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城市中的记忆与烟火气

2023-09-14陈盈珊

南都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烟火小龙虾长沙

陈盈珊

在小红书,输入“长沙”二字,相关笔记高达668万篇。当中,关于长沙美食的篇目就超过百万+。以“吃喝玩乐”出圈,长沙作为城市中的“顶流”,历来是网红感十足的存在。爱吃的长沙人,吃出了长沙的“网感”与“烟火气”。十步一粉面,五十步一奶茶,再走百步就是口味小龙虾。入夜,网红店前总能排起长龙,隐藏在巷子里的老店也被年轻人们挖掘和信奉。

长沙跑出了文和友、茶颜悦色、蛙来哒、零食很忙等一众餐饮新消费代表,每到周末、节假日,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都抢着来到橘子洲头打卡。长沙的“烟火气”与“夜经济”究竟为何能成为全国名片?当中的新消费代表,又是靠什么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对话长沙烟火气的代表,我们与文和友CEO冯彬聊了聊。

长沙烟火气凭啥出圈?

“长沙文化是有全国喜爱度的。把长沙的精神讲出去,把长沙美好的生活方式带出去,让身处异乡的长沙人有情感上的寄托,让当地的年轻人们也感受到痛快霸蛮的湖湘美食、文化和记忆体验。这就是文和友应该做的事情。”冯彬强调。

与深圳相距不过800公里,高铁路程三个半小时,便抵达“脚都”长沙。洗脚文化与这里工作日仍可营业至下半夜的美食街一样,都是这座城市烟火气的名片。而开在湘江边的长沙文和友,正是长沙夜文化里最具特色的存在。

进驻本是国外奢侈品聚集的商业场所,长沙文和友以道地的“湘情湘味”,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本地居民也是其忠实拥趸。二期开放,乘坐文和友与中国中车集团合作打造的高空电缆,掠过闪烁的霓虹灯牌、古早的宿舍房,以及各色湘味美食,赛博朋克又复古的老长沙相当圈粉。

五一小长假期间,即便在严格限流的情况下,长沙文和友每天到店人数超过了6万人次,进店总客流超过30万人,超过了2019年水平。

长沙文化究竟是什么?是早上嗦粉、中午來个湘菜馆子的美食文化,还是下午洗个脚、晚上继续感受不夜城魅力的娱乐精神?长沙文化出圈的背后,不仅是吃喝玩乐背后的“烟火气”,更是快节奏的城市人愿意慢得下来、懂得享受生活的智慧,也是城市追求高速发展下仍记得保留“接地气”人情味的真实写照。

而这,正是当代的人和城所需要的。深耕长沙文化,文和友要把长沙精神带向全国。

深圳成文和友的试验田

江湖戏称“湖南第二省会”的深圳,便是文和友在全国打出长沙名片的首块试验田。

据介绍,城市文和友全国门店布局上,广深项目正加紧改造中。此外,小龙虾作为长沙的经典美味,文和友龙虾馆目前在大本营外,也相继落地苏州、广州、佛山、南宁、贵阳、桂林等地。

据统计,湖南人在广东大约有1000万常住人口,其中有400多万在深圳。深圳开出了超过7000家湘菜馆,数量仅次于长沙。而根据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账单,在深圳缴存公积金的人,近14%来自湖南省,仅次于深圳所处的大本营广东,排名第二。

深圳有多“湘”,深圳文和友就有多“湘”。

据透露,本次深圳文和友全新升级,“排队王”组团来深。比如,在小红书拥有超过1万篇美食笔记的浏阳菜笨罗卜进驻。作为长沙美食必吃榜里的明星,即便笨罗卜已经在长沙拥有超过10家连锁门店,依然在工作日可以叫食客为它大排长龙。而号称“长沙第一夜宵大排档”的北二楼,也深受长沙本地人的喜爱。此外,长沙人眼中人气与性价比双高的小酒馆、特色KTV以及蹦迪Club也来到现场,还能尝到长沙人都爱吃的廖记弟佗跳跳蛙、盛香亭转转热卤以及长沙本土新消费品牌黑色经典。

“下半年消费市场还会持续稳步复苏,除了节假日,日常的客流也在加速回暖,包括本地消费者、跨区域游客甚至是港澳台消费者,我们将在文化展现、门店体验、消费创意、产品多样性方面持续发力,保持消费品质 ”,冯彬表示。

在冯彬的规划里,深圳文和友未来要成为大湾区湖南文化地标。深圳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超级都市之一,不仅有来深打拼的湖南人,更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球各国对湖南文化认可以及追捧的人群,“大家愿意为湖南的文旅美食买单,就是最好的验证与说明,归根结底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充分自信”。

对于走进湾区,冯彬对于文和友的“可作为”充满期待。“湾区有着非常现代化的一面,也有着广深的本土特色和自己的社区文化,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了很强的融合,这也给湾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包容性和生长空间。我们还是希望首先能做好自己,然后能够带动周边的业态共同生长,因为文和友自己就是在社区文化的互相“灌溉”中成长起来的”,冯彬讲述。

保持生命力要“根”也要“新” 

把长沙文化带向全国,如何更好保持新鲜感?

