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2023-09-14陈丽
陈丽
国企作为国家的主要盈利部门,为了适应当今经济形势都已走上了“集团化”的道路,故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运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十分重要。本文将从现有模式的经验结合财务风险管控视角,来剖析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一、引言
一般而言,集团是以财产为依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企业。财务管控是任何一个集团公司都要使用的一种管理手段,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与整个集团的正常运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风险管控是目前企业内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它关乎企业能否正常运行、正常获利。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国有企业的资产遭到破坏甚至流失,则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时候,应当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和建议,让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可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控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关键的工作,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合规与合法经营。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的开放度与激烈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强化国有资产的内控是保证国有資产的良性发展的根本。最大限度避免财务风险,例如国有资产的流失会对国企的正常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可以保证国有企业运营资金安全,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并为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的国
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防备内部风险。在新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如果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应当积极抓好内部控制工作,从源头上创造良好环境,确保资金更加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国有企业一定要将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相关要求充分渗透到工作的内容中,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专项活动来落实和开展,进而从核心层面做到规范管理。
二是广泛开展阳光股权融资。国企为了改善内控机制,就应当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开展内部信息互通,尽快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促进全面数字化。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与财务管理等相关的内容深度结合,对内部各环节的资金分配进行全周期管控,对各项资金支出活动可追溯。
四、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公司良性运转的保障和基础。如果营运资金不足,将妨碍公司的生产经营。国有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是资产负债率高,短期之内难以清偿,从而致使公司陷入债务违约,也致使经营项目生产流动性出现问题,资金流转不畅,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一)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国企已将内控工作与ERP工作有机结合,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例如消费品行业,它可以通过自己的电子商城来进行线上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合同的签订还是订单的签收,都采用了电子工作模式。国有企业拥有较强的系统软环境,现代国有企业的内部ERP系统已经可以与公司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及客户管理系统相结合。但是,国有企业里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示:
首先,公司的规章制度经常会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一些规章制度在实施的时候,缺少了一个科学、理性的标准来引导,在实施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情况,故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地完成,给公司的管理增加了困难。
其次,国企设有多家分支机构,因缺乏及时、高效的交流,致使总公司与分公司在预算观念上无法达成一致,这就造成了分公司的预算管理与总公司的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偏差,甚至还会发生分支机构的预算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此外,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化系统的了解不够,造成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率较低。
(二)问题分析
1.风险分类
为从本质层面把握国企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核心点,应当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实际财务风险,结合内控体系,再选择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下面给大家来逐一介绍。
第一是投资风险。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往往会出现对投资风险判断不准的情况,再加上接收的信息不够全面、决策者的能力不足等原因,使投资环节出现失误,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将会使国企蒙受巨大损失。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基于公司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外部环境,并综合考虑企业的人、财、物水平。如果企业自身并不具备较强的扩张条件,而盲目进入一个自身不熟悉的领域,不但不能增加预期的利润,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第二是预算管理风险。预算的正确性和管理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繁多且复杂,对于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国企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员工不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含义,对于自身工作任务不清楚,导致业务水平低下,预算管理过程整体浮于表面,未达到期待效果,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生产效率水平,降低了国企核心竞争力。此外,部分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职责全部推给财务部,致使业务部门对预算相关的信息一无所知,这使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和沟通,预算差异得不到及时分析,最终导致预算计划周期与业务发展方向不匹配。
第三是偿债风险。国有资产的产业布局“大而不优”导致的高负债风险,即企业承担过高的财务费用,势必挤占企业日常经营的运营资金,可能增加企业经营压力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资金链断裂。利用负债产生的债务杠杆,可以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但这种杠杆效应一定要适度,否则会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薄弱的因素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对风险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有控股的生存和未来发展。鉴于多重因素的干扰,国有企业的内控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逐渐削弱,干扰国有企业各业务环节的执行,甚至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司的内控体系和财务管控不够健全。国有企业的内控体系和财务管控不够完善,与当前的现实需求不相符。虽然有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机制,但是它们将核心重点放在了财务价值层面上,对其自身功能理解有了偏差。这就造成了在财务管控的过程中,他们只将财务预算、账务报账等内容纳入实际管理范围,没有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也没有对其整体宏观把控度進行提升,无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控工作。
其次,财政预算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没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从而造成预算执行不合理的局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结果与最初的预算之间有差异,他们无法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进行高效的监督和控制,他们也不能从源头上实现对其精细管控,不能对内部预算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没有做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因此很难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正式使用资金时,很难对其做科学、合理的控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国有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策略探讨
(一)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会计信息化让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内控体系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够帮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考评机制,有效约束财务团队的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在实处;用规章制度管束团队的行为,保证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会计信息化能够保证数据资源的准确度和规范性,能尽快提升管理决策的能力和质量。
(二)不断提升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公司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在开展风险管理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持续对会计的工作绩效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预防风险。
(三) 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国企在发展中做好内控机制,能监督旗下各单位工作的实际状况,最大限度避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贪污腐败。国有控股在开展内控制度的同时,要始终从企业成长的实际出发,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保证旗下各单位积极参加内控机制,促进内部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 增加国企的资金渠道。为了国企的发展,除了要积极争取政府经费之外,还应主动向社会募集资金,扩大集团公司的资金渠道,为企业经营争取更多的资金。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内部控制制度扮演者越来越更加重要的角色。国营企业更要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将内控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内控制度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经营的过程,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障,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备和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财务风险管控应与内控机制相结合,弥补完善内控体系。这对于国企来说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并最大限度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