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概念教学为高中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
2023-09-14王国芳
王国芳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前言部分,提到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由此,学科大概念教学成为当前高中教改和教研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大概念教学,或者说围绕大概念开展的教学,应该因学科而有所差异。就高中思政课而言,学科大概念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追问和探寻其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时的独特价值和深层意义。
一、从“培养什么人”的角度看思政大概念教学
从“培养什么人”的角度看,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目标意识,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新课标提炼了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内容,深刻理解学科本质,是理解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有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往往把学科内容分解为知识点,导致高中思政教学的碎片化、浅表化,既遮蔽了学科知识自身应有的魅力,更远离了思政课程的本真。思政课大概念教学,其最大的意义与价值是强化目标意识,服务核心素养培育。一方面,要围绕学科大概念,整合学科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打通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知识点向知识“体”转化,克服教学中的碎片化;另一方面,通过学科大概念,真正理解学科精髓,深刻把握学科本质,有效实现从“为了知识的教育”向“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转变,深度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从而发挥出思政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从“怎样培养人”的角度看思政大概念教学
从“怎样培养人”的角度看,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创新意识,服务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新课标确立了“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并从教学设计、学习路径、教学形式、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和“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等教学与评价建议。这就需要我们清醒认识、正确处理大概念教学与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最理想的选择,无疑是将大概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定位成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实施的一条路径、一种方式,借大概念教学之力,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不断提升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思政课教学需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具有大视野,设计大目标,关注大生活,依托大情境,提出大任务,开展大活动,实施大评价,最后让学生有真收获、真成长。
三、从“为谁培养人”的角度看思政大概念教学
从“为谁培养人”的角度看,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使命意识,服务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大概念教学,不能停留在“术”的追求上,而要去领悟其“学”,更要去深究其“道”。思政课大概念教学的“道”是什么?我想应该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上,在“铸魂育人”的初心上,应该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上。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学看教学,真正实现由思政学科知识学习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跳跃”,让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培育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该在“为谁培养人”的这一问题上,展现大智慧,追求大作为。
王德明老师主持的专题研究“学科大概念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教学”,从高中思政学科大概念视域下的课堂建构、大概念提炼、环节梳理、教学设计以及大概念统整下深度复习的路径等不同维度,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可谓正当其时。这些探索,丰富了新课标下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推进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当然,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愿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大概念教学,将高中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及其研究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