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河
2023-09-13孙泉
□孙泉
大运河高邮段
一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这条河距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中的大淖约5 里路程。
小河呈D 字形,从护城河而来,又回归到护城河,D 字形的直段是护城河,弧形段就是我故乡的小河。
小河没有名字,就叫小河,住在河边的居民都这样称呼它。 为什么一条河流没有名字,可能是它太小了,小得在古城四周那么多名川大河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没有替这条小河取名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 它在我的心目中却是那么亲切,那么可爱,那么难忘。以至于我离开它50 多年,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我人生第一次认识的河流就是这条没有名字的小河。 在这条小河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风采,第一次听到了令我陶醉不已的蛙鸣,第一次看到了令我目不暇接的蛙跳时的优美姿态, 第一次摘到了让我浮想联翩的蒲棒……小河,是我幼年心中的图腾。
如果你在空中俯瞰这条小河,它首尾相接,好似护城河孕育出的一条顽皮的小龙。 这条小龙脱离母体后,扭动着身子从护城河初始段的南水关奔涌而出, 然后,将身子扭得弯弯曲曲紧贴着运河大堤,与护城河垂直向西经柴草站, 过居民区,然后90 度折弯向北,从冰窖山的脚下,再流过一段居民住宅。它的右侧是大片蔬菜地,左边就是我家所在地。
小河经过一段路程流淌, 流到我家附近形成一个宽大的蓄水池, 我们那儿人称这个蓄水池为水塘。 之后,小河接着向北舒展,再延伸至与南来时的路程几乎相等, 又一个折弯向东,向来时的“母体”方向奔流。 如果它一直向前,可以直接回归她的母体——护城河。然而,它再次折弯向北,穿越大片蔬菜地,流进又一个大水塘,随后,从水塘里潺潺流出,与来时线路形成对角线, 好似眷恋母亲的孩子,恋恋不舍地回归到护城河的怀抱。
我的故乡河流很多,几乎走一段路,就会遇到一条河, 无论你住在城市哪一角, 深夜里,只要你静静地听,都能听到河流的声音。汪曾祺说过:“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 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所接,无非是水。 ”
“有时候我们到西堤去玩, 坐小船两蒿子就到了。 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汪曾祺这样记录他离开故乡前去玩耍时看到的高邮湖。
小河的东边是护城河,距之不到百米;从小河向西走百米远就是京杭大运河。 我的家西依京杭大运河,东临小河,就在小河边上,相隔仅两户人家。
高邮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帆影往来,水鸟翱翔。 “苍茫云水三千里”,聊斋先生蒲松龄以此佳句来形容美丽的高邮湖,绘出高邮湖令人难忘的绚丽画图。汪曾祺如此描述家乡高邮湖:“我的家乡在高邮, 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栽的是垂杨柳,树下卧的是大水牛……”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 多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歌咏京杭大运河的诗层出不穷,乃至当代,歌吟其的诗文仍然不绝。 此处引用一位当代诗人的《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 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 可见,京杭大运河是如此受人追捧。 除此之外,关于故乡的大淖、马饮溏等的诗文也有不少名文佳作。
