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整合下企业优化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2023-09-14姚丽娟
姚丽娟
(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00)
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正在建设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体系及全链条,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绿色可循环发展已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构建绿色供应链正在得到多方的关注和响应。
绿色供应链作为企业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绿色供应链整合下企业优化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环境及生态管理,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质量,推动了企业的升级转型。本研究以H企业为例,研究绿色供应链整合下的企业优化内部控制,通过梳理企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的优势和方向,为未来绿色供应链整合下企业优化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及优化控制内涵
绿色供应链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与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五项内容。①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主要是将完善绿色供应链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环境和生态保护,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损耗,缩减企业相关费用的支出[1]。②绿色供应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筛选供应商,提升原料质量,降低企业合作经营风险。企业在合作前应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未来规划等进行充分调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③绿色生产要求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及绿色产品设计和能源循环利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④绿色销售与回收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及时调整企业销售策略,宣传绿色产品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产品回收能有效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减少环境污染。⑤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性,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加深投资者和客户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2]。
2 H企业实证分析
H企业于2003年在上海成立, 2012年上市,企业相关数据具有较强的可获得性,有助于本研究的开展。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电子制造厂商,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在环境保护方面,该企业不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大绿色科研创新投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企业价值及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有效衔接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包装储存、销售运输、资源回收等流程,充分发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优势,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率的最大化。根据H企业所属行业,对其2018—2021年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情况进行评分,该评价指标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与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五个方面[3],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数通过各指标得分加总进行计算。
针对电子电器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数大于或等于90分,可认定为五星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大于等于80分小于85分,可认定为三星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大于等于75分小于80分,可认定为二星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大于等于70分小于75分,可认定为一星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基于H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相关内容,计算得出H企业2018—2021年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数。如表1所示,该指数随时间变化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企业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这4年该企业可分别被认定为电子电器行业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H企业在绿色销售与回收方面整体水平较差,可能与该企业产品主要以客户需求为主导、难以在官方网站上传递绿色环保理念、更无法开展绿色产品促销等活动有关。
表1 2018—2021年H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数Tab.1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dex of H Enterprise from 2018 to 2021
H企业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及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优势,有效地进行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其财务发展状况如表2所示。由于2021年的相关数据只公开至2021年第三季度,故选择2018—2020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可见其速动比率均大于1,资产负债率虽然有所上升,但仍在可控范围内,整体偿债能力较强,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等各项指标呈现稳定上升发展趋势,故在绿色供应链的优化发展下,H企业的运营状况稳步向前。
表2 2018—2021年(Q3)H企业财务状况Tab.2 Financial status of H Enterprise from 2018 to 2021 (Q3)
3 建议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故此提出如下建议:
1)政策激励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政府应设立税收优惠或项目基金等政策,激励企业主动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生产中使用绿色环保材料,提升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4]。企业应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交流,通过信息互换进行企业绿色供应链内部管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企业绿色采购的经济效益。
2)发挥绿色创新优势,强化绿色生产意识。绿色创新应不断进行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全面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绩效的协调发展[5]。企业管理者应加强绿色生产意识,在供应商、客户等合作对象的选择及产品包装、营销方案的决策上紧扣绿色发展主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此提升企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