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13叶立红戴于华唐永红方广生何荷根

中国蚕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蚕小蚕蚕茧

叶立红 戴于华 唐永红 方广生 何荷根

(1威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淳安 311715; 2淳安县茧丝绸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3淳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淳安 311700; 4临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淳安 311703)

蚕桑产业是威坪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也是威坪镇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威坪镇早在1956年就开始了种桑养蚕,蚕桑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发展壮大。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实施之前,蚕桑产业经营模式主要是以专业队养蚕为主;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实施之后,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模式应运而生,蚕桑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大面积推行“大田种桑”以来,威坪镇蚕桑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到2008年蚕桑产业达到历史最高峰,全年饲养蚕种50 885盒、蚕茧产量达到2 136.7 t,蚕桑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自2009年以来,由于遭受茧丝市场长期疲软、茧价持续低迷的影响,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威坪镇蚕桑产业持续滑坡,生产规模大幅缩减,到2022年全镇蚕种饲养量仅8 200盒,蚕茧产量为369.8 t。虽然威坪镇蚕茧产量逐年减少,但蚕茧单产、质量却呈现持续稳定略有上升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以下简称“优高技术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威坪镇从2013年开始探索“优高技术模式”,到2017年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优高技术模式”,从201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蚕茧生产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就“优高技术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效作个简介,仅供大家参考。

1 “优高技术模式”的主要内容

1.1 应用优良蚕桑品种

优良蚕桑品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蚕茧质量效益和蚕茧市场竞争力[2]。强桑1号桑品种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十分适宜在威坪镇推广应用。威坪镇从2010开始大力推广强桑1号桑品种,逐步淘汰湖桑品种、农桑品种。威坪镇的气候条件、养蚕水平十分适宜雄蚕品种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晚中秋蚕期的气候更适宜雄蚕的生长发育,蚕茧质量效益显著。目前,威坪镇主要推广应用的家蚕品种是菁松×皓月、秋华×平30雄蚕品种等。

1.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桑树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可以针对性地提供营养元素、满足桑树生长需要,还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通过测试土壤肥力状况,根据丝茧育或种茧育对桑叶营养成分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补充土壤营养元素,提升桑园土壤肥力,满足生产优质高产桑叶的技术,是未来蚕桑产业科学施肥的一种趋势。威坪镇从2013开始大力推广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3 调整优化养蚕布局

威坪镇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养蚕布局是1年饲养4期蚕,即春蚕、夏蚕、早中秋蚕、晚中秋蚕4期,这种布局的劣势是春蚕和晚中秋蚕期由于饲养比例过大,造成养蚕场所、养蚕劳动力十分紧张,既不利于大蚕良桑稀放饱食,也不利于熟蚕适时上蔟,对蚕茧优质高产造成较大影响。从2013年开始,威坪镇逐步实施春蚕分2批次饲养、晚中秋蚕也分2批次饲养,即形成“一春蚕、二春蚕、夏蚕、早中秋蚕、晚中秋蚕、晩晚秋蚕”1年饲养6期蚕的养蚕布局,饲养比例分别为“一春蚕∶二春蚕∶夏蚕∶早中秋蚕∶晚中秋蚕∶晩晚秋蚕=1.00∶0.33∶0.40∶0.50∶1.00∶0.33”。这样的布局既解决了养蚕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也缓解了养场所紧张的难题,保障了大蚕良桑稀放饱食、熟蚕适熟及时上蔟,实现了蚕茧优质高产,不断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提升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1.4 加强蚕病综合防治

蚕病综合防治必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贯穿于整个养蚕过程,从而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在蚕病综合防治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4.1 开展全村大环境消毒工作 每期蚕饲养前养蚕重点村在各家各户做好蚕室蚕具消毒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全村大环境消毒,切实提高养蚕前的消毒效果。实行“县茧丝绸有限公司出物资、村民委员会出误工”的方式,着力做好养蚕重点村大环境消毒工作。

