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优化建议
2023-09-13韩青雅
韩青雅
(文昌市卫生系统会计核算管理站,海南 文昌 571300)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和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公众对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随之提高。近年来,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对于所投入财政资金运用的效率效益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使单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仍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业务与财务衔接不畅、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提升单位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管理是通过融合内部控制制度,综合应用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以及管理会计方法对单位资金、资产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能在注重提高收入的同时,合理控制资金投入的规模和成本费用的发生,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1]。
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以实现单位良好发展为目标,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和质量,防范和管控违法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和资产安全,能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成效。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收入核对不严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收入分为门诊、住院收入,其中再细分为检查、治疗、药品收入等。收入的具体分类由收款员判断并录入收款系统,但有时会出现分类混淆的问题。如果财务人员每月末没有对医疗收入的具体分类进行认真核对,那么这些不明确的收入类别数据将被列报于相关的报表或报告中,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此外,为了方便结账,会计上收入的核算截止时间并不是每月最后一天,通常会提前几天。在这几天中,会计上人为划分为下月的医疗收入仍然会带来自然月单位银行存款的增加,包括存入的现金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收款,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收入长短款。如果收款员没有及时核对而将收入结算单据直接传递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也未及时核对应收医疗款的往来明细账并追查原因后进行会计处理,会造成应收医疗款的长短款长期挂账,进而形成呆账,同时也产生了资金管理漏洞。
(二)费用报销资料核实不严谨
首先,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报销手续较以前规范,却仍然存在不符实际、不合规的费用报销问题。尽管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和审计、独立集中核算单位的审核等方式,可以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但是费用报销的问题应着重从源头解决,即应从单位内部管理中得到改善。由于管理疏忽、人手有限等原因,费用报销的单位内部审核或审批手续的执行并不严格,导致该类问题经常出现。
其次,如果财务人员在费用报销相关管理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足,由其经手的费用报销中的错误和缺漏就容易审核不出来。自身工作能力不足的财务人员,或者因刚上岗对工作范围和内容不够熟悉,其在重要资产购建项目报销中就不能及时有效跟进购建活动和事项,往往只能根据单位资产购建项目工作小组交来的资料进行审核并报销。而且,这类涉及资产购建专业问题的报销资料通常较为复杂并且报销金额较大,因此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最后,合同无论作为单位所发生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作为财务上的费用报销依据,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文本资料。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也没有完善的合同拟订、修改、审核、收阅、归档等一系列管理流程,使得合同管理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由此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三)预算管理工作有待完善,资金运用效果有待提高
财政资金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除了基本公用经费由单位自有资金负担之外,编内人员经费、主要业务项目经费等均会得到财政资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编制预算和调整预算来获取财政资金以及根据预算安排资金的使用。预算管理流程分为编制、执行及考核三个阶段,其中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容易出现管理不完善的情况。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用途和范围进行列支,但是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运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绩效考核不切实合理,仍然有待完善[2]。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单位财务制度中既没有完善应收款项账龄管理,也没有明确核销坏账的审批程序,会计账上长期存在一定金额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造成财务报表中资产不实和费用少计。由于存在长期挂账的未核销坏账,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后往往仍然无法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在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折旧摊销年限的选取比较简单且主观,虽然遵循了有关折旧摊销上下年限的规定,但仍存在不能从资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折旧年限的问题,这样计提的折旧摊销不能反映出资产的真正损耗。
三、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医疗收入核对工作
医疗收入占单位自有资金来源的绝大部分,定期核对并及时收回医疗报销款,既可以保证自有资金的来源,同时也能避免单位资金的流失。由于医疗收入核对工作不严格会将应收数与实收数的差异额长期挂账于应收医疗款往来科目中,由此可能会造成资金流失,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从以下方面完善核对工作。
第一,保证医疗收入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属于收款科室的职责范围,其应规范对账和结算制度,明确收款人员的责任及落实问责制度。做好收款人员内部的交叉检查工作,以实现岗位职责的相互制约,及时做好医疗收入的核对工作,以便尽快查找所发现的差错或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收款,为防止交易信息差错和遗漏,防范资金管控风险,应做到每日对网络支付业务的账务进行核对。
第二,指定独立核对人员,通常应是财会科室人员,以避免出现对收款差异未加追究,对存在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往往一人身兼多职,独立核对人员在工作量较多时常常会未进行认真核查。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收入几乎每日都会发生并且业务笔数多名目杂,是否能够及时查找款项的差错或差异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对于保证医疗款项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按照工作制度的要求及时核查医疗收入及应收款项,否则即使设置了专门核对岗位,工作效果也会不佳。
