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亚迪功成,王传福洒泪

2023-09-14邱墨山

南都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路线

邱墨山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

8月9日,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回顾过往发展历程,称在技术路线选择、研发投入上,都曾经历“至暗时刻”。谈及创业之艰辛,王传福在现场几度失声哽咽。

如今,比亚迪已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车企。今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87.6%。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从而开始了造车之路。当时,有不少投资方持反对态度,甚至有部分比亚迪高层也不看好王传福的决定。王传福的“疯狂”令众多投资者用脚投票,比亚迪港股股价从18港元暴跌至9港元。

王传福说:“比亚迪刚从电池行业转到汽车行业时,各种质疑和嘲笑声都扑面而来。”

在近两年销量爆发式增长前,比亚迪不管是技术路线选择,还是研发投入上,都曾经历“至暗时刻”。

在技术路线上,比亚迪2008年就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混车F3DM,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等到2018年,比亚迪的DM技术发展到了第三代,但市场的“春天”还没到来。

王传福在活动现场表示,市场份额小,再加上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插混这条技术路线那时候已经被很多车企放弃,比亚迪内部对此也有争议。“我还是要继续走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我也认了。”

直到2020年,插混路线从之前的非主流逐渐走向主流,比亚迪也迎来了高速发展。从2008年第一辆F3DM发布,到2021年5月完成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花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耗时一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比亚迪只用了9個月。

然而,这场“豪赌”,一度让比亚迪举步维艰。“真的差点就走不下去了!”王传福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几乎都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到2019年迎来'至暗时刻',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更怕对不起所有的员工,和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王传福失声哽咽。

“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是比亚迪一直奉行的座右铭。王传福总结,即使在造车之初受到各界质疑和反对,比亚迪仍坚定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无人区”,并始终坚持技术创新。

在研发投入上,王传福说,2002年起,比亚迪开始在动力电池上进行大量投入,2003年则开始了混动技术的研发,至今已经累计投入了上千亿的资金。

在近12年中,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很多时候还是净利润的3~4倍。王传福说:“我很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在2019年,当时公司净利润只有16亿元,但是在研发上,那一年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投了84亿元。”

“许多人在笑我们,这是在烧钱。”说到此处,王传福再度哽咽。“我们深知,要把车造好,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

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同时,比亚迪已推出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这次的活动,主角不仅仅是比亚迪。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礼宾楼前,比亚迪摆放了 13 辆友商的新能源汽车,既有一汽、吉利、奇瑞、长安、上汽、广汽、长城等传统车厂的代表车型,也有造车新势力的蔚来 ES8、小鹏 G6、理想 L9。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是全球首家达成该成绩的车企。这份成绩属于比亚迪,更属于中国汽车品牌。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印证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王传福称,在新能源时代浪潮下,中国汽车人用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推动中国汽车从追赶走向超越,改写了“大而不强”的历史。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70%,全球有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

“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不可逆。”王传福称,到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在 2004 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我们首次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车,而走遍全场,其他的展台全是燃油车。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相信,新能 源汽车能有未来,甚至连“新能源汽车”这个词,都还没有出现。大 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所有人都在质疑,比亚迪做电动汽 车,到底行不行。

在技术研发上,我们累计投入了上千亿资金。在最近的 12 年, 比亚迪有 11 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很多时候是 净利润的 3 到 4 倍。我很清楚地记得,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亚迪连 续三年利润大幅下降。尤其是在 2019 年,净利润只有 16 亿,但在研发上,我们还是咬牙投入了 84 个亿。很多人笑我们,这是在“烧钱”。 但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想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

技术研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在这条长征路上,我们没 有犹豫,一直把技术自研作为我们的坚定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早在 2002 年,我们就认准了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开始了铁电 池的研发和应用。18年来,我们从未放弃这一技术路线,一直寻 找新的突破口;坚持研发,才有了 2020 年刀片电池的推出。刀片电池不但突破了续航里程的瓶颈,还解决了困扰新能源发展的电池安全 问题。正是因为刀片电池,磷酸铁锂重新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坚信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必将到来。庆幸的是,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与燃油车时代不同,新能源汽车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给了中国汽车一个换道超车的可能, 中国品牌开始成为主角。

新能源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从第一辆新能源汽 车到第1000万辆,我们用了14年。从第 1000 万辆到第 2000 万辆,只用了不到一年半。

为了这几年,比亚迪准备了 20 年。20 年以来,我们的研发团队 也从成立之初的二三十人,增长了2000多倍。今年,又有 3 万多的应 届大学生加入比亚迪,其中 81%的人从事研发工作。技术研发团队呢, 现在已经超过 9 万人,拥有 11 大研究院。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 比亚迪会递交 19 项专利申请,获得 15 项专利授权。这为我们的技术 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因为这 20 年的技术积累,才有了如 今的“厚积厚发”。

今天,比亚迪成为了全球首家达成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车 企,这是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也是属于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

燃油车时代,汽车强国主导的产业格局正在成为历史。现在,中 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产业规模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 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 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在核心技 术及产业链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 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有了这些,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如今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强国。

去年,中国以 340 万辆的汽车出口,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 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 214 万辆,首次超越日 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与此同时,上汽、奇瑞、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中国品牌, 在出海过程中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向世界遞出了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

——摘自王传福2023年8月9日演讲稿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路线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比亚迪宋
画路线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