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打压,不必太悲观
2023-09-13
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无理打压还在加码。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新的对华投资限令,要求美国财政部审查美国人士对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国家安全科技和产品”的交易。按照规定,美国财政部将制定相关细则,明年起正式实施。
上述将受到影响的领域,也被认为是“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内容”。量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在国际上被媒体称为“有望在下个世纪彻底改变生活的创新技术背后的驱动力”,而半导体与微电子更为基本,它是量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物理载体,是尖端数字科技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些领域的学科发展与产业落地注定会交叉一起,并没有明显的边界,而它们同时作为关键词在限令中出现,可见拜登政府对此严防死守的态度。
例如,新的对华投资限令落地前后,就有消息放风称,拜登政府考虑进一步限制向中国出口AI芯片A800,这一举措是去年8月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AI芯片A100和H100后的延续。A800本是英伟达应对限令而对中国“特供”的减配版A100,计算能力已经打了折扣。这些AI芯片也被称为“加速卡”或者GPGPU,是英伟达在高端GPU基础上、强化并行计算能力后,專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与推理定制的芯片。数据显示,GPGPU在AI加速芯片领域是绝对主流,占到了市场份额的90%,具有不可替代性。
今年3月以来,ChatGPT+微软云的模式,已经成功掀起AI模型与应用大爆发的浪潮。中国企业因无法获取足够的A100和H100,硬件层面已经被有意削弱,如果“减配版的”GPGPU也有了新的不确定性,势必为国内的AI发展前景再次蒙上阴影。
GPGPU与AI的这种绑定,就是上述尖端科技领域“交叉一起”的一个明证,但这也只是众多受限制的领域之一。根据美国政策的表述口径,以半导体制程工艺作区分,14纳米及以下制程属于先进制程。根据8月9日的对华投资限令,事关先进制程的交易都会受到审查,一部分要履行上报的义务,一部分可能被直接禁止。这就直接对中国的量子网络与计算、超算平台、数据中心、手机电脑等一系列的尖端科技领域产生影响。
新的限令落地,新的议案提出,都延续了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的“科技战”逻辑,不同之处是“特朗普政府针对的是企业,拜登政府打击的是行业”。而且,美国政策的针对范围极为精确,这被观察人士总结称为“小院高墙”。
这种形势下,国内相关领域的困难是确实存在的,但我们没有必要为此而陷入悲观。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用智子“锁死”了地球人对微观世界的基础科学研究,但是,美国人不是三体人,美国政府限令所操控的也不是智子。“小院高墙”不是密不透风的,至少在三个方面可见。
其一,将产业从全球化推向区域化,美国既是推动者,也是“自戗者”。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已经说得很明白,“中国市场不可代替,退出中国市场不是一种可行选项”。近期,包括英特尔、高通、微软等一众企业高管都对美国加码芯片出口限令提出反对意见。用大白话来说,与中国市场“脱钩”后,美企面对遽增的成本与骤降的市场,这根本支撑不起“产业链重回美国”的计划。密集出台的政策,将离它们的意图越来越远。
其二,产业的区域化不必然意味着美国本土化。尽管在半导体与微电子等领域,美国拥有独一份的影响力,但其他竞争对手已经猛追紧赶地来了。最近,欧洲版 “芯片法案”获批,效率之高,显现了欧盟入局的决心。欧洲计划投入430亿欧元,于2030年将其全球芯片市场的份额翻倍,从目前的10%增加到20%。显然,美国并不能操控所有的选项。
其三,中国市场拥有的规模优势与多元、丰富、差异化的需求,使中国企业依然有取得突破的前提和能力。以华为为例,在被限制使用安卓系统以后,鸿蒙系统装机量已经超过3.3亿,其营收也略有上涨。一旦中国企业突破了封锁,则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正是美国的一部分人必须考虑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