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及人口视角的呼和浩特强首府建设路径研究

2023-09-13张伟柳岩赵波

北方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

张伟 柳岩 赵波

摘  要:人口是衡量城市首位度的重要指标,城市首位度是城市规模及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家庭及人口结构对城市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呼和浩特市人口普查数据,从家庭及人口出发,研究了呼和浩特市人口总量及结构、家庭代际关系的演变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少子化、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等是关系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以人为核心的角度提出推动呼和浩特市强首府建设路径。

关键词:以人为核心     呼和浩特     强首府

一、引言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主体,家庭是构成城市的单元,它们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成就的实现离不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从我国区域经济看,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地区的大量人才,形成了人力资本高地,人口、人才对它们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发挥了重要作用。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但从经济总量看,与发达省会比较,呼和浩特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仍待提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省会杭州GDP占全省24.13%;安徽省省会合肥GDP占全省26.67%;四川省省会成都GDP占全省36.68%。同期呼和浩特市GDP为3329.1亿元,占全区14.38%①。从呼包鄂城市群看,包头市、鄂尔多斯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749.9亿元和5613.44亿元②,鄂尔多斯实现了经济领跑,包头市也高于呼和浩特市。区内外比较分析,呼和浩特市强首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新发展格局出发,呼和浩特市应推动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区域载体。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人口人才的聚集体,不断增强首府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我国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二、呼和浩特市家庭户及人口演变特征分析

(一)呼和浩特市家庭户的新特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结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家庭户类型以二代、三代甚至四代户为典型特征,四世同堂大家族并不少见。上世纪80年代至新时代,在计划生育政策、养育成本、婚育观念等共同作用下,家庭户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呼和浩特市家庭户主要体现出如下新的特征:

1.家庭户人口规模显著缩小。按照呼和浩特市人口普查六普至七普数据,10年间,呼和浩特市家庭户数增加36.2万户, 年均增长3.27%;家庭户人口增加44.36 万人,年均增长1.6%,但户均人口减少了0.41人。从七普各类家庭户占比分析,一人户、二人户和三人户分别占25.37%、35.58%和26.79%;七普与六普相比,一人户、二人户分别提高106.1%、19.2%,但三人户下降了32.2%,家庭户人口规模未来必将对全社会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产生趋势性影响。

2.家庭户代际结构所占比例发生改变。家庭规模和家庭户代际结构密切相连,一方面总户数增长说明家庭规模正在缩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庭代际结构发生改变,如一人户和一代户在各类家庭户中的比例大幅增加。七普比六普一代家庭户①的比例上升了17.13%,但二代户的比例比六普则下降了28.41%。七普二代家庭户数量的下降或许可以说明家庭规模的缩小和人口“低生育”率程度增加,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3.一人户及老年户比例大幅上升。通过七普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29岁和65岁以上一人户的数量大幅上升。按年龄分析,适婚年龄人口单身化比例上升;七普65岁以上老年人口户比六普增长超过了60%,老年人口独居比例达到了50%。同时,市辖区和旗县区一人户比较,特别是旗县区一人户占比更高。因此,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值得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给以充分重视。

4.家庭户民族通婚水平进一步提升。从六普到七普,呼和浩特市单一民族户占比减少,两个甚至三个民族户的多民族户占比有所增加。民族通婚程度上升,这种趋势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各民族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

(二)人口增速及结构新变化

1.常住及性别人口增速新变化。基于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2006-2022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总量由267.8万人增长到355.1万人,共计增长87.3万人,年均增长约5.45万人。但从常住人口和性别人口增长的阶段特征看,又体现出增速先高后低的特征,如图1 所示。

从图1 分析,2006-2013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增速相对较快,2013年人口增速的高增长趋势发生了逆转,增速下降。从性别看,男性和女性人口又表现出差异化特点。2009-2011年,男性与女性人口增长形成了“剪刀差”,随后同步增长。2013-2018年男性和女性人口增速与常住人口增速持续耦合下跌。2019-2021年男女人口增速再次呈现10年前的“剪刀差”。从人口增速的影响因素分析,上述人口增长现象主要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生育及就業观念有较强的相关性。

2.人口结构新变化。一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十年,呼和浩特市城乡人口结构也体现为“剪刀差”特征,见图2。

从图2发现,2006-2022年呼和浩特市城乡常住人口数量差距逐步拉大,反映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还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镇。未来人口的流向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将产生异质性作用。

二是呼和浩特市未来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不足的双重风险。依据人口普查数据,七普与六普相比,呼和浩特市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市总人口比重增长了0.02%,新生人口保持基本稳定。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占全市总人口比重下降6.67%,降幅明显。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超10%,增长6.66%;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已超7%,增长4.33%①。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呼和浩特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加剧。呼和浩特市强首府既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应关注劳动年龄人口不足的影响。

