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里”科技追梦人(一)

2023-09-14

科学24小时 2023年9期
关键词:浙里涂层

编者按: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创新动力、迸发创新潜能,离不开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掌舵领航。他们是佼佼者,更是奋斗者,是不畏前路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后继者。

从本期开始,“品·文苑”栏目推出《“浙里”科技追梦人》系列文章,为读者讲述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故事。

汪爱英:潜心科研攀高峰

你见过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氩(Ar)经电离后发出的“粉紫色光”吗?

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碳基薄膜与涂层技术团队实验室里,通过一台台真空镀膜设备,随时都能观测到氩等离子体的放电辉光,如梦幻仙境,美轮美奂。

这些制备涂层材料的镀膜装备是由汪爱英带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制和搭建而成的。她带领的团队最终打破了国外高端镀膜机核心技术封锁,实现了涂层性能定制。

人物名片:汪爱英,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资助。从事表面强化防护涂层和功能改性技术研究24年。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基金委杰青/优青、中国科学院重大装备、中国科学院国际创新团队等2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现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所属材料技术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教研室主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等。

求学路上显韧劲

汪爱英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中排行最小。由于家庭条件贫苦,汪爱英从小就怀揣着一个信念:“一定要走出去!”她下定决心要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1994年,汪爱英考上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铸造专业。课业多是以热、锻、铸、焊为主的金属热加工,实验环境往往脏、乱、差。但从小的成长经历培养了汪爱英能吃苦、不服输的韧劲,使得她能够潜心钻研课业。

“铸模时为什么模具与融蜡、沙子不粘连?”“六龙壁为何400年不褪色?”“这些材料表面有什么‘神奇的外衣?”带着这些疑问,1998年大学毕业后,汪爱英选择了去沈阳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博连读的深造学习机会。

读研期间,汪爱英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认真查阅文献,设计优化方案,操作设备实验。为验证金刚石薄膜的模拟计算结果,她在实验室熬通宵,装样品,抽真空,调参数,测数据。实验室的镀膜仪器老旧,故障多,她能不慌不忙,冷静摸排,直到设备正常运行。

“学得越多,就越觉得还有更多的知识要去探求;研究得越深入,就越想掌握世界前沿技术。”2003年,汪爱英博士毕业,将研究方向转向更易于实现低温制备的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方面。她向多家国際科研机构提交了简历,最后进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所在团队的第一位外籍博士后。

汪爱英正在实验室观察实验情况

在异国求学的路很辛苦,但难不倒汪爱英。她通过不断地钻研,在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设计制备和应力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得益于她优秀的动手改造设备能力,博后合作导师推荐她去韩国JNL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涂层装备的研发。担任高级研究员不到半年,她主导研制出磁过滤双弯曲碳膜沉积装备,攻克了韩国三星公司的镜头模具涂层技术,并实现了涂层材料技术与装备工艺的成套转化应用。

留意观察日常生活,是汪爱英科研灵感的来源。她总能从生活小事中获取与科研相关的信息。2018年,汪爱英带孩子去日本旅行,突然发现酸奶杯膜不沾半点奶,便一路和孩子展开了讨论,还将杯盖带回国探究其表面涂层的奥秘。研究结果后来被拓展用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防雾护目镜产品功能改性方面。

“把看似独立的科研和生活联系起来,在快乐生活的同时又能有科研发现的获得感,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汪爱英一直在努力践行。

科研路上守初心

汪爱英自2006年12月回国后,全职加入宁波材料所,便一直潜心做科研,步履不停。

真空镀膜机是制备涂层的必备仪器,而国外高端镀膜机核心技术封锁。汪爱英从零开始组建团队,依靠自主设计、委外加工、自主编程、组装集成,仅用7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第一台离子束复合PVD涂层沉积设备。后又陆续研制和搭建了八套功能互补的镀膜装备平台,四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资助。

浙江地区五金制造产业发达,表面技术需求广。与传统电镀对环境和人体有害不同,真空镀膜技术优势明显,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涂层性能好,低温适用强。为此,汪爱英带领团队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学会协会、成果对接会,主动走访企业,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现状,凝练技术需求,推介和寻求先进涂层技术的合作应用。

汪爱英始终践行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使命。她带领的团队,先后与华为、宁波甬微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开发的空调压缩机滑片强韧润滑碳基涂层技术,一举打破日本垄断,带动经济效益超10亿元。她的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合作,攻克国产肿瘤微创治疗射频针需要治疗端高导电、皮肤接触端高绝缘的改性涂层技术,减少了治疗粘连并发症、血气胸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她主持的“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涂层与功能改性”等研究项目,获得四项成果转化应用,为航空、核电、深海等严苛环境使用高性能防护涂层材料提供了保障。

