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的Emoji设计特征研究

2023-09-14郭竞之毛寒

湖南包装 2023年4期
关键词:模因图形特征

郭竞之 毛寒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随着科学进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交成为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社交的语言除了文字语言外,也有用于表达人们交流时出现的情感及情绪的图形语言,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Emoji图形。首套Emoji是由1999年日本通讯公司NNT DoCoMo出品,一经发布便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使用浪潮,虽然由于代码互不相通等问题导致了一些流通上的困难,但也没能阻止这套表情符号的盛行,随后各通讯公司也陆续推出自己的Emoji,Emoji风靡了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关于Emoji的各种线下活动也层出不穷。可以说,Emoji成为现代社交中较为成功的视觉设计之一,是一个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设计案例。

提到 Emoji,任何曾接触过Emoji的人的脑海里可能会马上出现一个圆形的笑脸或者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Emoji图形。当Emoji图形出现时,使用者能立即获得这个图形以及其所携带的信息,说明Emoji图形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符合人们的日常用语表达习惯,其使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与“模因”理论的进化过程完全相符。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 关于模因论

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的一种理论,“模因”一词首次出现于1976年,是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1]中提出的一个对应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遗传中的复制因子,而模因则是文化的复制因子。简单来说,模因是文化的DNA,对于任何一个信息而言,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2]。

自Dawkins提出该概念以来,模因在相关的学界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热烈的讨论。Dawkins提出的模因是一个存在于人类文化的汤(对应原始汤)中,与基因一样具有复制能力,且用于解释文化进化假设的复制因子。1999年,Dawkins的学生Susan Blackmore出版了著作《模因机器》[3],对模因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总结,认为模因的核心在于模仿与复制,模因传播的途径不仅只有大脑到大脑。而在《自私的模因》[4]中,作者Kate Distin强化了模因是文化的DNA这一概念,提出模因可能是以表征内容为单位的,而模因的竞争力则来源于其表征系统以及其表征表现出来的客观与主观环境。

Dawkins认为模因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模仿,从一个大脑转移另一个大脑,从而在模因库中进行繁殖”[1]。Francis Heylighen在《是什么让一个模因成功?文化进化的选择标准》[5]中将模因的传播过程总结为“同化”“记忆”“表达”“传输”4个步骤。一个模因在被接受时首先是被宿主同化进入宿主的记忆,并在宿主对其进行表达和使用过程中,传输给下一个潜在的宿主。

根据何自然等[6]的总结,模因论有4个主流观点:一是信息观,认为模因是存在于大脑中且不可被观察的一种信息图式;二是思想传染观,忠实于模因最原始的定义,认为模因是一个文化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是一种可以被直接观察的文化现象;三是文化进化观,认为模因是连接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桥梁;四是符号模因观,将模因当作是一种符号或者符号的载体。同时,何自然等还认为模因以模仿为基础,是信息传递的单位,具有与病毒相似的传染性,其与基因一起相辅相成,成为进化的驱动力。

在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模因论的论文共有2 286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 433篇,学位论文487篇,会议文章22篇,成果1项,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根据知网数据导出生成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图(图1),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关于模因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学方面,尤其是外语学科的语言文字研究方面,而图形与视觉设计方面主要包括对表情包、表情符号、Emoji等元素的互联网交流用图像的研究,但还未见涉及模因与Emoji相关联的文献。

图1 知网关于“模因论”的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分析。

通过Web of Science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与模因论(memetics)相关文献共108篇。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信息库导出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图(图2),可以看出与模因论关联最多的关键词为文化进化(culture evolution)、模因(memes)、进化evolution)、群体模因法(population memetic approach)、文化(culture)等。可知国外模因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进化方面,而模因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时便是用于解释文化的进化。

图2 Web of Science关于“模因论(memetics)”的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分析。

