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研究
2023-09-14赖春卡
赖春卡
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政府直接拨付。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家财政部门大多数情况先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预算成本或支出报表进行初步调查,对相应项目进行预算结余,给予资金结余分配。因此,现阶段增强国家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体系建设,对于加快推进国家基层政府体制改革创新具备重要意义。因此,要着力增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过程的管理协调和过程控制,着力构建一套良好、规范的全过程成本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良性、全方位协调发展。
一、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在事业单位当中发挥的作用
(一)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激烈,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事业单位为确保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持续发展,要增强成本核算的管理和过程控制。当然,事业单位自身资产运营工作一开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追求经济价值,而是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积极践行自身的公益责任,成本核算逐渐加强监管成本控制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减少运
营成本环节的合理支出,进一步为其他机构节省运营费用,减少相关机构日常运营中一些额外、多余的经济损失,充分做到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二)事業单位在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
事业单位在创造自身经济价值的全过程中,也一定要特别重视自身的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资本和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内部市场范围的扩大,使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和管理运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自有资金。这些宝贵的资源可以转化为二次经济附加值,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当然,还需要增强对直属事业单位资金运作过程中各个重要环节的跟踪核查,以便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科学、严谨的支出成本预算,全面加强收支核算过程和过程控制。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未得到正确认识
传统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一直不明确。大部分财务人员只关注发生在支出层面的财务问题,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其他部门的人力支出核算管理和各种商业经济活动大多数情况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度。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成本管理工作无疑将在一个恶性循环下迅速进入死胡同,完全不可能直接为决策者予以最准确、最详尽的财务信息数据。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单位成本管理思想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不会迅速减少,只会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事业单位现有的人力成本管理体系,仍深受这种落后、保守的企业管理理念的拖累。旧的薪酬管理评估模型没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会越来越严重地损害整个相关机构原有的人才成本和管理考核工作,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会制约和影响未来人力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成本信息核算不精确
事业单位进行的各种业务活动大多数情况复杂多样且要求高,会出现相当多的业务管理问题。与企业预算管理服务部门相比,某些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部门所做的一些工作大多数情况不尽如人意。很多事业单位的职工因长期形成了传统的内部收支和会计记账方式,一些内部收支无法进行充分、合理、清晰的分摊,大多数情况直接造成某些成本项目根本无法合理清晰的划分,致使最终支出内容不准确,成本核算缺乏一定的客观合理性。另外,现阶段的很多事业单位虽然逐步对部分固定资产计提加速折旧,但实际上这种计提核算的方法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够及时和准确,容易造成多个单位对同一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结果错配等问题。
(三)非生产性支出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存在这样一个非常普遍和突出的经济问题,那就是经营性非生产性成本连年大幅提高。从客观研究分析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市场经济活动快速深入发展所致。这需要大幅提高运营成本管理方面的资本投资。同时,生产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必然造成项目组织者数量的大幅提高,这自然会增加一些人工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而且,员工个人的工资和养老金、退休金福利等近年来大幅提高。从主观分析来看,非主营业务生产成本的持续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国家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实施更严格、更细化的统一财务预算成本管理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更严重、更复杂的预算超支等突出问题。非生产成本费用增加,支出风险管控措施不足,其结果是事业单位投资的实际成本支出管理措施和内控要求不能如期达到目标预期,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有所关联的实际建设。
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具备成本核算全过程精细化、过程管理、流程科学设计、成本管理、成本全过程管理、过程管理观念。事业单位员工需要全方位、系统地增强全方位成本核算工作流程、精细化管理、全流程设计、科学管理、全员成本控制管理的科学意识。自身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应当发生全方位的转变,而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管理者全方位清晰地了解全体员工的成本核算和整个工作过程的管理思路,构建成本管控工作理念同样重要。不断增强成本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成本会计思想价值观和正确的流程管理意识,进而逐步做到成本会计全过程工作流程管理和工作理念的整体转变和应用。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意识、成本会计全过程管理指导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到各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所有工作参与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并会同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二)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体系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引入的内部相关核算管理和企业风险与控制相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工作制度要求的有效落实,将为推动内部管理进程予以一定的积极帮助。这些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有效实施和约束,能够有效规范整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流程。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切实结合当前市场经济会计管理活动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对自身成本的管理。会计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要特别重视,为整个事业单位打造一个更加稳定、规范、有序、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切实、明确地落实日常工作中的相关工作目标、内容和任务。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相关的流程,都一定要详细规定,以确保有利于整个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和管理中的各种工作机制,也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日常成本核算及各项相关业务管理环节、日常工作业务环节的更高效开展。同时,对日常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全周期管理,指导管理会计内部质控人员,明确其对该流程的相关管理职责,确保过程核算部门的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质量,进一步增强对成本的管理。
(三)注重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工作,要注重会计工作方法研究的再创新。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也要及时明确增强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成本核算活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要更加灵活、恰当。在增强原创性研究成果创新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做到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的进一步精细化,细化工作流程,夯实会计工作基础,优化会计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事业单位人员综合成本核算指标管理还应保证会计数据指标合法来源的真实性,明确综合成本核算目标管理要求的基本范围。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与分配中目前主要采用的核算方法有直接成本追溯法、动因追溯法、成本分摊法核算等,各单位财务部门应积极推广选用这些方法。事业单位结合自身成本核算工作实际和情况,采取更加合理、高效的预算分配方式,确保财务成本核算结果质量和控制及时、准确,进一步增强其成本核算质量管理控制和结果控制评价,推动事业单位管理社会化改革步伐。
(四)完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用成本核算过程,首先要对会计成本管理和核算业务的基本过程及其各种具体情况有比较系统、科学的认识。费用、资金分配和使用等关键环节要严格监督控制,确保财务成本核算活动的核算全过程中一定要发挥监督控制工作的积极作用。监察部门一般要求管理人员明确上级主管的具体工作职责,注重对监察工作过程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完成监察任务设定的阶段性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工作。第一,这项监督工作要充分注意自身的独立性,不受其他管理者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第二,还要建立健全对这项工作的全程监督。第三,会计监督的全过程要严格依据每项工作的具体监督进行,使工作监督结果真实有效。第四,事业单位要构建考核监督和经济发展长效考核机制,在合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基础上,努力确保内部成本核算和工作有效性,为促进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五)健全成本绩效管理机制,完善成本奖惩制度
开展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及其管理控制和成本控制考核工作,要求具备比较完善、健全的绩效目标管理约束机制。绩效指标评价保证了指标结果价值评价方法的独立客观性和独立公正性,做好成本核算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及其绩效管理评价的必要基础工作,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同时,科学完善成本会计绩效控制考核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开展工作的积极性,确保被评价员工获得的评价有价值。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评价和成本控制工作更要注重奖惩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成本核算控制的最终结果真实有效,为企业规范、高效、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事业单位要在当前企业改革或转型管理的一些现实情况的指导下,組织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具体有效的内部管理改革,还需努力构建完善、合理、可行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体系、会计管理监督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机制,明确成本核算内容及其成本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和绩效审计控制与评价工作机制,着力落实全方位、精细化、全方位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精细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内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当代成本核算工作制度机制的有效作用,节约资源,避免重复浪费,促进国家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持续协调高速发展,为社会事业不断改革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