然而,我故乡的小河却默默无闻,没有名字,也没有人为它作诗、绘画,更没有人为它著书立说,甚至都没有名分。 只有我欣赏它、记住它、赞美它。
在我的心目中,小河之美,美在历史。 这条小河有多少年的历史呢?我无法去考证,要想知道它的沿革,首先要知道护城河的历史。高邮这座古城建城于2240 多年前的秦代,那么,围绕古城的护城河是不是与古城同建?一般来讲, 建城之际都会在城之周围开挖护城河。 虽然无法具体考证,但粗略估算,护城河的历史应该也有2000 多年了。估计也是经过一番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岁月了。
二
说起这条小河,不计较它的历史,不谈它的来源,只叙叙我对它的记忆。
自从有了记忆, 我最初认识的不是故乡的高邮湖,不是大运河,也不是护城河,而是这条让我可以亲近的小河。 小河边长着一排排的柳树,距我家最近的河边有棵歪脖子柳,树很粗,斜斜的,从西岸向东岸延伸,虽然树干没有延伸到东岸,但是,春天,翠绿的柳枝会随风像荡秋千一样能荡到东岸, 东岸如果有人,伸手就能捉到飘过去的柳枝;秋天,金黄色的柳叶飘飘落落随水流逝的同时, 也会撒满河的那一边。 听老人们说,其他的柳树都是这棵柳树的后代。 春天来的时候,哪儿缺绿色, 人们就从这棵老柳树身上扯根枝条插进河边松软的土里,随后柳条自然会发芽生长。
故乡的小河
小河边长有菖蒲、蒲棒和一些不知名的水生杂草,在这些临水的草边,有大大小小的洞,圆形的,扁形的。 圆形的是黄鳝洞,如果你有兴趣,用一根钢丝,把一头磨尖,弯成鱼钩状,钩上红蚯蚓,放入洞里,边拍打着水,边发出沉闷的嘭嘭声,此时只要洞里有黄鳝,必然会咬钩。 待黄鳝咬钩时,你只要用力向外拉,就可以得到一条金黄色的鳝鱼。 有钓黄鳝经验的人,他只要看一眼洞的状况,就知道洞里有没有黄鳝。 一般的识别方法是,如果洞口表面看上去很新鲜,似刚被抹过一样的,里面就有黄鳝;如果洞口是陈旧的,那么里面显然是没有黄鳝了。
扁形的洞一般是螃蟹的寄生洞,如果洞里有螃蟹,那么它的洞口就会有黄豆一般大小圆珠状的排泄物。螃蟹,是没有人去钓的。这条小河里的螃蟹与高邮湖里的螃蟹不是一个品种。尤其是,它长不大,钳子红红的,与其身子的色彩反差很大,不像湖里的螃蟹通体一色。 大人见到我们小孩捉到这种螃蟹随时会提醒我们不能食用,如果吃了,会拉肚不止。
小河里有不少小鱼。有一种成群结队地浮在水面上的小鱼,似白条鱼的童身,据说也长不大,大的也就十几厘米。 我们都称这种鱼叫鲹子,或叫鲹条。 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游。但是,鲹子虽然一直逆水而上,但就是游不远,几乎原地踏步。原因是它们游会儿,歇息会儿,本来迎水游动位移了一些,但还没游多远就休息了,结果又被水流带回。所以,总是觉得它们在你的眼前晃来晃去,你又不容易逮到它, 有时恨不能找个器具一下子全部收了它们。然而,当你真正去逮它们时,它们又紧急下沉,哗地顺水而下,瞬间就无影无踪了。
另一种小鱼,形状像鲫鱼,又好似鳊鱼,大的也就7~10 厘米的样子,有时它平躺在水里,肚皮扁扁的,散发着鳞光,我们叫它鳑鲏。鲹子和鳑鲏这两种鱼平时都是活跃在水面上的。
那么,水下呢? 看水下的鱼,你得蹲在河边,朝水下看,透过清澈的河水,就可以看到罗汉口子、虎头鲨。
罗汉口子身长一般都不超过10 厘米,圆圆的身子,全身都是肉,如果逮来红烧,比那些大鱼不知好吃多少倍;虎头鲨,几乎是贴着水底游,它与河底泥土同色,如果你不睁大眼睛, 是很难发现它的。 别看它黑不溜秋的身子,但头大,整个鱼身还没罗汉口子鱼长,然而它的头部以下全是肉,肉是蒜瓣型的。如果用来熬汤,汤如奶色,是妇女生娃下奶的最佳选鱼,肉鲜媲美山珍海味。
小河里的虾很难找到,不是少,而是它全身透明,与河水混为一体,它们一般又钻在河底的石缝或碎砖瓦片间, 所以人们如果不专门找,也很难发现。
小河里虽然有这么多品种的鱼, 河道也不宽,如果有捕鱼工具,很容易就逮到鱼。 然而,附近的居民从未有人到这儿垂钓,偶尔也只是远处乡村的人到这儿来钩黄鳝。