16年来,她带领着一支50余人的青年创新团队,沉下心,努力攻关,逐渐在国内外表面涂层材料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她负责的“强韧耐磨碳基复合涂层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极端环境金属表面强化涂层与功能改性”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7件,承担国家973课题、两机课题、国家基金、中国科学院装备研制、卢嘉锡国际创新团队等重大项目20余项。

汪爱英还先后担任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委员。十多年来,她积极参政履职,建言献策,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不少高质量的提案。她多次与女科技工作者分享交流科技创新体会,也多次被宁波市政协评为参政议政积极分子。

汪愛英获评为2022 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创新。“在当今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品质,潜心科研,提高本领,才能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并实现特色成果应用。”这是汪爱英的不懈追求。

李牮:理论物理学家的“冒险”——“科研本身就是在解答好奇心。”

对普通人而言,李牮研究的方向就和他的名字一样“高深”——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作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日常沉浸于各种符号或者数字中,用理论为实验数据做出解释,或者预言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再由实验物理学家来验证这些预言。凝聚态、拓扑、马约拉纳费米子、量子计算……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名词,就是李牮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对象”。

李牮主要研究凝聚态物理学中拓扑非平庸系统的电子性质。他于博士阶段发现了拓扑安德森绝缘体。现阶段尤其关注在实现高容错量子计算方面极具潜力的拓扑超导和与其相关的马约拉纳费米子。他与普林斯顿的一个实验组合作,在超导铅表面生长的铁原子链中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并提供了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中观测这种奇异粒子的有力证据。他发展了深入理解磁性原子与普通超导体相结合体系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这一体系在更高维度实现拓扑超导的可行性。基于这一实验体系,李牮和他的合作者进一步提出了有望近期实现演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非阿贝尔编织统计的实验设计。由于在马约拉纳费米子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工作,李牮获得了2016年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家(地区)最高奖。

人物名片:李牮,1981年生,湖北武汉人。2002年于西北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2004年转入香港大学并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底至2013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201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西湖大学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首届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奖获奖者。

李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对科研来讲,也是如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科研人员“多暇日”,他的学术生涯必定是“不远矣”,只有勤学苦练,日无暇晷,才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李牮回忆自己刚到普林斯顿的时候,恰好是一个跟马约拉纳费米子有关的项目到了研究关键期。当时恰逢圣诞节和新年,那个本应消遣、团圆的节日甚至比往常更繁忙,李牮不断地发邮件,不断地讨论,不断地码字,不断地修改……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在新年伊始把文章投了出去。科研领域的竞争比其他行业更为激烈,成败往往只在几周、几天、几个小时而已,每一个项目都像是一场战役。普林斯顿科研人对科研的热情,让李牮明白了普林斯顿之所以是普林斯顿,因为那里的人都非常渴望成功,他们付出了100%甚至200%的精力投入自己的工作以及研究中。这些点滴细节让李牮受益匪浅,激励他不断前行。

李牮

——“我致力于将西湖大学变成我和所有人的骄傲。”

两期的博士后生涯,李牮在科研路上可谓越走越宽,取得了累累硕果。当问及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时,他坦言道:“那些为西湖大学的筹建付出很多心血的人,都是大名鼎鼎、功成名就的科学家,这不仅给我很多希望,还给我很多信心。对我而言,科研中的未知往往是财富,我享受它带来的煎熬,更享受解开未知后的骄傲。西湖高研院亦是这样的未知,我将致力于将西湖大学变成我和所有人的骄傲。”

除科研之外,李牮爱好广泛。学校里的足球协会、跑团、音乐社,还有棋牌电竞协会,都可见他的身影。在他看来,做科研光看文献和演算是不行的,还要追寻生活的乐趣和思想上的丰盈。

(特别鸣谢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浙里涂层
“浙里”科学家的红色人生(三)
“浙里”科学家的红色人生(二)
新型“刮刮乐”涂层在牙膏盒上的应用研究
“浙里安居”共享美好
商品琳琅满目“浙里”消费强劲
TiCN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浙里的故事”征文选刊(四)
塑料涂层的制备
交互技术在新媒体产品中的应用——以浙江新闻客户端创意H5“浙里有一条通往互联网大会的神秘通道”为例
Federal—Mogul公司开发的DuroGlide活塞环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