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跃迁
2023-09-14黄莉
黄 莉
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形成品牌、赢得口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然而,即使是骨干教师,有的在专业素养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能力上,教研能力也是其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反观自己的教学、透视教育的顽疾、剖析课改的难题,进而进行专业化的成果表达。
一、学术风范:学术性教师的价值内核
1.交叉学科研究的学术能力
交叉学科研究能力指的是教师能够跳出本学科研究的思维框架,从学科交叉的新视角来发现教育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素养,单靠孤立的学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跨学科研究。在跨学科研究中,教师能够拓展观察视角,另辟蹊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音乐学科各种曲目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如能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让美术辅助学生理解乐理,这样的交叉学科研究便有特殊的价值。交叉学科研究需要教师拥有长期扎根交叉学科研究的决心和能力。
2.原创教育研究的学术品格
原创教育研究并不是让教师致力于从无到有的开创性研究,而是要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开展研究。这些真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是“我”作为教师要去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原创研究是推进学术进步的引擎,更是推进学术繁荣的不竭动力。无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研究,还是李吉林“情境教学”研究,都是一个个从个体的“我”出发,研究的都是“我”要解决的问题。拥有这样的学术品格,学术性教师才能说:“这是我的研究”。
3.担当立德树人的学术使命
担当立德树人的学术使命是学术性教师的行动自觉。学术责任倡导对学生负责,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习惯,深度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积极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从而帮助学生去探究新知、拓宽视野。以音乐学科为例,这虽然是一门短期内较难量化评价教学成果的学科,但音乐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定位和学术责任,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作用。
二、追光破浪:学术性教师校本培养的路径寻绎
1.专业深耕,从教育理解转向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的意识是学术发展的前提,是学术研究对现实的观照,最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关怀、社会关怀。强调回归问题研究的学术素养,为教师提供了教科研的有力抓手,是教师专业深耕的必由之路。问题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是家校共育中的问题。如笔者在音乐课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热情度不高,他们认为音乐课只属于那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所以学习就自动“边缘化”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深入分析这部分学生的特殊心理,然后通过游戏、创作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调整音乐课考核内容,大大提高了这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和参与率。
2.平台搭建,从职业发展迈向专业跃迁
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搭建平台。一是定期举办校内学术交流会。当前,学校的教研组会议、年级会议等有很多,而学术交流会很少。学术交流会应是全校学术的“盛会”,在会议上,不同学科课题的主持人可以在这里“互相取经”,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在会上分享。学术交流会应当是学校教科研的风向标,在学术交流会上汇报并展示的科研成果要能代表学校教科研的最高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校内学术大讲堂活动。在学术大讲堂上,要推选学术素养高、科研成果多的教师作为主讲嘉宾,与全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分享。三是建设对外学术交流的渠道。对外学术交流渠道的建设能够真正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二次助力”。因此,学校要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战略,广邀名家进校为教师培训,同时创造条件送本校教师去看看精彩的科研世界。
3.机制建构,从生态适应走向生态重塑
一是学校要给每位教师私人定制合适的教科研任务,要将教科研的工作量纳入教师总体工作评价体系。对于参加学校重大课题的教师,应酌情考虑其教学工作任务的均衡分配,并对科研任务重的教师增加相应的物质奖励。二是要积极推进学术性教师的评选,在校内加大宣传力度。要将学术性教师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荣誉,只有那些学术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学术道德水平高的教师,才能评上这个荣誉称号。同时,在学校重大工作的决策和咨询中,学术性教师的意见要作为重要参考。三是以学术成果的展示创造校园学术氛围。完成一项教科研成果是很不容易的,因而,学校应当为研究者创造展示的机会,分享教育研究背后的故事。这既是对教师学术研究的肯定,更是在创设积极向上的教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