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异宠市场渐热带来生物安全风险

2023-09-14卞靖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宠物物种生物

卞靖

近年来,随着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蛇、蜥、龟、貂、狐、昆虫等非传统宠物市场也越来越热,随之带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生物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仅2022年,全国海关就从旅检、邮递、快件等非贸渠道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991种2012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一词写入文件,明确指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异宠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突出,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也在增加,需高度关注,提前防范,有效化解。

一、异宠市场火热加大生物安全风险

(一)宠物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异宠市场逐渐火热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宠物市场实现快速发展。2022年,全国城镇仅宠物猫和犬的数量就达到1.16亿只,较2017年增长了2909万只,5年内增长了约三分之一(表1)。关联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全国宠物食品及用品销售额达到308.3亿元,是2015年的11.7倍,销售均价达到65.5元/件,较2015年上涨近80%。

随着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追求时尚、新潮和猎奇的宠物爱好者又掀起了饲养异宠的热潮。异宠是相对于猫犬等传统宠物而言的,主要指不太常见且未被完全驯化的小众宠物。其中包括蛇蜥等爬行类动物、狐貂等小型哺乳动物、蛛蝎等节肢动物及甲虫、螳螂等各种昆虫。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并且许多品种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属外来物种。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日趋活跃,不少以展示、炫耀、交流异宠为主题的信息大量出现在各类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异宠市场的快速增长。

(二)异宠对我国生物安全产生威胁

首先,异宠可能打破国内生态平衡。市场上的许多异宠品种,是来自非正规渠道的外来物种,一些买家跟风饲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难驯养、异味大、成本高等问题,经常就会弃养。这些外来异宠往往缺乏天敌,能够成功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进而抢夺和挤占本土物种资源和空间,打破当地生态平衡,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如,源于巴西的红耳龟具有超强适应能力,由于在我国没有天敌,故迅速增长,极大地压缩了本土龟类的生存空间。再如,近年来多地发现的长嘴“怪鱼”鳄雀鳝就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外来物种,其生性凶猛,最长可达3米,在国内缺少天敌,其通过大量捕食本土鱼类,可能导致食物链断裂。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8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其次,异宠可能引发疫病风险。由于大多数异宠交易是通过线上平台或熟人介绍等方式,没有固定的市场和明晰的供货渠道,宠物究竟从哪儿来、是否经过检疫、身上是否携带传染性病毒、该如何防治等,可能买卖双方均不清楚。而在饲养过程中,异宠可能通过身体接触,将其携带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播给人体和其他动物。研究显示,在调研的1400多种人类疾病中,约有61%由动物性致病源引发,在已知的大约200种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种与异域宠物有关。特别是目前对异宠类人畜共患病的研究相对滞后,由此引发的疫病风险需更为重视。

此外,异宠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与传统猫犬等宠物相比,许多异宠难驯化、带毒性、攻击性强。如,原本生活在北美洲的鳄龟,脖子能伸长40厘米,攻击速度快,咬合力强,一些品种带毒性,曾在多地出现咬断居民手指的事件。同时,一些饲养者随意遗弃放生,或拦网防护不到位,导致近年来发生多起异宠出现在公共场所或居民家中的事件,甚至出现21岁女孩被网购银环蛇咬伤致死事件。这不但对人身安全带来危险,甚至可能引发局部恐慌。

二、异宠市场规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居民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落地执行存在一定困难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安全立法问题,分别于2021年4月和2022年8月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其中,《生物安全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均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也提出,对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违法行为進行打击。但在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实施时间较短,在具体执行层面特别是基层执法方面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同时,买卖双方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可能尚未意识到出售、购买、遗弃、放生等行为已属违法违规行为,甚至直接有些买卖的宠物,就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

(二)交易方式隐蔽、种类数量众多,开展科学精准高效的市场监管存在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收寄验视制度,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发现寄件人交寄禁止寄递物品的,应当拒绝收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异宠具有体量小、种类杂等特点,一些快递员对其是否属于禁寄品难以判断,部分商家通过快递偷运,还有一些商家给辖区内快递站点提高费用,以避免单过安检等,均导致大量异宠交易最终通过快递完成。同时,随着养宠群体呈现“低龄化”“社群化”等特征,形成了许多依托各种网站、社交媒体、社交工具等的异宠同好圈,一些交易采用暗语交流,一些交易经熟人介绍一对一售卖,导致交易的隐蔽性、内向性增强,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三)异宠市场属于新兴业态,短期内形成配套产业链条存在困难

