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交“加速度”与中国气度

2023-09-13谢奕秋

南风窗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国事访问外交加速度

谢奕秋

自2月初“流浪气球”事件令中美关系回温势头反转以来,中国一方面努力化解美西方的敌视和误解,如在4月初、6月中旬分别接待法国总统、美国国务卿来访,另一方面也在尝试拓展外交空间—如通过上合、金砖等多边机制扩容,把外交触手延伸到之前相对空白的领域,同时,尽可能利用国内盛会的平台高效邀约首脑来访。

虽然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各项外交举措有一个共同指向—把疫情三年“缺失的交流功课补起来”。诚然,美西方已经提前大半年甚至一年“主动与疫共存”,并利用这个时间差积累了可观的外交成果,但中国在“走出疫情大流行阶段”后所展示的外交“加速度”,以及有礼有节、临危不乱的气度,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不疾不徐铺开

相比去年党的二十大后“一周内4国领导人密集访华”,后疫情“访华潮”是不疾不徐铺开的。

打头阵的是柬埔寨时任首相洪森。祖籍广东潮州的他是政坛不倒翁,很会寻找时机。中国疫情管控放开不到两个月后,大规模疫情结束;2月9日,洪森来了。

这个日子是农历正月十九,中国各地在有序引导返岗复工,但西方对中国疫情仍吹毛求疵,欧盟是在一周后才宣布逐步取消对华防疫限制的。而通过洪森的北京之行,中国相当于宣示首脑来访已全面正常化。

其实3年前,在武汉封城还不到两周时,洪森就曾现身北京,成为鼠年访华的第一位外国首脑,被舆论称为患难见真情的“铁杆朋友”。

洪森曾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理,在冷战还没完全结束的1991年11月,曾投靠越南的他取得中方谅解,亲自到北京迎回西哈努克亲王,奠定了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掌实权38年后,洪森逐步交班,希望中方继续予以支持,故他打头阵来访,用意不限于庆祝柬中建交65周年。

相映成趣的是,柬埔寨的近邻越南,也派一把手在中共二十大后“打头阵”访华。年近八旬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是疫情期间首位以“正式访问”名义来华的外方领导人。

去年底今年初那波“访华潮”中,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兼国家主席对华国事访问,同样契合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的氛围;而去年刚完成政府换届的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土库曼斯坦,各自派出实权领导人访华,亦符合外交优先的惯例。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也在那一波访华的长名单里,则说明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得到西方的策略性响应。

相比上一波访华潮,后疫情时期的访华潮,总体规模更大、亮点更多,既涵盖一连串美国的政商名人,也涉及不少相对冷门的国家,还借助多场盛会的平台见缝插针式提速—说明中国外交在深度、广度上都有所拓展,并试图以“加速度”弥补疫情带来的缺憾。

一开始,这种提速并不明显。在洪森回国3天后,伊朗总统莱希对华进行3天国事访问;再过12天,才轮到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到为期9天的全国两会结束一周后,习近平主席3月20日展开对俄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中国春季外交才逐渐进入高潮时段。

外交“春之潮”

中国领导人访俄之后的一个月内,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的政府首脑接踵而来,法国、巴西、加蓬的国家元首相继对华国事访问,可以说每周都有领导人来访。

相关礼宾安排显得错落有致。比如,新马总理“接力”访华,且与西班牙首相一样,都在3月31日下午,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会见了中方领导人。

李显龙3月27日抵达广州,之后再去海南博鳌以及北京,一共6天行程。在广州,他考察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级项目(与新方参与的苏州、天津、重庆的3个政府间项目,合称“3+1”),还在国际生物岛试坐了L4级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小巴。其官宣的接班人黄循财,则于5月访问了上海、北京。

中马双边贸易额常年超过俄罗斯、印尼或新加坡的对华贸易额,今年又是中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10周年,安瓦尔任内首次访华的意义并不亚于其后的印尼总统访华。

