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的重点任务

2023-09-14元利兴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领域智能

元利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未来,智能制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的“助推器”。面对当前美国对我国进行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遏制打压,应充分认识我国智能制造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采取切实政策举措,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一)智能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再造等多项行动,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十年来,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已接近3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突破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

(二)智能制造标准和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发布了近340项国家标准,建成近200个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在石化、船舶、建材等14个行业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涵盖了智能制造全流程,在顶层设计、互联互通、新模式应用等领域,主导制定了多项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标准突破,我国进入全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先进行列。

(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共享制造、远程在线监测与维护服务等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5G、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加快向设计仿真、质量检测、设备管理维护、供应链管理等应用场景逐步拓展。

(四)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2022年末,我国已建成了近2000家引领行业发展的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有110家工厂达到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增长约13倍,达到每万名工人322台。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个和25.9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企业转型需求的强力拉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强烈驱动,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将会进一步加速,智能制造行业包括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智能制造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智能制造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在全球占比仍然较小,我国智能制造总体上处于“电气自动化+数字化”发展阶段,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基础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质量效益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制造强国尚有不小差距,尤其一些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存在缺失,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工业软件等一些基础性关键领域存在明显短板。《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显示,2021年我国69%的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都在一级及以下,核心业务重要环节还未实现标准化和数字化。

(二)细分行业发展水平差别较大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汽车、冶金、化工、家电等发展及智能制造应用相对成熟的市场,造成各行业之间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汽车、计算机通讯、家电制造等行业生产体系标准自动化程度很高,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也最高;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行业受到成本控制、节能减排、创新模式因素推進智能制造加快改进,水平逐步提高;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体系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智能制造发展相对缓慢。食品饮料、文体娱乐等制造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智能制造水平相对较低。

(三)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紧缺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面临人才缺口大、培养机制跟不上、现有制造业人员适应智能制造要求的转型难度较大等问题。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创造的新职位需要新型技术人才,但传统就业人员并不能在短期内转型并适应智能制造领域新职位需求,而当前我国在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问题制约了新型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跟不上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900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

(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尚需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产品和技术的投入仍显著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品和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升,在高端产品智能制造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严重,尚需加快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设备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到5%,占比较低。

(五)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系统等领域面临的威胁较为严峻,国外一些恶意势力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性设备和系统的攻击正在增多,攻击范围、深度都在增加,对我国工业互联网造成严峻安全挑战。为此,亟需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我国企业、限制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向我国出口、组建技术联盟等各种手段持续加大对我国高科技领域进行遏制和打压,未来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将会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的重点

(一)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

未来我国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将集中在关键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智能制造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及支撑服务等主要方面,以高端制造、机器人制造、工业智能化和智能化工业为突破口,以智能化、综合标准化、新时尚应用为出发点的智能制造技术为抓手,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培育壮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柔性制造、互联工厂、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新一代人工智能制造、“云平台+”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

(二)大力扶持发展服务类智能制造业

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逐步实现全球化、远程化、实时化、全程化服务。引导大型企业成立智造中心,尤其是鼓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参与进来,积极培育技术创新、科技改革的业态新模式。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大力扶持企业开发和拓展在线监测、全寿命周期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务,不断地催生远程智能云服务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加快构建完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加快智能制造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引导智能制造企业从注重生产和产品向注重“产品+服务”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建设主要由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三大功能系统以及工业智联网和智能制造云两大支撑系统集合而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同时,以市场应用需求为引导,创新探索“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大数据营销”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价值链向更加开放的价值网升级,加快构建集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全链条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四)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探索创新

加强构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全流程智能化体系,建立企业级大数据库及分析能力,在研发、试制、工艺、制造等环节全面应用数字化方法和工具,形成定制化的制造能力。积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智能制造系统,这将是一种“新互联网+新智能制造资源/能力/产品”的人/机/物/环境/信息新型智能互联制造系统。

(五)优化布局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形成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体系,适度超前布局下一代智能设施体系,赋能智能制造,夯实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基础。

(六)提升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核心能力

進一步加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创新,加快提升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聚焦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研发设计仿真、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突破精密加工、近净成形等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识别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七)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关键领域,支持创新载体建设,开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产学研资源,研究建立跨领域、跨地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区)试点建设。聚焦智能传感、控制系统等领域,整合资源力量建设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研发机构加强资源共享,开展协同创新。

(八)提升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加大高档数控机床、激光与增材制造装备、协作机器人等新型装备的研发力度,在生物医药、石化、电子信息、食品、汽车、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加强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工厂的建设带动智能装备的发展。积极落实首台(套)政策,探索首台套设备全流程保险补偿机制,对相关条款进行适时修订,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九)继续开展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

研究论证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先期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选择钢铁、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围绕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工厂,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实现车间级、工厂级的智能化改造。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城市和重点行业试点示范方案,明确目标、内容和主要措施,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试点建设和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

(十)加快培育智能制造高端人才队伍

加快培育和引进精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精通智能制造技术的高技术人才,形成智能制造高端技术人才队伍。要加快培养能够解决智能制造行业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集成性等重大技术问题共性及尖端工程技术问题的智能制造高技术人才。加快培育高级管理复合型人才,形成智能制造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企业家队伍。

(十一)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国际合作水平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遏制,应坚持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有机衔接,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人才培养、应用示范等领域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标准、应用示范等领域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标准化活动,加强双边、多边的智能制造标准合作。支持国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化民间的技术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多种途径。强化举措支持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产业园区。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领域智能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领域·对峙
智能制造 反思与期望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制造·AI未来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