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写结合教学中的方法体悟
2023-09-14刘志红
刘志红
常态化地安排读写结合训练,是统编教材重视写作训练的重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阅读了,又指出了读写结合点所在,照样子去写就是很简单的事。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握编者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意图。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扎实指导学生体悟从阅读到读懂再到会写之间的方法,消除读写之间的思维断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体悟文本表达的方法
小学生阅读的重要任务是理解阅读内容,之后才是领悟内容的表达。在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的认知经验与文本进行对话,形成交融和碰撞,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将文本语言图式纳入自己的语言仓库。这些发生在学生思维内部的学习活动,需要经过不断思考、不断内化才能逐渐体悟,可见体悟需要过程和时间才能完成。
如教学《匆匆》一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悟。有的教师在学生匆匆读过文章之后,不加指导就直接要求学生仿写,学生的仿写就很不得法,僅仅是照葫芦画瓢,结果有的学生写的竟然是“魔鬼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对文本中的“样子”进行体悟。因此,教师在学生仿写之前,需要提醒学生读出这一句式的表达特点;六年级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深入阅读中能够读出这一句式中的多种表达特点。一是整体上以排比的形式呈现,能够形成一种对时间匆匆而逝的感慨;二是单个分句以“……去……再来(再青、再开)……”作句子主干,在“去……来……”之间表达对时间的理解;三是三个分句在表达对象上选择“燕子”“杨柳”“桃花”这些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都具有体现岁月更替的特点。学生有了这些对范例表达方法上的体悟,写起来才不至于偏离主题。
二、体悟生活经验的链接
读写结合多数以仿写来落实,写的形式来自文本范例,而所写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写生活时还是容易出现跑题的情形。教师指导学生练笔时,要提醒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应该与文本中的范例进行对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精选匹配的材料。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编者安排的课后小练笔是“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很明显,这样的练笔需要链接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与经验,但是学生要么写的景象很零散,要么写的对象太多,练笔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教师对三年级学生把握表达素材的能力估计过高,缺少必要的指导。对此,教师要从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着手,明确此次练笔写一段话同样也需要借助关键语句来完成;然后指导学生确定家乡哪个季节能够带给自己真切的感受,这个真切感受就是能够回答“为什么”的原因,即哪个季节里的景物(色)带给了自己怎样的美的享受。学生围绕真切的感受这一关键语句写一段话,选择的具体材料就十分贴切了。
三、体悟文本深层的内蕴
小学生阅读容易停留在对文字表层内容的把握上,对文本深层内蕴的理解和把握缺乏合适的方法与路径,在针对文本相关内容开展练笔活动时,就容易出现跑题的情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体悟文本的深层内蕴。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课文中有大量留白适合开展读写结合训练。以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这一情节为例,在这种情形下,肯定有许多神与人前来劝说普罗米修斯,那么,前来劝说的有哪些神、什么人呢?他们是怎样劝的?结果怎样?这些都属于文本的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补白的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对于神一类人物的想象很感兴趣,纷纷写了起来。但是,学生设想的人物与文本内容存在偏差,甚至出现了牛魔王劝说普罗米修斯的情形。这些现象显然是学生没有理解文本内容造成的。因此,教师在练笔前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一要读出文本语境中的希腊神话中的“神的谱系”,梳理文本中出现的神,再搜集神的谱系中的一部分神,选择与普罗米修斯接近的神或与宙斯接近的神;二是要读出普罗米修斯身上具有的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在面对不同的劝说者时,他会有不一样的回答;三是进一步思考与想象,假如有人类来劝说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会怎么面对。有了这样的阅读体验,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练笔活动。
四、体悟固有思维的突破
在读写结合训练中,学生的练笔结果看上去内容各异,实际上指向的思维认知却是一致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受文本范例的影响,习惯于“照样子”,不懂得以多样化、多角度的表达进行突破,写出属于自己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中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然后再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如教学《荷花》一课,编者安排的课后小练笔有“第二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在练笔中,许多学生写花开的样子就是以三个“有的”排比句写出一种花开放的情形,只是把课文中的“荷花”换了个名字,其余的几乎与课文一样。这种状态充分说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没有打开,被范例牢牢地“套”住了。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范例有所突破。这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细化:你观察过荷花开放的样子吗?除了课文写的三种情形,你还关注到了其他的情形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荷花的花瓣凋谢时露出小莲蓬的样子更好看,让人盼望小莲蓬快点长;有的学生说荷花裂开一条缝隙时最迷人,仿佛睡熟的婴儿把眼睛睁开了一条线,想看看这个美妙的世界……有了对范例的突破,学生在练笔写其他植物的花朵开放时,就懂得以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表达了。
总之,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范例中的表达方法,又要指导学生从范例中走出来,在读中学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