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蜕变
2023-09-14周香
周 香
一、带“刺”的小L
小L(化名),女,寄宿制学校五年级转学生,个子瘦高,性格冲动,易激惹,内心敏感多疑,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一副“谁都别惹我”的样子。小L 经常因小事和同学发生矛盾,入学两周就差点和室友打起来,班主任多次教育无果。
二、为何满身带“刺”
小L 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偶尔在家时会动手打小L,母亲全职带娃,平时与孩子沟通较少。小L 有一个5 岁的妹妹,妹妹的出生让她心理失衡,她认为家人偏心,心里积压了不少委屈和愤怒,在家里不敢发泄,回到学校就把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引发同伴矛盾。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她形成了“暴力才能解决矛盾”的错误认知,出现了“解决不了矛盾就躲起来”的回避行为。因此,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引导小L 合理宣泄情绪,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错误的人际认知和行为,提升同伴交往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融入新集体。
三、看见成长的力量
1.第1次咨询:建立信任关系
考虑到小L的防御心强,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引导她自愿来咨询。一天心理课上,她因为一句话和同学吵了起来,撕坏了对方的作业本,因为害怕面对,于是谎称要上厕所。由于之前了解过她的情况,我并未立即同意,而是先稳住了她的情绪。课后,我与她进行了沟通,邀请她来咨询室。我带她参观咨询室,与她交流她感兴趣的事情,向她强调了咨询的保密原则,努力与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询中,我了解到小L在学校的基本情况:不适应新学校,认为同学针对她,与班里大部分同学发生过矛盾,同伴关系较差。提及心理课上发生的事情,她坦诚地说当时不是真的想上厕所,而是无法发泄心中的愤怒,想去厕所独自待一会儿。第1次咨询进展顺利,小L的愤怒情绪得到了释放,她表示还要跟我倾诉很多烦恼,并和我约定下次咨询的时间。
2.第2次咨询:寻找根源,改变认知
小L 比约定的时间提前3 天来到咨询室。她在运动会上和隔壁班同学吵架后又躲了起来,老师和同学找到她,并把她送到了咨询室。咨询中,我认真倾听她对整件事的描述,安抚她的情绪,共情她的感受。待她冷静后,我运用具体化技术帮她重新梳理事情经过,让她明白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经过澄清,我发现小L在无法解决矛盾时会出现“躲”的行为,询问她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她表示在家被打骂,或者和妹妹闹矛盾时喜欢躲厕所,感觉里面空间小很安全,可以让心情平复。我启发她用更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替代这一行为。她想到的替代方法包括找心理老师倾诉、呼吸放松、数数等。本次咨询,我找到了小L问题的根源,改变了她在应对同伴冲突时的错误认知,帮助她认识到暴力和回避都不能解决矛盾。
3.第3次咨询:尝试沟通,改变行为
小L 讲述了她和小C 的故事,小C 是她在学校里唯一的朋友,两个人虽然经常一起玩耍,但又时常闹矛盾。前两天,小L 和小C 吵了一架,原因是小C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给班里同学。虽然她们后来和好了,但是小L 心里还是不舒服。小L 渴望和小C 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但她不知道如何跟小C 说。于是,我们讨论了如何沟通既不伤害感情,又能化解误会。我向她介绍了非暴力沟通方法,即客观描述事实、觉察感受、发现需要和表达请求,并和她进行了角色扮演,练习了沟通表达。咨询结束后,我给小L安排了咨询作业:运用非暴力沟通方法与小C 沟通,并记录下沟通过程。此次咨询,小L进步很大,没有再出现“躲”的行为,并学会用非暴力沟通方法解决矛盾。
4.第4次咨询:换位思考,改善关系
小L 在同伴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同理心,甚至对一些同学存在偏见。因此,我给她呈现了“两可图形”,分享了关于换位思考的故事,让她领悟事物具有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引导她在同伴交往时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小L 意识到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发现同学并没有针对她。小L 开始理解和接纳同学,也有信心和方法改善同伴关系。咨询最后,我请她用1~10 分评估这4 次咨询的效果,鼓励她运用咨询中学到的方法妥善处理人际矛盾,结交新朋友。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L,我分别与小L 的家长、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进行了沟通,告诉她们帮助小L 的方法。另外,我还在小L 所在的班级开展了团体辅导活动《缘来一家人》,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
四、咨询反思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但认知局限及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会影响同伴关系的稳定。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儿童错误的人际认知和行为,促进同伴关系和谐发展。
由于儿童的成长受多方力量影响,心理健康教师要善于借力,联合家长和班主任,最大程度地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