以猫犬为代表的传统宠物行业已发展数十年,上游的培育、饲养和交易、中游的宠物食品及相关用品制造和销售,以及下游的医疗、洗美和培训等服务均较为齐全,形成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产业链。而快速兴起的异宠市场,许多品种既无合法透明的渠道来源,又无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同时缺少规范的交易平台、专业的养护治疗、明确的弃养收容机制等,导致异宠产业无序发展。

三、相关国际经验

(一)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社会为应对外来生物入侵,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1992年,由联合国发起并通过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之后,陆续通过了《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国际公约》《防止外来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指南》等十多部相关公约协议和指南准则。从国家层面看,美国是较早针对生物安全开展立法工作的国家,形成了以联邦立法为主、州级立法细化的法律法规体系。20世纪初,美国政府出台了《莱西法案》,针对外来动物对国内环境、农业渔业等造成的损害进行管理。1996年,美国出台《国家入侵物种法》,之后针对不同领域陆续出台《植物保护法》《有害外来杂草控制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形成了较为健全完备的防治与管理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日本政府于20世纪初颁布《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把防治外来物种、防范生物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4年出台《外来入侵物种法》,对入侵生物进行详细梳理,建立了科学规范、分类分级的名录制度。新西兰政府1993年出台《生物安全法》,要求入境的任何进口植物或植物产品都要符合相应健康标准,携带外来物种或相关产品入境必须申报。

(二)形成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

美国政府于1990年成立外来物种管理特别工作组,后于1999年设立国家物种入侵管理委员会作为顶层管理协调部门。环境部、农业部、运输部、国防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均是该委员会委员,从而能够有效协调跨部门工作,共同推动政策落地执行。日本依据《外来入侵物种法》,对相关部门的职权进行重新划分,形成了以环境省和农林水产省为主体、交通省和劳动省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重要的畜牧业大国之一,对于生物安全特别是草地外来生物入侵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出台《生物安全法》《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了国家杂草管理委员会和有害脊椎动物委员会,并建立杂草合作研究中心、热带植物保护合作研究中心、有害动物控制合作研究中心等,形成包括常规监管、应急处置、科技研发等在内的分工明确、责权清晰的管理体制。

(三)打造多元共治、全民参与的监管体系

美国相关部门在接到生物安全事件报告后,将会同州一级机构共同开展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会邀请相关专家召开紧急会议,形成咨询意见与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日本政府建立由官员和学者共同组成的中央环境审议会,作为内阁最重要的环境咨询机构,负责讨论各类环境相关议题,并接受其他部门和民众的咨询说明,一旦发生生物安全事件,可迅速开展风险评估,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均非常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类科普材料和媒体渠道向广大公众进行宣传。特别是对物种引进、检验检疫、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休闲旅游等与外来物种入侵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众对于外来生物种类识别、主要危害、举报防治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全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四、推动异宠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开展针对异宠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各种鲜活案例在各类媒体、交通枢纽等进行广泛宣传,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告知公众哪些异宠可养,哪些涉及违法违规,哪些攻击性强、难以驯养。进一步增强全民生物安全意識,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强化居民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邮寄和接收相关物品,不存侥幸心理,共同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二)强化市场监管,明确各方责任

按照《“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针对异宠市场热点品种变化快、交易方式翻新快等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加强对各类生物安全的风险监管,充分做好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的监管,及时发现、清理、过滤、删除涉及野生动物违法交易的信息。此外,强化对物流行业的监管,防范检疫缺失和违规运输。明确电商平台相关责任,完善平台交易审核流程和违规惩戒机制。

(三)规范市场发展,完善配套服务

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秩序,细化相关要求。探索建立网上销售异宠的备案管理制度,对所有销售异宠进行编码管理。要求购买者签订责任书,明确告知安全风险与法律风险。进一步完善动物救助机制,为弃宠群体提供更加合理便捷的处理渠道,从源头减少随意弃养行为。规范异宠喂养、清理、诊疗及相关用品消费市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宠物物种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抬起脚来
养宠物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