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护“小能手”的前世今生

2023-09-14李瑞祥邵红能

科学24小时 2023年9期
关键词:软木充气式救生衣

李瑞祥 邵红能

“渡水葫芦”又称“腰舟”

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创造出水上救生用品,那就是“渡水葫芦”,又称“腰舟”。《庄子·内篇·逍遥游》云:“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其中的“瓠”指的就是葫芦。可见当时葫芦便是最原始的救生用品。后来,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几乎都会带着葫芦,以防不测。

到了宋代,救生用品的制作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人开始用软质木料、芦苇等编制成一个环状物体,让人可以钻进去,使环托住人的身体。这种环形的救生用品使用起来要比葫芦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生“圈”,宋人称之为“浮环”。

在高卢战争时期,信使盖乌斯·庞蒂斯发明了第一件类似现代救生设备的浮游工具软木盔甲。这件软木盔甲具有惊人的浮力,它帮助盖乌斯渡过了40米长的台伯河,最终成功送信,解救了罗马。1854年,美国的沃德船长制造了一件适合海军士兵使用的救生衣,软木救生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半个多世纪后的“泰坦尼克号”上,仍在使用这种救生衣。

小小救生衣的“工作原理”

20世纪20年代中期,软木制的救生衣让位给了木棉纤维救生衣。木棉纤维是锦葵目木棉科内几种植物的果实纤维,具有保暖、轻柔、不易缠结、不透水、不导热等特点,远超人工纤维和其他天然材料。

到1928年,彼得·马库斯发明了第一件充气式救生衣,为救生衣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充气式救生衣在使用时通过用力拉动充气装置上的拉绳,使拉杆转至不小于90度,刺针刺破高压储气钢瓶中的膜片,高压二氧化碳气体冲入气囊,使救生衣膨胀后产生浮力,从而达到救生的目的。在未充气的情况下,整件充气式救生衣如同带状,可披挂在肩背上。它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未充气前穿在身上也不会妨碍人们作业。一旦落入水中,需要浮力的紧急时刻,全自动充气救生衣可根据水的作用自动膨胀充气。手动充气救生衣则需用手拉动充气阀上的拉索,救生衣会在5秒内完成充气,向上托起人体,使不慎落水者的头、肩部露出水面,及时获得安全保护。

充气救生衣适用于客货轮、游艇、军用、水警、水上缉私艇、水上施工作业、海上钻井平台、抗洪救灾、打捞防汛、领航、水文、水利等领域的水上逃生。它们通常存放在船员或乘客休息的地方,或相对集中地存放在容易发现的位置,存放位置一般会有明显的标志。

救生衣的“进阶”

如今,所有的制造商都会使用塑料来制作救生衣,有些救生衣是用闭孔泡沫或尼龙包裹的泡沫塑料制成的。闭孔泡沫是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用于这一功能。

救生衣通常分为船用救生衣、船用工作救生衣、休闲救生衣等。其中我们接触较多的是休闲救生衣,也称水上运动救生衣,面料多用氯丁橡胶复合材料,颜色款式多样,时尚美观,主要适用于水上游玩、学习游泳、漂流、垂钓等生活场景,起到救生防护作用。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是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救生衣。飞机上的救生衣有两种颜色:红色与黄色。其中,红色供机组人员使用,黄色则供旅客使用。这两种颜色都是警告色,使受困者在茫茫大海中极易被发现和区别。这类救生衣是用尼龙材料做成上下两个气囊,起到双保险的作用。附件中有左右各一个高压气瓶,只要拉两边的红色把手,即可在2秒钟内完成充气。两边的口吹管还可供人工充气以增加浮力。方位指示灯的电源是由海水激活,供电时间可达12小时以上,使被困者在夜间也能够被及时发现,得到救助。有的救生衣还配有哨子(供呼叫用)、镜子(反射光线)等求救辅助用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救生衣也有了更好的制作材料。這一传统装备依然是最简便的救生工具之一。

猜你喜欢

软木充气式救生衣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能自动漂浮的“软木人”
软木小马
葡萄牙软木培训活动在华遍地开花
划船要穿救生衣
便携充气救生衣
别开生面的充气式太空旅馆
充气式管道封堵装置专利技术分析
玩水更轻松,平衡充气式智能冲浪板
为什么救生衣是橘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