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生活 多样适宜 合作探究
——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三个基点

2023-09-14张晶毅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妞妞法治道德

□张晶毅

作业是评价学业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指出:“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方式,采用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数量适当的作业。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以掌握学生的学业达成情况,及时评价、反馈、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活动性和生活性。因此,作业内容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业形式观照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业过程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点。

一、链接生活:作业设计的内容基点

设计作业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搭建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业质量。教师既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作业资源,也要基于教材特点,用作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

(一)基于生活实际,让作业资源因生活得以拓展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统一的教材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教材全国通用,个人适切性不强;内容相对固定,灵活性不强;时间相对滞后,时效性不强;等等。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设定的作业,而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作业内容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作业内容,提前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使作业做起来“有生活的味道,有实际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中,教材的“活动园2”中呈现了这样的作业:回想自己在家中的表现,看看你在家中是否做到了自理、自立。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在家中是否做到了自理、自立”的认识与家长对学生应做到的“自理、自立”的期待,在内容与程度上都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教师须对教材中的作业进行改编,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重新设计作业内容。笔者布置了如下作业。

邀请自己家中的所有成员,围绕“你在家中的自理和自立行为”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请家人真诚地谈谈你在自理和自立方面“做得最好的一点和最需要改进的一点”。请你认真做好记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链接生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更真实,学生的自我反思更深刻。这样的作业设计真正达成了“让学生在作业中成长”的目的。

(二)基于教材特点,让生活因作业内容更加丰富

教师应基于教材的编写特点设计作业,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留白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常用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作业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让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现有机对接。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中,教材的“活动园3”中呈现了“交流家庭变化,适应家庭变化”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补充对比情境,重新设计作业。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

读下面的短文,将妞妞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自从有了小弟弟,妞妞感到家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情境一:妈妈不再在每晚临睡前陪妞妞聊天;爸爸不再在每天晚饭后带着妞妞锻炼身体;奶奶不再追着妞妞问她想吃点啥。妞妞感到家里人都不再爱她了,她觉得很失落。

情境二:妈妈每天都得半夜起来给弟弟换纸尿片、泡奶粉;爸爸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应付家里越来越大的开销;奶奶不仅要负责更多的家务,还要照顾坐月子的妈妈。妞妞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自己长大了。

学生将妞妞的生活与自己生活的情境进行对比,交流时更具针对性和生活性。“积极适应变化,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价值引领自然得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当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后,作业就有了生活味,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二、多样适宜:作业设计的形式基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将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总量要适宜,形式要多样。

(一)设计总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乐于做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教材也设计了许多实践体验类、采访调查类、资料收集类作业。设置形式丰富的作业这一要求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但同样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完成作业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在作业的频率、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作业形式丰富,学生乐于完成。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古代文字有更加真实的了解,笔者开始布置了几项作业,具体如下。

1.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良渚博物院,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古文字。

2.观看大型电视纪录片《史说汉字》。

3.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网上馆。

以上作业包含实地参观、线上观影、数字场馆参观等,形式十分丰富。但这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完成能力,作业效果不佳。为了改善作业效果,笔者结合学情,结合“网上秋游”活动,设计了“观察良渚博物院里的古代文字,并做些记录”的实践作业。学生参观良渚博物院VR展馆,详细研究了“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两个展区展示的内容,很好地完成了作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形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高效做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具有多样性特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外部环境条件,设计形式适宜的作业。较为常见的有开放式作业、情境性作业、体验式作业等。

开放式作业指的是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唯一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完成作业的途径,给出个性化答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交流我的家庭新变化”的作业,学生用小报、照片、视频、文字介绍等方式完成作业,展现各自家庭的变化。

情境性作业指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具有情境特征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说说哪些样子是看起来有精神的?学生可以从读书、唱歌、答题、运动等多种情境出发,深入理解、体会“有精神”的内涵。

体验式作业指的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具体的实践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同步协调发展为目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调查家庭、班级、学校一天产生多少垃圾”的作业,让学生经历调查统计的过程,从数字中感受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不是封闭单一的。开放而多样的作业形式对促进学生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作探究:完成作业的方式基点

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多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一)学用结合,凸显作业的真实属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要求。这一内在要求推动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网络生活中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应基于真实问题,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我与交通”的主题式作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小巷学校“上学最后100米”的安全问题。这项作业针对深藏小区、位居里巷的城市小学普遍会遭遇的“人车混流、上学潮与出行潮合流”等问题,让学生以《慧眼看交通》的学习内容为基础,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自发组建学习小组,经历收集资料、对比数据、观看视频、交流思考、提出方案的过程。学生提出了实行单侧停车、设置上学专用通道、加大护校安置力量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有生活味、有烟火气的作业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更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团队合作,发挥作业的实践价值

2022 年版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团队合作型探究作业,既适应了2022 年版课标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合作、积极探讨的习惯。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合作探究作业,具体如下。

“垃圾变宝,我们有妙招”,请以小组为单位,以研学为载体,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现场参观、人员采访等方式,集体完成一份垃圾变宝的建议书。

这样的作业能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推进和延伸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对于同样的作业,由于生活经历、认知发展程度、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也会不同。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要凸显课程价值,以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只有不断优化与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才能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真正实现道德成长。

猜你喜欢

妞妞法治道德
薮猫妞妞减肥记
薮猫妞妞减肥记
没关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咕噜牛和小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