1.2 关于Emoji

1999年由日本通讯公司NNT DoCoMo委托设计师栗田穣崇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套Emoji表情符号,它们由176个12*12像素的图形组成。2008年11月,谷歌公司对日本手机中的Emoji进行了Unicode二进制编码,并将这套编码运用于旗下的电子邮箱产品中,由此实现了Emoji代码统一,为后来Emoji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2009年11月,苹果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在iOS2.2中加入了自行设计的Emoji图形键盘,当使用者将手机语言改为日语时,就可以自由地接收和发送Emoji,Emoji从此走入了移动设备,向全球传播。2010年,统一码联盟将Emoji纳入了自己的编码管理范围,使其能够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稳定流通。如今Emoji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用户生活甚至工作的一部分,每年Emoji都会更新一系列新的图形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虽然Emoji在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外形设计,但因为是由统一码联盟进行过编码管理的图形,所以可以跟随文字符号在不同平台之间流通。在外形上,Emoji有着简洁、形象的特征,图形大小与文字符号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Emoji图形是“Grinning Face with Big Eyes(大眼睛笑脸)”(图3),这个黄色的可爱笑脸几乎可以用来代表整个Emoji图形组。在分类上,根据Emoji内容可以将其分为8类,分别是:“表情符号&人物”“动物&自然”“食物&饮料”“活动&庆典”“旅游&地点”“物体”“符号”“旗帜”。

图3 随着时代发展数量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的Emoji(以微软设计为例)。

在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Emoji的研究文献共有77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40篇,学位论文20篇,会议文章1篇,相关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根据知网数据导出的可视化分析图(图4)可知,目前国内关于Emoji的研究集中于新闻与传播和美术书法方向,主要是关于Emoji情感表达功能与网络社交功能的讨论,还未发现有从模因论角度进行探讨的相关研究。

图4 知网关于“Emoji”的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分析。

在Web of Science中,与Emoji相关的文献共594篇,研究涉及电脑科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根据Web of Science中与Emoji相关文章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图5)可知,与Emoji研究关联度最高的关键词有表情符号(emoticons)、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传播学(communication)、情绪(emotion)、消费者(consumers)等。可知国外关于Emoj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Emoji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以及Emoji的情感表达功能等方向。

图5 Web of Science中关于“Emoji”的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目前模因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进化以及语言学研究。而关于Emoji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和情感表达能力,由此可见,Emoji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发展与模因论的进化过程不谋而合,但暂未发现有从模因论角度探讨Emoji设计特征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来探讨Emoji的设计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如何促进Emoji的长期流行。

2 Emoji具有模因复合体的特征

2.1 模因复合体的特征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一个强有力的复制因子应具有长寿、生殖力、精确的复制能力3个特征。“长寿”代表着模因在各种环境中的留存能力;“生殖力”代表着模因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精确的复制能力”则指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保留部分相同的能力。

2.2 Emoji的模因复合体特性

Emoji的传播是通过在各种SNS平台中不断地被发送和接收来实现的,在第一个Emoji被发送出去的一瞬间,其作为一种模因的身份就被证实了。Emoji被设置在用户使用的输入法中,并将其保留在记忆中,当包含Emoji的信息被发送,接收到信息的其他用户就获得了Emoji这个模因,这个过程完全符合Heylighen对模因传播总结的“同化”“记忆”“表达”“传输”4个步骤。Emoji在不断复制和接收的传播过程中,其所携带的信息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这也使Emoji成为一种模因复合体。

2.2.1 简洁可爱的图形决定了Emoji具有长寿特征

在信息时代,网络上每年都有新的表情符号出现,也有很多表情符号被淘汰,这些表情符号普遍存在流行时间短的情况。Emoji自20多年前诞生以来,一直活跃在线上的信息交换中,至今未出现衰退的征兆,虽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数据来讨论其是否“长寿”,但其从未被认为是“过时的”。由于判断一个模因是否长寿取决于它的流行时长,那么从这一角度来说,Emoji是具有“长寿”特征的模因。

Emoji的“长寿”来源于其简洁的造型和可爱的图形特征,Emoji通过这一表征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认同感,使之在一众表情符号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据研究表明,具有可爱特征的事物不仅更容易获取人们的注意力,还能够给人们提供正向的心理能量,具有心理疗愈的效果。Emoji简洁的外形设计使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场景、情景和环境中,也能用于网络沟通时辅助表达不易表达的内容,如: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即使不知道如何用对方语言中“牛油果”应该如何说,我们也可以用Emoji的“”来表达。另外,Emoji设计比较完整(图3),各种表情都能找到相应的图形表达(图6)。这种更新和完善的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模因”特征。Emoji普适性和完整性特征使其寿命得以延长,而Emoji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随机组合的特点保障了其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而这也是它被人们长期使用的原因之一。