三是中小学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均衡,高层次人才总量对首府发展支撑不足。中小学受教育人口数量七普比六普略有增长,但呼和浩特市旗县与市区人口受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大学专科、本科人口数量增长幅度较为明显。例如,六普受大学本科学历人口约20万人,但七普超过50万人。尽管人口受教育程度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硕士、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差距。

四是外来迁移人口对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规模产生重要影响。从外省人口分析,山西、河北两省的人口数量占比最多,既有地缘因素,也反应了历史渊源,如走西口带来的大量人口。从区内的外来人口分析,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区内其他市县,体现了首府对人口要素的吸引带动作用。从外来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就业及务工经商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子女教育、照料孙辈及养老康养等影响因素正在上升,体现了人口迁移新的时代特征。

五是常住人口婚姻状态逐步成为影响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按照呼和浩特市统计数据,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口结婚增长率处于负值区间,且未有显著改善;但家庭离婚人口增长率呈显著上升的态势。结婚与离婚人口形成背离发展趋势,这对未来城市人口总量及结构,甚至对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也将产生影响。

综上,呼和浩特市的家庭及人口特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满足人口发展需求,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落户,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竞争能力,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三、呼和浩特市“以人为核心”打造强首府建设路径

由前文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家庭户及人口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口数量及结构表现为“小老少”的特征,即家庭户人口代际规模变小、人口老龄化上升与人口增长率、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流动人口或者说外来人口迁移对呼和浩特市人口总量及结构将产生深刻影响,应重视吸引外来人口。基于上述人口变化特征,建设以人为核心强首府,提出如下具体路径:

(一)以人为核心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的强首府

家庭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增强了对社会服务的需求,特别是一人户与65岁以上独居老人的比例仍在不断增长,养老空巢化现象突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老年人口生活状况出发,积极完善养老金融、养老医疗及养老康养服务,以社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壮大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与现代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匹配、不适应,主动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老年人口提供服务,在公共场所增加更多为老年人活动的机会。从优化美化净化环境出发,积极创造首府的绿水青山,用优美宜人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

此外,家庭规模小型化、少子化不仅对产品市场产生需求,而且对要素市场供给也会形成影响,保持人口合理规模和适当的生育率对维系经济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强化家庭的社会稳定器功能,加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近年来,结婚率持续下降、离婚率持续上升,不仅对家庭基本单元形成了冲击,而且可能降低新生人口增长,不利于强首府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女性生育意愿降低是生育成本、养育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进一步从养育制度、家庭支持政策、女性工作权益保障机制、教育等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多方面逐步提升。

同时,应进一步弘扬高尚、优良的家风、民风,引导正确婚育价值导向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打造强首府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顺应人口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进城成为发展趋势。从呼和浩特市2006-2022年城乡人口“剪刀差”的结构证实了这一特征。在此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增强首府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具有发展优势,从构建统一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角度出发,在户籍、土地、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有序引导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增强首府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针对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老龄化问题加剧等现象,积极优化养老服务模式,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同时,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集中集聚集约化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优化土地等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城镇加强支持农村发展下,加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首府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三)以五大任务为抓手,形成产业与人口的良性循环

从呼和浩特市人口结构分析,近十年呼和浩特市人口数量增长率下降,但外来人口加速流入、人口质量显著提升。产业是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载体,形成互相促进局面。

1.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引领能力及综合竞争力主要体现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顺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首府科教文化等比较优势,按照自治区五大任务要求,加快在大数据、现代乳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及绿色电力等方面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2.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速“数量—质量”的劳动力偏好转型。既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精尖人才,又发展职业类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的失衡问题。同时,要注重区域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拥抱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高质量科研平台建设,利用前沿科技提升劳动效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完成高度重复性工作,减少工业和服务业对低端劳动力的依赖,从而克服劳动力供给短缺问题。

4.优化政策体系,为人口人才的安居乐业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既要为高端人才创业发展搭建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养老、医疗、教育、娱乐等各方面迁移政策,使外来人口能够与本地户籍人口公平地享有权益,推进人口持续流入。

最后,加快推动建设城市的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的文明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未来力争使呼和浩特市成为西部重要核心城市,外来人口向往的大城市。

参考文献:

[1]翟振武,刘雯莉.七普数据质量与中国人口新“变化”[J].人口研究,2021,45(3).

[2]陆杰华,伍绪青.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主要特点、多重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青年探索,2021,(4).

[3]李建伟,周灵灵.中国人口政策与人口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经济学动态,2018,(12).

[4]陈蓉,王美凤.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基于全国287个地级市的研究[J].人口学刊,2018,40(3).

[5]杨菊华,王苏苏,刘轶锋.新中国7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9,(4).

(作者單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呼和浩特旧居住区更新中袖珍公园的应用探究
The Quality of an Excellent English Teach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
国产790MPa级高强钢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内蒙古呼和浩特 小主人看世界,小脚丫走四方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