征

同治年间(1862—1875年)修的《龙山县志》记载:“土锦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衣裙常以深蓝做底,五彩线钩织,充分发挥了蓝彩相衬、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这种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饱含着土家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热情积极的态度以及追求幸福的向往之情。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颜色艳而不俗,时代特征鲜明[8]。通过对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图式化的传统形象进行简化提取,由西兰卡普产生灵感,提取深山植物来搭配布帛的颜色,如红花、姜黄、栀子、五倍子等野生植物,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布帛纹样喜用对比色,形成强烈的对比、黑白的衬托,使得图像更加鲜明。所以常有玫红等鲜艳的颜色做图案,深色藏蓝做底色,充满了视觉的冲击力,打破一般的设计配色。又用很多三角状、多角形小花作为点缀,使得图案更加精美。因此,关于颜色的设定要进行多次调整,如果设计师自己都对着图形能够百看不厌,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那么这个图像设定是有一定的耐看性的,这为市场营销也产生了一种较好的影响。结合流行色彩搭配和简洁图形进行创新设计,赋予其内涵新意,以崭新的视觉形象参与当下的生活,具备“活”态化亲和力,为土家族摆手舞的多元开放传承方式提供视角与参考[9]。恩施土家族摆手舞服饰的纹饰分类与纹饰提取见表1。

表1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服饰的纹饰分类与纹饰提取

3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摆手舞起源说的图式化艺术设计探索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文化瑰宝。虽然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可书写的文字,所以关于舞蹈的起源,有很多口头文献,如神话、传说和歌曲,但少有准确的文字记录。关于舞蹈的起源,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些代表性的故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关于舞蹈的起源,大致有以下4种说法:一是认为起源于原始祭祀祈福;二是起源于军事战争;三是起源于娱乐舞蹈;四是起源于生活劳动实践[10]。土家族摆手舞符号化的视觉形态设计方案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将摆手舞的动作用4点起源说向大家展示,再由此将舞蹈动作进行解析,进行提炼,运用抽象的、几何化的方法,使其更具有现代化设计的特征,并且对土家族西兰卡普的纹样进行色彩和图形的提取和再创作,将纹样作为服装的点缀[11]。

3.1 原始祭祀祈福说

《永顺县志》中有云:“至今土庙年年赛,深逢尤传摆手歌。”书中记载,土家人民举行祭祀仪式时,会运用舞蹈,来祈求上天赐福。长久以来,这种祭祀的舞蹈便流传下来。根据“宗教祭祀”中选取鞠躬拜祭和双手举高祭祀的两种动作形态,先找到真人舞蹈视频中的动作,再将大体轮廓形态进行勾勒,然后将四肢进行几何平面化的处理,采用粉紫渐变和深蓝渐变,深蓝色象征威望、保守、专业、中规中矩,符合祭祀的严肃;粉紫色代表虔诚的色相,给人一种宗教的神秘感觉。服饰上加上提取的西兰卡普的纹样并和渐变色彩相结合,设计完成(图4)。

图4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原始祭祀祈福说。

3.2 军事战争之说

晋代《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道:“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由此,部分学者认为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或与军事战争有关。根据“战争”中选取斗舞和号角鼓舞的两种动作形态,将大体轮廓形态进行勾勒,然后将四肢进行几何平面化的处理,采用渐变的红蓝色彩,红色象征威望和战争中的烈火,同时也代表着轰轰烈烈,是一种充满力量的色彩;蓝色也是理智冷静的代表色。服饰上加上提取的西兰卡普的纹样并和渐变色彩相结合,设计完成(图5)。

图5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军事战争之说。

3.3 娱乐起源说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一文中介绍,土家族摆手舞中有“男女相携、翩跹进退”“相相联手”的动作,男女对跳,双双牵手,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由此看来,摆手舞的动作起源可能与土家人天生热爱舞蹈,用舞蹈来表达内心欢愉有关。根据“娱乐”中选取宴跳歌舞的两种动作形态,采用黄色和紫色对比色的搭配,明快的黄色、金色的光芒给人灿烂的享受,紫色的衬托使黄色的力量更加强大,使人物形态更加鲜明,服饰上加上提取的西兰卡普的纹样并和渐变色彩相结合,设计完成(图6)。

图6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娱乐起源说。

3.4 劳动生活起源说

“摆手舞同样是土家人民现实生活的艺术写照。”此乃学者陈廷亮在《摆手舞不是巴渝舞》的记载。摆手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由于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山高路险,地势险峻,只有用平等的手脚降低身体的重心,屈膝才能保证迁徙和劳作,所以延伸出了“屈膝”的舞蹈动作,改编成舞蹈动作,更有“抓播种”“纺织”等劳动姿势。先找到真人舞蹈视频中的动作,再将大体轮廓形态进行勾勒,然后将四肢进行几何平面化的处理,并添上劳动的背景。采用粉红色,它象征着温柔、粉嫩、少女的天真、浪漫无邪、无压力,能软化攻击,舒缓冲动;搭配天蓝色,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浅蓝、粉蓝可以让人完全放松。服饰上加上提取的西兰卡普的纹样,并和渐变色彩相结合,设计完成(图7)。

图7 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劳动生活起源说。

4 结语

通过设计符号学能指和所指的基本概念,坚持深挖土家族摆手舞文化表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符号学语义的认知和分析方法,建构土家族摆手舞图式化设计的基本框架。根据土家族摆手舞的纹饰特色和色彩象征,来进行图式化实践方案的设计。为了使传统的摆手舞更加时尚和现代化,采用了更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更鲜明的色彩:首先,简析纹样的种类,并选择纹样中容易提取的形态,确定形象轮廓;其次,分析纹样适用的场合,选择有此情感倾向的颜色,赋予纹样合适的色彩;最后,进行整个作品的整合处理,进行动态海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使作品更加丰满[12]。

时代在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从农耕到现代化建设的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流失的情况,文化瑰宝逐渐暗淡,此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土家族摆手舞作为荆楚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思潮接轨,而提炼传统元素并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可以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能指恩施符号学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恩施年俗——点路烛
符号学理论初探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