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点符号在课文与习作题目中的运用探析

2023-09-14陈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引号逗号标点符号

陈芳

题目具有点明中心、主旨的作用,体现了“好题一半文”的重要性,常被看成文章的“眼睛”“窗口”。题目是由短语或句子组成的,一般是不带标点符号的,显得简洁清爽,干净利落。但是,有特殊意味的题目又总是用标点符号来提示,在统编教材中就有课文或习作题目出现标点符号的情形。笔者梳理发现:有13篇课文题目中出现了标点符号,有5篇习作题目中有标点符号;出现的标点符号以次数多少排列依次是引号(7次)、逗号(6次)、间隔号(4次)、顿号(1次)。标点符号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之一,出现在题目中,自然值得我们揣摩题目中的标点符号的作用。

一、引号的运用

在统编教材中,题目中出现引号的情况较多,比如,课文题目:《最大的“书”》《“诺曼底号”遇难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的“长生果”》;习作题目:《小小“动物园”》《我的“自画像”》《“漫画”老师》。这些引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引用,点明中心

所谓直接引用,就是题目引用了课文中人物的重点语言或关键表述,所引用的语言通常能够揭示课文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引号,所引的内容是课文中的“我”在七岁那年写了一首小诗后,母亲和父亲对那首小诗的评价,母亲以“精彩极了”表达赞扬之情,父亲则以“糟糕透了”表达不值得一提的批评态度,两种评价看上去有天壤之别。但是,正是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我”的写作经历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出来自母亲和父亲不同的爱,母亲是以鼓励让“我”兴趣倍增,父親是以严格让“我”不断突破。在这样两种爱的共同作用下,“我”不仅能够坚持写下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越写越好。这就是课文题目中的两个引号的作用。

2.词义变化,凸显对象

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加上引号的词语便具有了形象化,产生了强调的意味。这种用法在课文题目中有《最大的“书”》,书本来依据版式设计确实有大小之分,属于很正常的事情,题目中的“书”加上引号,说明“书”这个词语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这种新的意思学生读完课文就明白,原来这里的“书”不再是用普通纸张印刷、装订起来的,而是那种一层一层叠在一起的岩石,是地质勘探队员眼中的特殊的“书”,书的内容也不再是文字与图画组成,而是岩石中存在的“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等。这种用法在习作题目中有《小小“动物园”》,其实,题目中的动物不是指现实中的真正动物,而是指每个家庭成员的属相或者性格上具有某种动物的特征,这样的一家人就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

3.借助相似,衍生含义

有些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原来的意思,而是在其相似点上衍生出新的意思,即特殊的含义。课文题目中有这样的用法,如《我的“长生果”》,本来长生果就是花生的另一种称谓,属于农作物的一种,但在叶文玲的这篇文章中,加上引号的“长生果”不再表示植物名称了,而是赋予了比喻意义,即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显得既亲切又生动传神,突出了“书”的价值。在习作题目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我的“自画像”》,自画像本来是一种美术作品,画中的人物就是作者自己,在习作题目中加上引号的“自画像”已经衍生出新的含义,即向对方作自我介绍,把自己的各方面特点如外貌、性格、特长、爱好等一一进行介绍,让对方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

二、逗号的运用

逗号是文本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标点符号,主要作用是句中停顿。在课文题目或习作题目中,逗号的运用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凸显形象

题目中的逗号,将一些称谓、呼唤、感叹类的词语隔开,能够起到突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作用。课文题目《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就是这种用法,本来这个题目简化为“雷锋叔叔在哪里”似乎更简洁,只是显得很平常;在“雷锋叔叔”这一称谓后用逗号隔开,再加上一个第二人称的“你”来呼应,仿佛让学生也加入了寻找雷锋叔叔的队伍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与不加逗号的表述比较,“雷锋叔叔在哪里”看上去就是找一个叫雷锋叔叔的人,而课文题目读起来有亲切呼唤的意味,包含着不仅仅是找人的感觉,更有找雷锋精神的意味,也就是突出了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

2.强化印象

有些逗号用于分句之间的停顿,通过分隔来强化作者对特定的时间、事物的印象。课文题目《别了,语文课》就是这种用法,加在“别了”之后的逗号,一方面强化位于句子后半部分的“语文课”,课文写的是“我”移民到南美洲去之前上的一节语文课——最后一节母语课,课上课下的情景都是那样令人难以忘怀:有老师送的一套语文课本,还有同学们送的字典、故事书等,这样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在人生中注定是难以忘怀的,但又真的是有告别意味的语文课;另一方面突出“别了”这一特定时刻对母语的特别感情,难舍难分,但又不得不割舍。在习作题目中也有这种用法,如《那一刻,我长大了》,用逗号隔开的“那一刻”自然会成为习作中突出的关键,学生把“那一刻”发生的事情和体验的情感都详尽地表达出来,才能突出“长大”的意味。

3.引发关注

还有一些句子中的逗号用在有提示意味的词语后,能够引起读者对后续相关事物的关注。在课文题目中有这样的用法,如《听听,秋的声音》,题目中的“听听”就属于一种提示语,意在引起读者对“秋的声音”的关注,毕竟人们置身秋天里,对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不在意,题目用“听听”作提示,直接引导人们注意听听树叶、蟋蟀、大雁甚至秋风掠过田野等发出的声音,把这些声音当成美妙音乐来欣赏。

此外,课文题目中出现间隔号与顿号的情形,主要起到隔开的作用,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猜你喜欢

引号逗号标点符号
我是逗号
引号的用法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引号和书名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