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3-09-14唐银春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中华

唐银春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学生学习的汉字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又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点。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策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与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逐渐树立文化自信。

一、了解传统文化意蕴

学生在识字中学习的是一个个汉字,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在创造之初每一个都体现了汉民族祖先的智慧,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只是在汉字中,这种智慧与意蕴都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习水平所限,必须经由教师引导才能有所了解。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课文中以汉字知识的形式讲述了“贝”字的由来:在甲骨文中,“贝”字呈现的就是贝类的实物张开两片外壳时的样子,这说明“贝”是典型的象形字;那么“贝”字后来怎么又与钱或财富形成了密切关系呢?原来“贝”就是蛤蜊,是一种生长在印度洋和南海岛屿附近的贝类,其贝壳外表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很耐磨又能够长久保存且数量有限,人们不仅把它當作很珍贵的饰物随身携带,还把它用来作为交换货物的等价物,使其具有了钱币的功能。在我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贝就是很重要的流通货币。有了这样的了解,学生再来学习“贝”字旁的汉字,就可以从中体会到与钱财有关的意思,其中蕴含的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

二、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笔画和结构中都蕴含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分类来识字,将汉字分类中隐含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日月水火》和《日月明》,《日月水火》需要认识的汉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都是独体字,也是象形字,学生需要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是借助与图画相近的古文字与具体实物的图片相对照,从中认识汉字所代表的事物。这一类汉字整体数量不多,但这些字的构字能力特别强,是学习其他汉字的基础。在教学象形字时,教师要重视从实物与汉字之间的古文字中,找出笔画、部件所代表或指称的意义,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日月明》中,需要认识的汉字“明、尘、从、众、双、林、森”等都是合体字中的会意字,教师可以采用从部分到整体的演示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学“明”字,教师先单独出示“日”和“月”让学生认读,接着用课件分别呈现“日出东山”的景象和“月亮升上来”的情形,让学生说说见到的景色,重点是太阳让白天“变亮了”,月亮让夜晚“变亮了”;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日”和“月”合在一起,互相配合起来,就可以使天地之间充满了光亮,让人们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会意字教学,能够将生字的文化内涵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认识传统文化价值

汉字是遵循构字规律组合起来的,尤其是在汉字中数量占到90%左右的形声字,具有很明显的构字规律,如左形右声、上形下声、内形外声等。在识字教学中,识字过程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过程。

在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教学中,统编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中安排学习的是“青字族”的生字。在《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安排学习的是“包字族”的生字。其中,在学习“青字族”的生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读儿歌,从中圈画出带有“青”的生字;然后让学生说说圈出来的这些字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字中都含有“青”字,并且在读音上与“青”相同或相关。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带有“青”字的系列汉字合成“青字族”——像兄弟姐妹一样,有着严格共同的源头。

四、走进传统文化经典

识字的目的不在于认识一个一个汉字,而在于以所认识的汉字开展阅读和表达,体现出识字对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在统编教材中,许多识字内容就体现在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

统编教材识字的第一课《天地人》,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三个普通汉字,是出自《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其源头还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易经》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所学习的汉字与传统文化经典之间的联系,进而明确在一些普通的汉字或词语的学习中,指向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类似涉及传统文化经典的识字内容还有很多,如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源自李渔的《笠翁对韵》,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与《百家姓》关系密切。在识字课文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是一个个汉字,而这些汉字的具体语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学生联系语境学习相关的生字词句,就走进了传统文化的经典中。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生字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中华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