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蔚与她的鸟虫篆

2023-09-13田洪友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鸟虫郭强铭文

◆田洪友(长沙)

篆刻家易蔚

易蔚,号槃安,尤善鸟虫篆,师承郭强先生,现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天府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篆书与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大学客座教师。书法篆刻作品曾在迪拜和沙迦书法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成都博物馆展出;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优秀青年篆刻家提名;入选四川省第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等。

鸟虫书(鸟虫篆)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在文字构型中改造原有的线条笔画使之盘旋弯曲或加以如鸟、虫、鱼等纹饰的古代字体,最早称为“虫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曰:“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自秦以来,虫书已成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初年,虫书仍作为“六体”之一,至新莽进一步讲作“鸟虫书”。

鸟虫书多见于青铜器铭文、钟鼎铭文、剑戈铭文与铜、玉印中,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鸟虫书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力波及中原一带。作为一度盛行的鸟虫书铭文,随着青铜时代的终结而逐渐没落,但作为一种书体一直延续到秦汉以后。因其辨读与书写的困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除文字表达之外兼具装饰美的独特艺术。如何在今天更好地传承发扬古文字之美,拾起我国历史上“失落的瑰宝”,显得尤为重要。

易蔚在篆刻作品中尤擅鸟虫一路。她在秦汉印的学习中,大量吸收了汉铸印的朴厚匀整、汉凿印的苍劲生辣,又融合了满城壶本有的纹饰以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了古朴典雅、生动有趣且具有新时代面貌的作品——槃安鸟虫书印。

以满城鸟虫铜壶为结字依托的双钩鸟虫篆,是所有印章中对线条精细度要求最高与最难的,需要篆刻者把握好线条书写肆意又不失法度的自由变化,并以精妙的笔法与刀法呈现于宣纸与印石之上。

易蔚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日趋多元。近年来,她以古文字的研究创作为根本,借助新媒体开展艺术传播。她以艺术家的视角导演拍摄的首部书法篆刻创作纪录片《历时45天完成的印章到底长什么样?》,用极具美感与创意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一件鸟虫篆作品的诞生。该纪录片在国内主流视频平台的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玉壶买春 篆刻 易蔚

致虚极守静笃 篆刻 易蔚

易蔚篆刻作品选

有万喜

嘉气始降

南风

不游枝流

罗莹

郭强

碧桃满树

倚松

成都

风流犹拍古人肩

激浊扬清

凤梧

猜你喜欢

鸟虫郭强铭文
鸟虫篆书法作品
图辑·职工书画
鸟虫篆印纹饰探源*
Disagreeing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小河的酒窝
朱迹粹言——鸟虫篆印创作札记
救人者为何“被自杀”?一帮朋友的良心发现
焦作马村区一村民暴力抗法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