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原则及发展路径
2023-09-14林致远
林致远
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及有序化,能够让企业支出结构变得更为科学合理,让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特别是在市场环境波动变化的今天,企业积极探索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模式,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向性水平,是实现企业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开支的关键路径。基于这样一个宏观背景,文章针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价值、应用原则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全面预算管理宣传引导的强化、信息化模式的引入以及绩效考核工作的强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完善举措。
一、研究背景
从2013 年开始,我国社会正式进入新常态的发展环境当中。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原有的预算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单位组织发展的需求。绩效管理是西方国家高度重视的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如何以全面、综合的视角做好预算工作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全面預算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借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高度的整合以及科学的配置。这无疑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入也可以让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摆在战略位置,使其核心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向性水平,也是实现企业开源节流、降低成本的关键路径。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收入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价值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与分析。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工具。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管理控制模式,而且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可以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全面预算管理扮演着预防和调控的角色。如果失去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支撑和保障,必然会导致企业工作失去方向。
其次,企业在管理活动当中面临的最为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就是绩效管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互脱节,不同的部门不懂得协同合作,员工工作的热情不高,各项成本的投入加大。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引入和渗透,可以让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合作处于良好状态,业务部门负责进行预算的清单编制、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汇总以及逐级审批,这样协同分工的合作模式也可以大大提升预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落地实施可以重建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各部门呈现出“对利润负责、对收入与成本负责、对安全与市场负责”的良好态势。因此选择预算管理和平衡计分卡,让各部门都成为利润考核中心,根据特定的目标值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从源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经济价值。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的推动和实施可以帮助管理层和决策层更清晰精准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并且对变动的因素进行评判和分析,而且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部门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价值。借助于各种考核指标要素,对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项目进行全面的跟踪,以便为后续方案的优化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领域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要素,应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所有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全面预算,让预算的内容更全面,让预算的方式更具创新性,让预算的流程更顺畅,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实现开源节流。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我国很多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力度。但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自身管理存在局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当中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本文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当中,笔者针对其中核心原则进行了认真梳理。
第一,坚持战略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坚持全面性的基本原则。实现企业预算在业务领域上全面覆盖,在管理层级上全面贯穿,在管理环节上全面控制,使其成为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的综合管理系统。
第三,坚持协同性的基本原则。注重企业内外部经营要素协同,根据经营形势变化科学制定经营目标,保障经营目标有效实施;注重财务与业务协同,促进分工协作、责任共担;注重集团上下协同,确保上下同欲、共谋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性的基本原则。以预算作为统筹安排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方案, 对企业各层级、各环节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实施严格的管控和约束,各类经济业务活动都应当服从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要求。
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推进的过程当中都需要遵循这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更科学、更优质、更高效。失去了原则指引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如同是一盘散沙,并不能够成为企业成本节约的“后盾”。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重视程度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思想上的引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所落实。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树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首先就是要注重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使整个企业形成高度的共识,让各个不同部门的职能实现有效的对接。其次,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从根本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就是要让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为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应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有更精准的认知,彻底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在企业实际工作当中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同时要做到全面协调、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规避各种风险漏洞。最后要积极主动更新观念和理念,要让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得到全面彰显。借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地实施,让每一分钱都能够花到真正有用的地方。
(二)引入信息化模式,提升预算工作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被看成是一次创新的变革性管理活动,需要各级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要利用企业信息化设施,使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利用ERP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员工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同时要建立一种适合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一种获得感和认同感。工作开展之前,无论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的有多么完美,也不管一個团队是多么的努力、多么的具有发展潜力,在全面预算目标制定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在实践落地时没有面临过任何的困难。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全面关注和支持,并且需要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联动。除此之外,企业的ERP系统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以实现预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引入了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用友”和“金蝶”等。企业可以在购买相应的财务办公软件时向软件开发商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诉求,比如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实现预算、核算以及决算等不同阶段财务工作的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规避多项数据录入或者是重复录入,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使更多的财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
(三)加强考核引导,实施绩效评价
首先,要积极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让绩效评价的结果获得充分运用。要全面构建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和互融互通的机制,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额度比较大、影响范围比较广的项目和重点工程,更要实施精准化的绩效评价,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或报备,充分遵循“谁组织实施,谁进行通报”的核心原则导向。例如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进行通报、对其中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通报等。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全员监督的作用,让每一名员工都获得建言献策的机会,让企业资金利用公开透明。
其次,改进绩效监控方式。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周期的设置,以项目的实际属性和建设周期为依据,对长中短期目标进行分别的监控和评价。全面推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的协同。对于重点的事项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管控,这也是规避资金浪费的关键举措。要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之上增加监督管理的环节。与此同时,监督的相关情况以及关键时间节点等也要及时地向管理层进行汇报,有助于风险危机的化解。
最后,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也需要绩效结果作为支撑。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业务进展情况、实际成本开支和全面预算额度之间的差异情况等,进而可以以取得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经营目标的调整,为资源配置提供关键的参考依据。
结语:
预算管理实施是管理会计推动企业组织变革,让员工主动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预算管理模式本质是通过相关的预算与绩效考核制度,连接绩效考核与利润分享,让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激发,而且也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企业应该在这一个领域进行持续的探索和研究,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