第三,应制定并切实执行合理的医疗收入核对及审查制度。首先,核对人员应认真核对医疗收入的具体分类和应收医疗款的往来归类,如果查找出收款员在收款系统中录入以上信息时出现的差错,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要求纠正。其次,应收医疗款主要由医疗报销款构成,报销回款笔数众多且名目繁多,因此,核对人员应注重与单位内专门负责医保报销的管理人员以及医疗保障局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便于查清每笔回款的来源和医疗款未能收回的原因。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与相关各方沟通并查明原因,避免因时间推延使得差异无法查清、款项无法收回。最后,查找出差异形成原因后,其中如涉及相关人员责任的应严格追究其责任。另外,为避免因医疗报销不合格而被医保局等单位处以罚款,要求负责医保报销工作的人员应熟悉医保报销政策,医务人员对用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使用应符合规定,避免造成大额罚款损失。
(二)完善单位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报销资料核查不严格,报销手续不规范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制定内容全面具体、分级审批明确的费用报销制度与合理可行的报销流程是顺利开展财务报销工作的基础[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考虑现有的费用报销制度是否切合单位实际、报销流程是否合理高效,重新梳理并进行修订。应要求全体职工了解费用报销制度并知悉费用报销流程。为了尽量减少职工对费用报销要求不熟悉,造成报销人和财务人员双方沟通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财务人员应在自身能够熟练掌握报销要求的基础上,对前来报销或咨询的职工进行明确的传达,也可视具体情况对全体职工开展不定期培训。同时,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费用报销制度进行审核,对于不合规的报销单据予以退回,要求更正后才能完成报销手续。
其次,性质重要或金额重大的项目支出的财务报销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应给予关注的,同时也是政府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计和检查的重点领域。在项目支出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费用支出管理办法应坚持“事前先申请,批准后支出”的原则,并按项目支出的金额及性质进行分级审批,之后单位才能开展相关的资产购置或建造等活动。与购置和建设项目相关的单位院务会的决议记录、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相关审核审批文件,是支出报销依据资料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财务人员既不是项目支出的审批人员,也不是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成员的情况下,易出现财务与业务相脱节的现象,这将不利于项目资金的申请和管控。负责项目支出审批以及项目建设监管的管理人员,在项目资金申请以及项目支出报销之前应将项目的建设情况告知财务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
最后,合同既是经济事项的重要载体,又是明确权利义务的法律文本,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同管理意识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善。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梳理合同管理的各个关键节点,对应设置相关岗位并明确责任。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于合同的文本规范、管理知识以及实务操作水平仍有欠缺,单位可以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与职工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其专业素质。对于确实难以明确的合同事项,可咨询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获取意见。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合同归入单位档案管理,设置专人保管,明确合同归档、查阅、调阅等经办手续,避免合同丢失、经济信息泄露,做到管理规范便于查阅。
(三)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首先,在年初预算编制或年中申请专项财政拨款时,单位需要组织人员对预算资金涉及的业务事项进行预估和考量,事先考虑如何从时间和金额上安排资金以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由此避免因预算不足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而影响业务事项的开展,或者因预算过度造成资金滞延乃至浪费,致使财政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预算资金批复之后,单位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对业务事项的实际开展情况和预算资金的执行进度保持关注,分析是否能够合理、正确、及时地列支预算资金,使得预算资金配置能够配合经济事项的开展。
最后,对于预算资金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落实“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政策要求,重视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效益。因此,应完善和落实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遵循公平、客观、合理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考核方法,明确权责与奖罚,提高单位的各个科室乃至每位职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四)完善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制度
在政府会计制度中,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等,均会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而发生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上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在选择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时,应考虑到每类计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比如,采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和工作量小,但该种方法存在忽视应收款项账龄差异和坏账准备计提比率单一的问题,因而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应该更加重视应收款项的催收和账龄管理以及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核销工作。
同时,在确定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时应参考政府会计准则与指南以及主管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并结合资产的实际情况考虑其能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和服务潜力的受益年限,通过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记录、清查盘点的结果来核查资产的实际存续及使用状况,合理反映长期资产的耗损及价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梳理资产管理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环节及相关人员责任,避免其推脱责任致使制度不能落实,同时应强调不同职能科室间的沟通协作,避免账务管理信息未能反映资产实物保管情况。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涉及对资金资产的监管和运营,能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同时影响着财务科室和其他科室的履职效果与效益,因此应注重从单位整体上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标准随着单位业务的开展、财务制度的变化而不断提高,这要求财务人员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完善管理,持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以为单位的健康运转及长远发展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