1.4.2 严格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工作 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按照扫、洗、刮、晒、粉、消的步骤,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并选准、用足消毒药量,采用氯制剂与醛制剂、喷雾与熏烟、浸渍与曝晒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1.4.3 注意养蚕期间消毒防病工作 一是做好蚕室、蚕座、贮桑室、环境的定期消毒工作,做到先洗手后给桑,换鞋入室,经常用含0.3%有效氯的次氯酸钙石灰粉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二是做好各龄起蚕、将眠蚕的提青分批工作,彻底淘汰体质虚弱的小蚕;三是做好大蚕期通风、防闷热工作,做好良桑饱食,增强家蚕体质;四是妥善处理蚕沙及病死蚕,做到蚕沙不随地乱倒乱放,病死蚕不随地乱丢,集中倒入蚕沙处理池腐熟或深埋,严禁乱摊晒和乱堆放,防止病菌蔓延扩散。

1.4.4 及时做好回山消毒工作 在家蚕上蔟营茧后,及时对蚕室、蚕具以及四周环境进行1次全面消毒,以防止病原体扩散和蔓延,为下一期蚕茧高产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1.5 推广小蚕共育技术

小蚕共育技术是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降低蚕桑生产成本的实用技术,有利于解决“小蚕饲养操作粗放、加温补湿达不到要求、饲养成本高”等问题[4],是千家万户饲养小蚕向养蚕能手集中饲养小蚕转化的现代饲育形式。威坪镇自2013年开始大力推广应用小蚕共育技术,进而推行1年多批次养蚕,以缓解养蚕场所紧张、养蚕劳动力紧张的局面,进一步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1.6 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

所谓省力化养蚕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在保证蚕茧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劳动力成本,实现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主要是推广大蚕地面育免除沙技术和方格蔟自动上蔟免捉熟蚕技术。

1.6.1 推广大蚕地面育免除沙技术 大蚕地面育免除沙技术是有效解决目前养蚕劳动力紧张问题、切实做好大蚕良桑饱食的得力措施。目前农村养蚕主要存在养蚕劳动力比较紧张和养蚕场所比较紧缺的问题[5],且又以房屋紧缺为主要矛盾。而推广简易蚕室养蚕或大棚养蚕是妥善解决养蚕场所紧缺的有效办法。养蚕重点村有计划、有重点地规划好搭建简易蚕室及搭建大棚用地,县政府对养蚕大户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为蚕农搭建简易蚕室及养蚕大棚提供帮助,切实解决养蚕大户养蚕场所紧缺的问题。

1.6.2 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免捉熟蚕技术 方格蔟自动上蔟免捉熟蚕技术是指5龄大蚕适熟时,把双联式方格蔟直接搁挂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蔟营茧免捉熟蚕技术[5]。这一技术不仅仅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更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威坪镇自2013年开始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免捉熟蚕技术,方格蔟不用翻转,实现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茧丝质量的目的。

1.7 实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

从2012年开始,威坪镇对优质大田桑园实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技术,由淳安县茧丝绸有限公司牵头,精选对口农药、统一时间、统一浓度、统一专人负责做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工作,在每年春季白条治虫、夏季白拳治虫、冬季桑树封园各进行1次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工作。累计防治面积达10 200 hm2次,共投入资金1 530万元、劳动力5 100个工。

1.8 严格执行“仪评计价”