小河边的居民大多数是到高邮湖捕鱼为生,他们是用大网、大钩到湖里逮大鱼、大虾,因而对小河里的小鱼小虾根本就没看上,认为这些小鱼小虾就是逮来也不过是塞牙缝。
小河虽然很小,但它却与大河大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次,我用竹篮捞到一条背部青色,肚皮白色,身上有刺,一碰就圆鼓鼓的鱼。 母亲见到后告诉我,这种鱼叫河豚,在水里身子不鼓,如果你碰它一下,它就像小皮球一样鼓起来。 她还告诉我,河豚原是长江里的,小河里有时也会捉到,但是一般都很小。
河豚是长江里的洄游鱼,从长江到我故乡的小河,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当时,我感到十分的神奇,想到这条小河与遥远的长江是连在一起的,感觉这条小河很了不起。
说起河豚,还引出两条歇后语:
一次,母亲与奶奶吵嘴,到午饭时,奶奶没回来吃饭,我就问母亲,奶奶呢? 母亲风趣地回答说,奶奶是河豚碰到桥桩上了(意思是生气了)。当时,我不知什么意思,直至今日才知母亲是将奶奶比喻河豚一碰就生气的意思。母亲还特别强调河豚有毒,要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吃,吃不好会送命。 为此,河豚又引出一条歇后语——拼死吃河豚, 成为人们生活中调侃的谈资。
三
由于小河长时间无人捕捞, 河里的这些小鱼小虾根本不怕人,见人来,以为投食,还靠近你,所以,儿时的我,特别迷恋小河里的鱼,经常去逗它们玩。
其实, 我对小河的情感不仅是她流淌不息的水,还有这些曾陪伴我成长的小鱼小虾,它们时时给我抹去童年成长的烦恼。
那年我11 岁,是童年迈进少年的初始阶段,正是在玩耍中成长的年龄。 然而,这年立秋后,母亲给我添了个小弟弟,也就是说,从此,我有了两个弟弟。 大弟弟比我小3 岁,小弟弟比我小11 岁。
小弟弟来到我们家, 对我影响是最大的了,洗尿布几乎是我当时承受的最大负担。
虽然我家住在渔村太平庄,但是,我家不是靠捕鱼为生, 而是与城里居民一样在城里有营生。 父亲原有一个很体面、清闲,还是个负责人的工作岗位,但是,按部就班的那点工资已经远远不能养活他的儿子们,所以,父亲辞职起早贪黑去干赚钱更多的活, 无暇顾及家里的生活琐事。
母亲刚生过小弟弟,按照习俗,月子里的女人是不能下冷水浆洗的,否则,会给身体带来后遗症。 然而,我家唯一的姐姐已经参加工作,且吃住在单位,只有星期日才能回来帮助一下。大哥二哥已经另立门户, 大嫂二嫂更不会替小叔子清理便溺,如果真是这样,岂不贻笑大方。 小哥按照母亲的吩咐去执行比洗尿布更重要的事,大弟弟才8 岁,还不知尿布怎么洗,论资排辈,最后这项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
虽然不情愿,但万般无奈,我就在母亲的哄骗和威逼利诱下,硬着头皮携着装有尿布的小竹篮来到小河边。 我左看右瞧,生怕遇到同学或者是邻居小朋友。 如果被他们看到,肯定难为情死了。
我刚到小河边,一群小鱼像平时一样簇拥过来,见到鱼儿,我来精神了,根本就顾不上考虑周围有没有其他人的目光了。 待我将第一块尿布放进水里漂洗,小鱼争先恐后地追逐争食尿布上的排泄物。 见此景,我一时惊呆,自问自答对鱼道,这也能吃?如果逮你来吃,岂不恶心。心里联想,难怪庄上人不逮你,不吃你,不是你小,而是你太脏了。 高邮湖的那些鱼和虾肯定不会吃这些,因为没有人会到高邮湖洗尿布。
后来想起了蔬菜,人们给蔬菜施肥也会用到人类的排泄物,那么,蔬菜不是洗洗就烧着吃了吗, 有的蔬菜还直接洗洗就吃了,比如胡萝卜等。 想到这儿,我才放下对这些小鱼小虾的偏见。
释怀了,就不讨厌了,反而觉得这些小鱼似精灵, 消弭了我洗尿布的不堪以及怕被他人看到的惶恐, 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其实,此时,我的身后已经有了伙伴与我一起在观看鱼儿追逐嬉戏, 而且就是最担心出现在我面前的玩伴。 谁知他们不仅不嘲笑我,还与我一起快乐地引逗鱼儿,帮我一起洗。 一个在我的上游洗,一个在我的下游洗,学着我的样子与鱼儿嬉戏。 后来,我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尿布,他们像跟屁虫一样, 家也不回就与我一起去逗鱼儿玩。