在冯彬看来,新鲜感的获取和启发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新鲜感、口味上的新鲜感,还有感官上的新鲜感。在精神享受的层面,除了通过城市文和友构筑一个充满回忆的城市图景、充满故事感的社区、美食还有老街,我们还在不断增加、换新脱口秀、魔术、说唱等市井文化元素,让前来体验的人游走在电影般的场景里,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在产品的多样性规划方面,文和友一直在挖掘长沙记忆、长沙饮食文化,比如最近的主题是“儿时的下酒凉碟”,我们准备了总共100多种长沙凉菜,唤醒你儿时的口感,也满足人们猎奇的尝试;此外我们主打的小龙虾,口味的储备也已经超过100种,不断地分阶段推出市场,保持用户的新鲜感。

同时,除了城市文和友这种老城文化的“主线”任务,我们也会开发类似于露营、酒市、集市,甚至是密室的“支线任务”,创造一些极富张力和创意性的空间项目,不去设限,让大家尽情享受或市井、或城市、或野生、或自在的感官体验。

把煙火气做“深”

打造城市消费文化地标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把烟火气做“深”。除了湘式业态抱团出走,文和友也在持续深耕供应链上游,围绕小龙虾繁养做技术革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深度融入城市消费文化的大潮。

以垂涎欲滴的“红”,小龙虾近年在美食圈杀疯。光是在长沙文和友,一年卖出去的小龙虾就有3000多吨。而线上的销售规模,去年一年7000万,而今年或将突破一个亿。

从小众单品往跨区域的大单品发展,文和友为小龙虾产业解决了稳产高产的关键问题。破解淡季无虾,文和友从终端消费一路上溯至上游养殖,带头在苗种选育、繁养模式上做创新突破,打造出生态化产业闭环。

在湖南长沙,文和友不仅创办了自己的小龙虾研究院,还建成了全国领先的现代化虾苗繁育基地和小龙虾屯养基地。在繁育间选育优质“混血”虾苗后,文和友率先开启“四季养虾”模式。室外,主打水上荷花、水下养虾的生态模式;室内,除了大棚工厂化养殖,还有业内独创的“水循环高密度养殖模式”。

层层叠叠的灰色箱子排排搭建。暖灯下能隐约听见水流声,而箱子里住着的正是小龙虾。一个箱式住宅,可容纳约20斤小龙虾住客。在长达四个月的屯养期里,小龙虾的成活率达9成且不掉肉。

带动周边20万亩养殖资源、解决乡村农户创收难题的同时,文和友累计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超10亿元,有效推动小龙虾产业迈向标准化、品质化、生态化、科技化的新发展。

从做餐饮到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所以,文和友到底是什么?

在外界眼里,文和友是小龙虾、是湘菜馆、是网红餐饮打卡地,又或者是要当“餐饮界迪士尼”的文化IP。对于众说纷纭的身份定义,冯彬并不排斥,“这都可以是文和友,但也不全是文和友”。

融入城市消费的进程里,文和友并不想止步于终端的消费场所。以消费为原点,其触角延伸至文化端、生活端和产业端。“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可能是科技公司,可能是主题乐园,什么都有可能。我觉得关键是看能不能满足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以及客户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是靠我们自己的创造力。”

文和友CEO冯彬。

从餐饮到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文和友IP打造运营的关键之一,在重现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消失的场景,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发掘与呈现,留住城市中的记忆与烟火气。

于冯彬而言,文和友的价值体现在用户、商户、城市三个维度。除了给用户提供一个解决孤独、获得快乐的场所,以及给商户解决生存问题和传承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城市价值,“城市文和友以连接城市精神文脉的餐饮为载体,传承市井文化、保留城市烟火气息,并且希望把长沙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推广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冯彬总结。

长沙文化出圈背后,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消费文化?生命力、民族和本土自信以及以人为本的创造力。“在巨大的城市文化空间里面,美食、商户、游客、体验、气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你留意每一个细节,你就会发现处处有惊喜。这便是保持文化生命力的来源。而自带长沙深刻烙印的文和友能从长沙走向全国,离不开长沙人骨子里对于本土文化的热爱、维护、支持和鼓励。”

“同样,身处以人为本、注重体验的新消费时代,传统的消费、餐饮市场在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边界,优秀的创业者们也在不断融合多元化的价值体验,去创造更加新颖的消费文化。”不必设限,是冯彬对新时代下文和友如何发展的答案。

猜你喜欢

烟火小龙虾长沙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长沙之旅
Fun in Spring Festival
小龙虾
烟火镇的盛典
烟火镇的盛典
我眼中的长沙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