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先出席了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再去北京,行程共4天。安瓦尔去年11月上台,今年在国际场合不断推广“昌明大马”理念,希望助力旅游业、恢复经济并调和国内矛盾。中马双边贸易额常年超过俄罗斯、印尼或新加坡的对华贸易额,今年又是中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10周年,安瓦尔任内首次访华的意义并不亚于其后的印尼总统访华。

与安瓦尔同期出席博鳌开幕式并赴北京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只在中国待了两天,但赶上中西建交50周年,且以西班牙下半年轮值欧盟主席为契机,探讨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倡议,意义同样非浅。

如果说,博鳌亚洲论坛明显加快了中国的外交步伐,那么接下来三国总统的访华,看似按部就班,实则颇具看点。

马克龙的三天访问行程密集:4月5日抵京当天就对法国人社区发表讲话,当晚为“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揭幕;次日先后会见三位中方领导人,就俄乌问题交换意见并签订商贸大单;最后一天到广州,在中山大学演讲,在松园同习近平主席临水品茗、共进晚餐,当晚还会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高管。

更引起舆论关注的是,借着欧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马克龙一路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机抵京,并在次日同时会见习近平主席,创下欧中外交先例。冯德莱恩作为对俄“鹰派”,看似制衡了马克龙,实则也充当了一道盾牌,方便了马克龙在中国说一些美国人不喜欢听的话。

继马克龙之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卢拉的4天国事访问,更为轻松自在。他先到上海,出席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的就职典礼,后者曾是他的老部下,也当过巴西总统。随后,卢拉参观了华为上海研究所。到北京后,他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在人民大会堂与习近平主席会谈,受访时又喊话美国“停止在乌克兰鼓动战争”。

中方也高度重视这个“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称“中巴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日益突出”,还借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30周年发表了联合声明。

送别卢拉后,中方又迎来一位老朋友—加蓬总统阿里·邦戈。邦戈是年内来访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亦曾多次随其时任总统的父亲或以国防部长身份访华;其前姐夫让·平是温州人后裔,当过加蓬外长、联大主席、非盟主席,但在竞选总统时以微弱劣势输给了邦戈。

加蓬是非洲相对富裕的国家,人均GDP多年来在8000美元上下。邦戈访华并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明年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访加,是中非务实合作的一次显影。

在邦戈回加蓬几周后,另一个非洲国家厄立特里亚的总统访华6天,既庆祝厄中建交30周年,也就该国矿产和港口利用事宜问计于中方。中方的厚待,让伊萨亚斯总统领受在心。

作为外交“春之潮”的压轴戏,5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主持的中国—中亚峰会,请到中亚5国元首同时与会,形式上别开生面,且促成其中除年初已访华的土库曼总统之外的另四国总统的各5天对华国事访问,堪称雍容、高效。

这之后,再有世界第二大产铜国—刚果(金)的总统齐塞克迪对华国事访问6天,中国的春季主场外交就近乎完美地收官了。

开放怀抱等你

进入6月,另一个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很快诞生—中美洲洪都拉斯的女总统卡斯特罗访华。

中洪今年3月才建交,6月其女总统就访华,足见其渴盼中国投资之殷切。不过,有尼加拉瓜运河无疾而终的前车之鉴,加上洪都拉斯山地多、地震频繁,中国并不急于投资其可能需要近1500亿人民币建设的跨洋铁路。在谈妥双边自贸协定之前,中方宁愿优先考察其电力项目。

希奥玛拉·卡斯特罗还没回国时,巴勒斯坦国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已开始对华国事访问。88岁的阿巴斯,是中方今年接待的首位阿拉伯国家元首。鉴于今年3月中国成功“说和”伊朗沙特,巴方亦希望中方能调解日益紧张的巴以关系。阿巴斯6月中旬访华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一度声称要访华,但其主要目的是想让中国斡旋沙特与其和好,与巴方期待的并不一致。

到了6月下旬,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3年来首次在线下举办。巴巴多斯、蒙古国、新西兰的实权首脑纷纷借机访华,并在同一天于北京会见了习近平主席。