尿布我整整洗了一个月,母亲再没让我洗过,有时见母亲忙,我主动要求去洗,母亲也不让。
这一个月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不少人间情。 后来,我当了父亲,妻子坐月子时,由于我们双方都没有父母在身边, 那个年代住的是单位的单身宿舍房, 每层楼只有一个水池共用,但是,我坚持洗了一个月尿布,从不让妻子触冷水, 包括妻子的衣服和一切浆洗,当然还有做饭。 这一个月的付出,我赢得了妻子特别的情谊,以至于后来,家里的一切浆洗几乎都由她包揽, 她也心甘情愿。 用她的话说:你付出了一个月,我用一生还你。
四
小河除了小鱼儿, 还有自然流淌的美。春天的柳枝可以折下来圈成柳圈戴在头上,像极了当年频繁播放的电影《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中头戴柳圈、上阵杀敌的新四军、八路军等英雄。
河边的那些苇叶,既可以包成香喷喷的粽子,还可以卷成苇笛,吹响小夜曲,唤醒红鸟归巢。
而像蜡烛一样形态的蒲棒,是我们小儿最喜欢摘来玩的水生植物。 从它二三月份开始抽“穗”,到五六月份成熟。蒲棒尽管摘,与芦苇叶一样,你这边摘了,它那边又长成,怎么也摘不完。 成熟后的蒲棒,可以将它的毛絮掰开抛向天空,那毛絮如同蒲公英的花絮一样在空中飘扬。 有时,我们小孩玩耍时,不小心弄破了手,只要敷一点蒲棒絮就能止住血,不需要到医院包扎。
小河也是我解气的地方,为我抹去童年的孤独和迷惘。 一次,我与邻家玩伴发生纠纷,玩伴家长到我家问责,母亲不问青红皂白、谁对谁错,就要我向玩伴道歉。 我坚持不是我的错,不道歉,结果母亲生气地要揍我,我也倔强地逃到小河边。 我刚到小河边,那些小鱼小虾迅速游了过来。 这时,我气正涌向头顶,看到这些小鱼小虾快乐地游来并不领情, 反而愤懑道:“我生气, 你们倒是快乐! ”于是捡起河边砖块向鱼群用力砸去,河水顿时溅起巨大的水花,从水花中隐隐可看到有小鱼随水花一起腾空而起,当水花消失的瞬间,鱼儿也无影无踪。 我终于叹出了心中的那口气,终于消除了我的愤懑。
当河水平静之后,不一会儿,惊魂未散的鱼儿又簇拥过来,此时此景,反而让我觉得过意不去,鱼儿又没惹我,我怎能将气发泄到鱼儿身上,用我们家乡的话说,是黄瓜刨不了刨瓠子。 于是,我的心情大好,不再生气了。 当时,我曾祈愿:如有可能,将来与河流相伴。
当我15 岁半时,我“参军”去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 离开家前一日, 我特意来到小河边向鱼儿报喜:我去当兵了,到部队一定会好好干。
谁知,我误解了,那不是真正的部队,是生产建设兵团。 那时当知青, 春节回来探亲,我感觉“手长衣袖短,难见故乡鱼”,不好意思地来到河边,想与鱼儿解释为何没有穿军装回来。 然而,那时是隆冬季节,小河被全部封冻,没有鱼儿,没有菖蒲,没有蒲棒,当然也没有我的诉说。
当知青仅3 年,我被送到南方大城市读书,到学校报到之前,我回了故乡,来到了小河边。 此时,正是夏天,小河的菖蒲长得高高的,金黄色的蒲棒直挺挺地刺向蓝天,鱼儿仍像过去一样簇拥而来,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岁月,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伫立在河边,在心里告诉鱼儿: 虽然没有穿军装回来,但是,我又去读书了,报选的专业就是当年曾经暗许的祈愿,是水利,是水文,与水、与河流紧密相连。
毕业后, 我被分配到省城部属水文单位,就在长江边上,从此,我的生活由小河转向大河。
后来,虽然一直与大河、湖泊,甚至与大海打交道,但是,我依然惦记着故乡的小河,小河上的菖蒲、蒲棒、小鱼时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50 多年过去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故乡的小河被填实建起了商品房。然而,故乡的小河从未在我心中流失,而是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