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素养立意和儿童视角,创建层级进阶的阅读新课堂
——以《漏》和《巨人的花园》的解读与教学为例
2023-09-14汪蕴慧
汪蕴慧
文学作品有其固定的体裁特点。两个课例文本都是叙事性作品,本质上都是想象故事。《漏》是民间故事,《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
三下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而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
课例1 从“情节”构思力角度进行创新,教学思路是:
释义层,侧重破题摘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理解字词句;解码层,重在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有顺序地复述,领悟语言趣点及故事情节安排上的巧妙匠心;评鉴层,侧重迁移表达,旨在落实口语交际讲“述趣味故事”和习作“编写有趣故事”。这三个层级的学习目标紧扣单元安排,是单元整体设计的优化。民间故事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王老师注重在读懂、读透、复述和讲述这个有趣故事的三层级教学中以文化人、启智增慧。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四下第八单元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为单元要素,安排了三篇中外经典童话。从文体和思维的关系看,《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侧重点应该在联想和想象的认知表现中发展形象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进而提升审美品位,获得创意表达的迁移运用能力。
课例2 从“情境”想象力培养的角度进行创新,教学思路是:
释义层引发想象。学生一是通过看插图中的脚印想象巨人形象,从而进入童话之境;二是结合课后习题要求找花园变化,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三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花园的美和奇。解码层探“奇”悟“美”。学生在富有想象力的句段比读中,体会童话故事中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表达效果,解开语段形式美的编织密码。评鉴层注重创意表达。韦老师先引导学生审思改编前后的题目,再引发学生想象,并在“我们来创编想象”的项目训练中做课后小练笔。
在道岔设备维修养护工作中,由于混凝土岔枕螺栓的失效,导致其固定和连接作用无法实现,将会导致一系列连接零件问题的产生。比如,滑床台开裂或是脱焊,导致道岔内部铁垫板开裂,并最终造成铁垫板、滑床台和钢轨的相关部分稳定性下降,导致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受到威胁[2]。连接零件问题的产生与道岔铺设及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关系,在道岔铺设阶段,岔枕铺设位置的准确性会对螺栓的位置产生影响,引发螺栓错位问题的产生。维修养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不到位,将会导致螺栓受到腐蚀,进而导致连接零件失去效用,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下文,笔者再结合具体细节谈谈两个课例的特色。
一、释义层教学设计
虽说释义层是基础层,但对小学生来说,基础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仅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的要求中就出现五次“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认为释义层是基础层,就简单快速地完成相关教学。新课标还提示教师面对具体“这一篇”课文时,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
其一,依照新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我们可以理出本学段释义层的要求:能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能粗知文章大意;能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的阅读方法便是,引导学生用好工具书,在识字中体会汉字文化的特点,在具体语境中随文识字和理解关键词句,并能够通过提取关键词句信息整合文章大意。
其二,依照学习者的特点,我们要融合习题要求做出本课释义层的具体要求。比如,三下是衔接三上的,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时已有三上的基础,此时教师可引导其自学。《漏》是一篇有趣的故事,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难,很快就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但《漏》是本册书中最长的课文,“能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两点要求对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是四上才要求学生系统训练的内容。课例1 的教者王老师基于现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关键词句、故事大意的释义给予学生较为充分思考的时间及细腻巧妙的引导,是有学习者视角的。王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时,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漏”的本意,并从文中找出与题目“漏”有关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认识“漏”和人物关系;再引导学生围绕对“漏”的误会,归纳出故事的前因后果,长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这种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方法叫破题摘句法。教者还需要总结方法,促进迁移,助力学生更快、更好地粗知文章大意。课例2 大体也是通过运用破题摘句法,引导学生完成粗知文章大意的任务的。童话作为特定的文学作品,“奇幻的想象”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引发想象是童话教学的重要策略。教者韦老师多次安排想象活动,如“看插图中的脚印想象巨人”“边读边想象花园不同的景象”等,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方式读懂文章,符合文体特点和学习者特征,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解码层的教学设计