图6 Emoji的情绪表达(以苹果设计为例)。

2.2.2 快速复制和发展的能力决定了Emoji的生殖力

作为模因的Emoji的生殖力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复制的速度,复制速度越快,传播的范围就越广;另外一个是发展衍生的能力,指从一个Emoji模因变异生成Emoji模因复合体的能力。

Emoji一经诞生便风靡日本,经二进制编码后,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流行性文化,从诞生到全球流行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Emoji具有结构简洁、信息明确等特点,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数字设备的老年人,也可以在见到Emoji的瞬间轻易理解Emoji所表示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同化”“记忆”“表达”“传输”4个步骤。

截止到2022年9月,Emoji从最初的172个图标发展到4 070个图标,表现出了极强的生殖能力,几乎每年Emoji都会更新图标来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使用需求,用户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Emojination”这一平台中提出申请增加图形。Emoji在图形数量增长的同时,其每个单独的Emoji图形可以表达的含义也在随着传播增加。另外,在Emoji流通使用的过程中,其携带的信息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异,同样的Emoji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交平台携带的含义亦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中国被理解为“翻白眼”,而在日本则被理解为“晕”。

2.2.3 二进制编码和中性图形决定了Emoji精确的复制能力

一方面,Emoji精确的复制能力来源于Unicode二进制编码。虽然每一种图标都会因为观者间的个人差异形成多种不同的理解,但作为一个有着唯一编码图形的Emoji,其携带的编码并不会随复制发生变异,只要保持在同一平台之中,Emoji的图形也不会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Emoji是一种表意清晰的中性图形,因此可将其作为文字来使用。单个Emoji可被轻易地读取和记忆,像文字一样保持着自身外形稳定的同时高效地传递信息。在多个Emoji同时发送的情况下,虽存在接受者误读其中含义的可能,但这些图形仍旧精准地保留了自己的外形。另外,由于Emoji被内置于输入法中,加之其与文字符号相似的大小尺寸,也让使用者可以像使用文字符号一样方便地使用Emoji。

Emoji的长寿、生殖力以及精确的复制能力不是相互孤立的3个特性,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图形和含义以及高效的信息传递能力让Emoji更加长寿,简单可爱的设计风格以及唯一的二进制代码促进Emoji更加迅速和广泛的传播,简洁抽象的图形结构又使得Emoji可以更加精确地复制。

3 模因论视角下Emoji的设计特征

Emoji作为一个世界文化产物具有模因复合体的特征,而其作为一个设计产物也具有鲜明的设计特征,从模因论的视角下来分析Emoji,其设计特征包括易辨识性、完整性和普适性。

3.1 作为模因复合体的Emoji具有易辨识性

视觉是人们接受信息的首要渠道,图形的辨识度是评判图形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图形抓住了人的视觉便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而抓住人视觉的诀窍之一就是提高其辨识度,辨识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被辨认、识别的程度。图形辨识度的高低影响了图形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吸引人们视线的难易程度,而吸引人的视线越强,传递信息的效率就越高,传递信息的效率越高则辨识度越高。

Emoji的设计在视觉上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几乎在识别的瞬间就能让人获取其中的信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Emoji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和特征。扁平化设计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美术设计风格,在二次元图形设计时,通过抽象、简化、符号化的设计元素,摒弃一切干扰阅读内容本质的装饰效果,在干净利落地展现要呈现的内容与信息的同时,也使展现的“信息”更为清晰、明了[7]。扁平化的设计将信息更为直接展示出来,抛开如特异、重复、肌理等一些平面设计的装饰手法,以简洁化的造型直抒内容。因为Emoji的图形表征内容明确而丰富,因而在传播过程中易于识别。第二个原因在于Emoji图形设计具有拟人化和拟物化的特征。拟人化的设计较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拟人化设计的表情更容易读懂。例如,“”可以在一瞬间就让人理解其中“落泪”的情绪信息;拟物化的设计使图形传递信息更加直接,也更容易与现实结合并加以理解。例如:苹果就是“”,葡萄就是“”。

Emoji作为模因复合体,其简洁的造型与明快的颜色跨越了不同文化的界限,其图形语言的适应性也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愉快的视觉体验,这使Emoji自带一种愉快的印象,使用Emoji也为人们带来愉快的体验,愉快的体验则进一步带来使用的乐趣,从而使Emoji能够迅速地被记忆(携带)、理解(保存)、使用(表达)和快速传播(传输)。