优质蚕茧能否得到优价,对调动蚕农生产优质蚕茧的积极性影响很大[6-7]。威坪镇周边的安徽省普遍实行目测评茧,好茧、劣茧价格差距较小,导致蚕农只求数量、不讲质量,蚕茧质量难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蚕茧质量相对较差的临歧镇等地,由于与桐庐县、临安市毗邻,蚕茧评茧方法多年来实行目测评茧,蚕农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养蚕的积极性不高,蚕茧质量难以提高,但自从推行仪器评茧计价后,蚕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而淳安县蚕茧质量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提高,与一如既往地坚持仪器评茧是分不开的。为此,为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调动蚕农生产优质蚕茧的积极性,威坪镇坚持持续推行仪器评茧计价,以充分体现优质优价。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蚕茧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威坪蚕茧管理总站蚕茧生产资料统计分析,未应用“优高技术模式”阶段(2008—2012年)5年平均盒种产茧量为39.0 kg、50 g鲜茧干壳量为9.30 g、蚕茧上茧率为85.20%、解舒率为66.44%、干茧出丝率为33.93%、洁净为92.94分;应用“优高技术模式”阶段(2013—2017年)5年的蚕茧产量和质量相关指标平均值与未应用“优高技术模式”阶段(2008—2012年)5年的平均值比较,盒种产茧量提高2.5 kg、50 g鲜茧干壳量增加0.17 g、上茧率提高1.66个百分点、解舒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干茧出丝率提高1.38个百分点、洁净提高1.07分;大面积推广应用“优高技术模式”阶段(2018—2022年)5年的蚕茧产量和质量相关指标平均值与未应用“优高技术模式”阶段(2008—2012年)5年的平均值比较,盒种产茧量提高5.4 kg、50 g鲜茧干壳量增加0.37 g、上茧率提高1.51个百分点、解舒率提高1.61个百分点、干茧出丝率提高1.81个百分点、洁净提高1.28分(表1)。说明通过推广应用“优高技术模式”后,蚕茧单产有了较大提高,而蚕茧质量持续稳定上升。

表1 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优高技术模式”)推广应用情况

2.2 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蚕桑新品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从2013年开始,全镇共推广强桑1号桑树品种 600万株,更新改造桑园650 hm2,强桑1号桑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70%以上;全镇共推广应用秋华×平30雄蚕品种12.48万盒,占蚕种总饲养量的60.51%;全镇共推广应用桑树专用肥8 500 t,桑树专用肥施肥面积13 160 hm2次,应用面达到90%以上。

2.3 小蚕共育经济效益明显

小蚕共育技术是“优高技术模式”的重要内容,不仅降低了小蚕饲养成本,更关键的是为1年多批次养蚕奠定了基础,缓解了养蚕场所和劳动力紧张的局面。据淳安县蚕桑站2013年春蚕小蚕饲养成本调查统计,“十天养蚕法”示范点(一次性饲养30盒以上)每盒蚕种小蚕饲养成本平均为193.50元,比传统小蚕分散饲养成本351.40元节约157.9元[8]。威坪镇从2013年以来,共有12.93万盒蚕种参加小蚕共育,若按照每盒蚕种节约成本157.9元计算,威坪镇蚕农通过应用“小蚕共育技术”,共节约小蚕饲养成本2 041.65万元。

2.4 省力化养蚕劳力成本显著下降

大蚕地面育免除沙技术,由于省去大蚕除沙工序,节省了大蚕除沙时间,每盒蚕种应用地面育免除沙技术,可以节省3个工,按每个工150元计算,可节省劳动力成本450元。而方格蔟自动上蔟免捉熟蚕技术,由于免除捉熟蚕工序,节省了上蔟捉蚕时间。据临歧茧站调查统计分析,每盒蚕种自动上蔟比人工上蔟可节省2.6个工,若按每个工150元计算,可节省劳动力成本390元。大蚕地面育免除沙技术和方格蔟自动上蔟免捉熟蚕技术2项相加,每盒蚕种可节省劳动力成本840元。

3 小结

综上所述,淳安县威坪镇从2013年开始探索,到2017年基本形成了一套“优高技术模式”,201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表明,提高蚕茧盒种产茧量、提高蚕茧质量、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品种选择应用、桑园培育管理、养蚕布局、病虫害防治、家蚕饲养、蔟中管理及评茧定价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不脱节,而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还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只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降低生产成本为重点,就能最终达到“蚕桑增效、蚕农增收、产业稳定”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大蚕小蚕蚕茧
大蚕悬挂式多层循环养殖机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大蚕省力化蚕台饲养与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探讨
可爱的小蚕
大竹县大蚕省力化固定蚕台育技术推广与应用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