解码是指对文本中有艺术价值、艺术特色的内容进行还原。在解码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写文章的,并由此提炼出表达言语技巧,为评鉴层的迁移运用作铺垫。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阅读与鉴赏”是由“阅读”改进而来的。可见,文学作品是需要“鉴赏”的。那么,笔者认为,“鉴赏”就是我们这里所讲到的“解码”。解码帮助我们发现作品表达之美,提高审美品位,是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进行解码,新课标中提出“积累优美词语、积累精彩句段”的要求就容易落空。因为学生或许不知何为优美、何为精彩,如此情况下让学生讲再多的故事、练再多的习作,效率也是低下的。
在课例1 中,王老师在解码层侧重复述能力的进阶学习。因为课后习题要求“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还要求“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新课标第二学段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可见,复述能够带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和积累语言。据此,在解码层的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这样记故事真有序”和“这样读故事真有趣”两个学习活动,为下文讲故事作铺垫。
首先是“抓变化”理清顺序。学生找出逃跑地点,然后上台连接路线,发现逃跑路线是一个回环路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抓关键词句完成课后习题3。这样回环的结构和有顺序的表达,为学生之后有序地讲故事提供了方法支架。当然,故事中不仅仅有地点变化这一路线顺序,还有“雨”的变化以及对“漏”的误会越来越深所带来的心情的变化,这些都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后面王老师的教学中也有涉及。
接着,在“这样读故事真有趣”的处理上,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联系课后习题1和习题2,以读为主,以问促思,解码故事语言对称并举之趣和情节安排之巧合,让学生了解因为有对称并举的语言,有特定的情境和时间,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和引发突变的安排,故事发展才这么奇妙,才如此有意思。
在课例2 中,韦老师在解码层基于童话文体特征,侧重想象能力的进阶学习,聚焦童话想象和形象探“奇”悟“美”。
课标要求“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且在第二学段学业质量部分描述为“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的总要求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因此,关于第二学段的解码层阅读教学,应把着力点放在词句段上。
《巨人的花园》一课包含较多审美性阅读内容,故事最大的特征就是对比,且运用了奇妙的想象。教者便用重组教学内容、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奇”寻“妙”,如花园前后的对比,启发学生认识到“花园有孩子的到来就是春天,没有孩子就是冬天”,并结合作者王尔德讲究形式之美的行文特点,进一步研读、发现构段的形式之美。
课文第2 段文字优美、层次清晰,不仅描写了花美,还描写了果美。韦老师抓住了这一段,通过直观图景、听鸟鸣录音、创设情境、图像化策略等方式,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进而感受美。到解码层这里,仅仅体验美是不够的,还要感知美是如何表达的。由此,韦老师采用让学生当小导演的形式,让学生注意到描写的顺序是从地下到空间再到天上。
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第2段和第7段,也就是花园前后变化的这两段。第2 段先写草,再写桃树,最后写鸟;第7 段先写小鸟,再写桃树,最后写草丛中的花。两个段落的表达顺序是一个倒逆的顺序,这就体现了作者在句段表达安排上的精巧。作者构段技巧的密码被发现了,学生读起来才更有味道。
此外,韦老师有意识地设计通过比对“语文园地”第2 题表现冬天寒冷的句子,来引导学生体会拟人、象征等手法在童话中表情达义的效果,从而解开童话修辞的密码。而比较分析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是精致的审美、立美的学习,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创新阅读的源泉。
三、评鉴层面的教学设计
在课例1 中,王老师通过设计评价标准,再次梳理出口语交际“讲述故事”的学习要求,安排了“这样讲故事真有趣”的教学内容。步骤是:(1)将复述的两次要求转化为评价讲述故事的进阶维度;(2)进一步提出增加姿态和表情动作,提高吸引力以及倾听的要求。
该课的评价规则不仅在每一维度的等级标准上都对应了三层级学习进阶的要求,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趣味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学生会经历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自我修正的认知过程,且这一评价规则制定的过程也是评价与学习整合的过程。王老师将复述和讲述故事的评价嵌入三个层级的教和学中,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且将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前置,突出主题化、系统化、情境化、任务化,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
在课例2 中,韦老师先引导学生“评判”,后“借鉴运用”。由于该课无论是课题还是内容为适应儿童阅读都有删改,韦老师便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两个题目进行对比评判,这既是审思,也是思辨,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接着,韦老师出示课后习题和绘本插图,围绕花园的美丽和神奇、巨人爱孩子、孩子爱巨人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意写作,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以上两个课例看,三层级阅读理论下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价值取向:
首先,强化了教师运用“文体知识”进行专业解读教学文本的意识,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创设阶梯式的学习活动,在每个层级都有阅读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建构不同类型故事文体的阅读经验,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其次,帮助学习者理解新课标,引导其用整体的视角观照单元内容的编排,用三层级统整课后习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及习作,勾勒出整个单元听说读写思能力训练的层级进阶全过程,促进了单元整体设计,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最后,使阅读教学的主线更清晰、阅读教学的内容结构化,推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打开了阅读教学课堂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