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默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3-09-14王鲁英
王鲁英
默读作为常态化的语文学习方法,是一种比朗读更直接的阅读方式。在低年级默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克服朗读教学中形成的一些习惯,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学会“看”书,分步训练学生理解文本中字词句的相关内容,为学生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和用较快速度默读打好基础。
一、默读教学的价值审视
默读能力是由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决定的。学生学习字词句除了会读,还需要会写和了解意思,而会写、了解意思往往都需要处在静默状态——看与思考。不难看出,低年级朗读是学生用声音读出来的方式学习语文,重要性不言而喻,默读则是学生用默默“看”的方式学习语文,学习默读的重要性自然也不可忽视。
首先是为终身学习打基础。默读与朗读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学生学习和年级的递增,阅读速度将是检测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性指标。当今社会已经来到了知识和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带来的问题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时间总显得不够用。如果学生的阅读速度跟不上,必然会影响阅读效率,影响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为深入阅读作铺垫。这是因为默读时学生跳过了朗读字词句时需要注意的音准、停顿以及語气语调,所以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本内容的了解上。当学生默读时出现不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适时停下来反复思考,也可以借助圈画、批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
再有就是为思维发展架桥梁。默读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是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能够促进学生从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的逐渐转化。
最后,默读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学习品质的培养,即学习时的动力系统、方法策略、体验过程的体现,还包括学生维持有效学习时间长久的体现等,也就是学生能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很投入地通过默读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意志力、专注力等学习品质都获得锻炼与提升。正因为学习默读对学生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二、默读教学的进阶梳理
鉴于低年级默读教学的过渡性特点,教师需要以什么为起点、教到什么程度和如何开展默读教学,都需要通过认真梳理,才能找准编者意图,懂得教学安排的内在规律性。
首先要关注新课标对学习默读的表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低年级的“阅读与鉴赏”中针对默读提出的明确要求只有“学习默读”这样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在字里行间还有许多表述与默读有关,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就不可能是朗读,而是通过看图理解画面的意思,属于默读的情形;又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朗读固然是第一位的学习方法,但默读则是可以交替运用的学习方法,除了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还如“尝试阅读整本……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整本书,低年级学生以有声读为主,同样可以适当运用一些默读的方式进行,为后续的整本书阅读打基础。换句话说,这些语文学习实践活动都是开展学习默读训练的有效进阶。
其次是仔细梳理编者对学习默读的安排。统编教材中对学习默读的安排是通过课后练习体现出来的,在整个一年级学习中,都是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没有提及学习默读;在二年级上册前六个单元学习中仍然是以学习朗读为主,从第七单元才开始安排学习默读;可见学习默读的重点训练是在二年级下册中进行的。从学习默读的训练要求看:二年级上册安排的默读课文学习要求主要是“试着不出声”,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从大声读到不出声,需要经历小声读、轻声读、无声读(动唇)到不动唇这样一个学习和训练过程;二年级下册在继续训练不出声的基础上,重点训练不指读,还有在默读中提取信息与边读边理解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年级阅读教学中,不是教材安排了学习默读训练教师才可以训练学生默读,而是阅读中适合开展相应的默读训练时,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训练,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渐形成初步的默读能力。
三、默读教学的策略探寻
学习默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不是零基础,又不是与生俱来的。学习默读的起点和基础就在于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经意的“看”课文行为。学习默读的“不出声”“不指读”等重要习惯的形成,显然不是一次、两次训练就能奏效的,需要反复、持续地开展训练,并且需要采取适合低年级学生训练的有效策略。
首先要创设真实情境驱动默读训练。在学习《雪孩子》之前,教师可以在复习《雾在哪里》的内容时提出“请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准备回答问题”的要求,因为要求中暂时没有明确具体的问题,只有读一遍课文的要求,学生都会比较投入地读课文。当学生举手示意完成了读课文的任务后,教师就可以比较学生读课文所用时间的长短,并让用时短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当学生说出是“快速看”时,教师顺势指出这就是新一课中要学习的默读,学会了就能够比较快地读课文。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课后练习1的要求“试着不出声”来默读课文。
其次是朗读默读交替训练,互相促进。从发声与不出声的要求看,朗读与默读似乎是相反的训练,实际上目的都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有了朗读打基础,默读就能够顺利进行,有了默读理解的铺垫,朗读起来更容易体现有感情的目标。
四、默读教学的评价办法
学习默读同其他语文学习能力一样,学习效果如何是需要通过适时开展教学评价才能判断的。教师要明确提出学习默读的评价标准:做到不出声和不指读。当学生在开展学习默读训练时,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开展多元评价。
一是学生的自主评价。对于学习默读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不出声和不指读尽管都是可以从外表上看的行为,而最本质的还是默读本身有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
二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可以通过比时间、比效果等方式进行。
三是教师的评价。教师通过提问从侧面了解默读目标的达成,以此进行评价与指导。
总之,在低年级默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默读教学的特点,找准教学起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默读活动,围绕低年级学生进行默读训练的重点,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掌握初步的默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