相比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位于西半球的巴巴多斯距离中国更遥远,更有陌生感。其实作为离岸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巴巴多斯这个黑人岛国比较富裕,人均GDP已达2万美元。在美国发展的音乐天后蕾哈娜,即是巴巴多斯籍。前年退出英联邦王国的巴巴多斯,一直尊重中国的主权,与北京关系不错。

7月以来天气炎热,却挡不住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和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的访华脚步。前者专程为所罗门群岛驻华使馆揭幕,还参观访问了江苏、广东两省;后者利用阿中建交65周年之机,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两人一个来自南太平洋,一个来自北非,都对中国充满了希冀。

进入7月下旬,就在外界以为中国外交步伐可能放缓的时候,成都大运会开幕,一下子引来5位外国领导人。

其中,印尼总统佐科是中国人熟悉的面孔。印尼今年轮值东盟主席,9月上旬还要在雅加达开4天东盟系列峰会(含东亚峰会);今年也是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两国元首有必要经常战略沟通。而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正好提供了上佳的外交平台。

受邀的另外4位领导人,分别来自毛里塔尼亚、布隆迪、圭亚那和格鲁吉亚。其中,位于南美的圭亚那相对默默无闻。该国通用英语,开国总统是华裔,现任总统伊尔凡·阿里是印度裔(他这次顺访了上海和北京),目前该国印度裔和非洲裔合占人口的3/4。

圭亚那今年6月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而阿尔及利亚也在同期当选非常任理事国。这意味着,明年初换届的5个安理会理事国中,有两国的总统刚刚访问过中国。

随着4年前石油业崛起,圭亚那人均GDP突飞猛进,去年已接近1.9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支持下,圭亚那今年6月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而阿尔及利亚也在同期当选非常任理事国。这意味着,明年初换届的5个安理会理事国中,有两国的总统刚刚访问过中国。

还有好戏上演

今年8月9日,美国政府推出酝酿已久的对华“敏感技术”投资禁令,虽然不是马上实施,但公布的时机恰在中方自8月1日起限制鎵和锗相关物项出口之后,针尖对麦芒的意味很浓。

对待拜登政府在芯片、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领域的打压,中方在产业层面早有因应之策,且在外交应对上好戏连台。在敲定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访华之前,中方邀请马斯克、比尔·盖茨访华,就是这样一出好戏。

5月底,美国首富马斯克开始44小时“极速访华”,其间除了与宁德时代董事长聚餐、称赞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高效外,还在京沪分别见了4位中国高官;而富豪慈善家盖茨抵京的时间,甚至只比布林肯早了4天,且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盖茨3天后,又礼节性会见了布林肯,表明中方对美“二轨外交”并行不悖,更期望美官方态度能跟上美商界和民间的节奏。

一个期颐老人都能与中国防长会面并进行交流,而美国政府却不能做到这一点,难得不值得美方深思吗?通过制造这种反差,中方很好地驳斥了将不进行军事交流的责任推给北京的观点。

继布林肯之后,美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前国务卿基辛格等要人,纷至沓来。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刚过百岁生日且访华已逾百次的基辛格,7月18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兼防长李尚福正式会见了。

一个期颐老人都能与中国防长会面并进行交流,而美国政府却不能做到这一点,难道不值得美方深思吗?通过制造这种反差,中方很好地驳斥了将不进行军事交流的责任推给北京的观点。

接下来,中国主场外交还会持续发力,且不回避那些被视作美国盟友的国家。例如,针对各自首脑先后被拜登以“国宴”款待的法国、韩国和印度,中方会更小心地接触其社会各界,包括商界、媒体和在野党,以营造于己有利的氛围。对于中日外交而言,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或可成为很好的“信使”。

再比如,中方已派欧亚事务特使李辉出席沙特8月5日召集的乌克兰和平峰会,那么,等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今秋访华,不排除双方共同筹备欧中领导人年内再次会晤的可能性,那样会为乌克兰问题的分阶段解决作出贡献。

当世界不再只围着欧美转,中方的外交突破还会不断发生。

猜你喜欢

国事访问外交加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中美建交以来的四次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