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3-09-14赵俊红
赵俊红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提前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希望能够在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1]。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规划现状和影响因素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
1 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设计就业规划问卷,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目标调查,收集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期望、就业策略、就业困惑等信息(以1~5个等级进行评估),从而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规划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大学生的个体情况赋予各指标相应的权重进行就业规划得分评价。参考王庚等人的研究方法[2],对大学生的就业规划与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教育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就业规划的因素。
本研究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1.67%,调查对象中,男生151名(54.9%),女生124名(45.1%);调查对象所在专业涵盖工科、文科、理科等多个领域。
2 结果分析
2.1 就业规划变量权重比较
就业意愿和就业期望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规划现状的重要内容,如表1所示,就业意愿和就业期望权重为0.3;就业策略和就业困惑对大学生的就业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权重为0.2,低于就业意愿和就业期望的权重。
表1 就业规划变量权重比较Tab.1 Weight comparison of employment planning variables
从表1可以看出,就业意愿和就业期望的平均值>3分,即大部分同学对就业意愿和就业期望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就业策略和就业困惑的平均值<3分,即大部分同学对这两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从图1可以看出就业规划近似正态分布,且平均值位于整个数据的中心位置。
图1 就业规划得分情况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planning score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就业困惑得分越低,表明其困惑越多;得分越高,表明困惑越少[3],就业困惑的均值为2.99,说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思考;就业策略要求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为达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而制订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参加各种竞赛、实习等活动。但从就业规划得分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与刘梦鑫的分析结果相同[4]。轻视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大学毕业生应该有积极、强烈的就业观念,但就业意愿数据结果显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这与时伟的研究结果一致[5]。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浮躁性,认为只要能够拿到学位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种观念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识,难以做出准确的职业规划决策。
2.2 就业规划的影响因素
如表2所示,家庭背景变量的平均值为3.2,标准差为1.13,说明多数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属于中等水平,分布较为集中;实习经历变量的平均值为2.9,标准差为1.2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或很少有实习经历;职业规划教育变量的平均值为3.5,标准差为1.31,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职业规划教育。
表2 就业规划的影响因素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ployment planning
2.3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3结果显示,家庭背景与就业规划的相关系数为0.67,实习经历与就业规划的相关系数为0.56,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规划的相关系数为0.72。结果表明,家庭背景、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规划之间的相关性较大。
表3 Pearson相关性检验Tab.3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2.4 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4结果显示,以就业规划为因变量,家庭背景、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教育为自变量,这三个自变量对就业规划的影响十分显著(F值为38.206,P<0.0001),调整后R方为0.493,说明这三个自变量可以解释就业规划变量49.4%的方差。
如表5所示,进一步分析每个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发现职业规划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β=0.55,P<0.001),实习经历对就业规划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9,P<0.05),而家庭背景对就业规划的影响不显著(β=0.08,P>0.05)。
表5 变量回归结果Tab.5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variables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目前大学毕业生对就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实习经历和职业教育规划有关。其中,实习经历与就业规划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为0.56,家庭背景和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规划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72。其中,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规划的相关性最强,说明大学毕业生更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职业规划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家庭背景对就业规划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大学毕业生在制定自己的就业规划时,在注重职业规划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实习经历的重要性。
3.2 建议
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就业信息的传递。高校可从多种渠道获取职业规划信息和资源,包括职业发展路径、行业趋势、薪资待遇、职业技能等信息,使大学生通过甄别、选择,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高校要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发布市场最新的人才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和资源。
2)鼓励大学生进厂实习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可以与企业、机构等建立实习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此外,高校应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3)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就业形势和发展前景,以及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简历编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帮助;建立校友网络,让校友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求职经验和职业发展经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路径。
4)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就业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组织各类就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详细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随访,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对现职业的满意度,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