3.2 作为模因复合体的Emoji具有完整性

Emoji的第二个设计特征是具有完整性。Emoji在同一平台中拥有整体的视觉风格,具有强烈的整体感,逐年增加最后形成的庞大数量使其如今足以描述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仿佛Emoji图形系统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统一的设计风格让Emoji在使用的过程中呈现出和谐的视觉感受,避免了多个图形之间风格无法相融的状态(图7),因此,对它的使用和阅读也更加舒适。试想,当人们打开一本小说,其中的文字字体迥异,阅读难度也会提升,必然导致阅读体验差强人意,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对小说内容理解以及对书籍整体印象的评价。具有统一风格的图形设计也会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更有助于被现代人所接受[8],这也使Emoji这一模因在传播的心理环境中更具优势。

图7 不同平台中的Emoji设计。

从功能上来说Emoji主要用于社交与表达,这就要求它需要具备能够携带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对其功能的发挥有较强的影响,系统越完整,Emoji携带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就越强。使用Emoji时,既可以通过单个图形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多个图形的组合来表达更加复杂的含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赋予了Emoji更多有趣味玩法,也让Emoji有了更多可探索的使用方式。

3.3 作为模因复合体的Emoji具有普适性

Emoji的普适性是指Emoji能够普遍地适用于各种场景和各种情况,由于Emoji使用简单且适用范围广泛,可以融入各种非正式的情境中,因此Emoji具有普适性特征。

Emoji是一种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图形设计,具有简单易懂的图形特点和在任何平台都可以使用的通用代码。前文提到Emoji具有拟物化设计的特征,这是其易于被理解与使用的原因之一。此外,Emoji还具有拟人化的设计特征,通过对人类的动态、形态、神态和思想的拟人,设计出来的Emoji图形能够让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可以更加高效地传达图形中所包含的信息,即便是第一次接触Emoji的使用者也能根据图像信息对其进行良好的利用,从而获得顺畅、愉快的接收、掌握和理解信息的使用体验。Emoji中“表情符合&人物”图形设计的重点在于提取人类表情、动作中所表达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成有趣味性的特征形象,使之成为具有语言特征的图形语言,从而可以快速地被人们理解和使用。

Emoji图形因为其设计所赋予的易识别性、完整性和普适性的特征,使它在符合大部分人使用和审美需求的同时,易于被使用者(人类)选择、复制和创新,其因简洁的造型以及明快的色彩获得并保持了人们对其的关注和长时间的记忆,完成了一个模因复制、变异和传播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为之提供了一个让Emoji这一模因得以表征出来的便捷而无边界的互联网环境,也促使其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模因。

4 结语

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信息交流的便捷化,迫使受各种文化冲击碰撞的人们在文化认同感中延伸了自我情感。Emoji图形能通过最简单的图形表现用户十分复杂的思想情绪[9]。在交流过程中,人们对于开心的表达,仅需通过发送一个Emoji图形“”就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多数人理解。Emoji图形具有一种类似于文字的中性感,没有倾向且兼顾所有文化背景的Emoji是一种全新的“文字”,使用者可以自由且无负担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上。这种中性感的文字属性也使得Emoji在各种网络社交场景中都能被使用。基于这一属性,Emoji在使用中表现出5个特征:①融入语句的同时毫无违和感;②模糊又清晰,既可以做原意使用,也可以根据语言环境衍生出他意来使用;③可以像文字一样组成一个具有实意的“语句”;④具有语言表达的趣味性;⑤表意清晰、明确的“平民文字”。

在人类文明漫长演化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设计,这些设计大多都在发展中被淘汰,只有一小部分设计被保留下来并与当今文化环境相融合,成为了人类天然亲近的模因。模因被假设为是一种相对于基因的复制因子,那么也可以假设,如今流行的事物可以进行模因的追溯,就如同进行基因追溯一般寻找到该文化的“祖先”。Emoji的模因性质可以追溯到象形文字,二者的表达方式高度相似,二者可能是模因近亲。基于这种假设,可以尝试从过去曾获得成功的文化形式中提取元素、表现形式进行再设计,制造出与其类似的模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做出成功的设计。

(除图6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为作者制作)

猜你喜欢

模因图形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图形配对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