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风险内控体系的构建探讨
2023-09-13尹桂芳
尹桂芳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一旦管理不当出现风险隐患,将会使企业战略目标难以实现,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取得良好发展成效的同时,风险隐患也在随之增加。正因如此,内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显著。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进全面风险控制,构建内控体系时,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出现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通过构建全面风险内控体系,严格把控各风险关键点,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与损失。本文以下内容,将就企业全面风险内控体系构建展开深入剖析。
一、加强企业全面风险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实现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便是追求股东价值与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极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经营活动目标实现带来阻碍。正因如此,企业要从风险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在内控管理的辅助作用下,全面覆盖至企业各部门、各业务领域,准确找出企业经营管理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化解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以此取得更理想的管理成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1]。
(二)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风险内控体系的构建,是增强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的关键手段,有助于企业对各业务环节的有效管理,增加人力支持,使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更加规范且完善。对于财务工作来说,若财务管理在具体实施期间发生弊端问题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企业风险管理举措的准确落地,严格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组织总体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风险内控管理的有序开展,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度,促进财务工作及风险管理的更好开展,逐步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执行能力。
(三)提高财务活动工作效率
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想要促进风险管理举措的准确落地,就必须要对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协调统一,以此来保证每个环节得以合理运作,这些不但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实行,还需要对企业财务活动开展一系列的监督控制,使财务相关活动得到有效规范与管理,逐步来提高财务活动工作效率。在企业全面风险内控管理中,财务风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风险类型,在全面风险内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促进企业风险目标与控制活动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规范完善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管理,以此来实现平稳向前发展。
二、企业构建全面风险内控体系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与战略目标相契合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属于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其整体框架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企业的监督框架、人员责任分配的基础上,因此想要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有序开展,就必须要注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充分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结构特点,在其全业务范围内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详细制定全面风险内控计划,并与企业的业务及业绩目标相结合,以此保证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二者的高度契合。
(二)构建体系要立体覆盖
全面风险管理的涉及领域广泛,在构建风险内控体系时,要保证具有全面性、立体性特征,全面覆盖在企业各业务环节。
从横向角度来看,全面风险内控体系构建要具有“广度”,精准覆盖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风险对策、业务监控、信息与交流等;针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常见风险类型,即: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要及时做好全面性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结合不同风险类型与影响力,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2]。
在纵向层面来看,要保证体系内容具有“深度”,深入贯彻在企业各层级、各部门中,不再以传统企业某一层面设置组织体系或职能方式为主,而是要逐步拓展风险内控管理范围,下要渗透在企业的最基本业务单元中,上要延伸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组织管理体系,清晰界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所在。
(三)体系构建要动态化、过程化
考虑到全面风险内控管理的复杂性,从最开始的风险目标设定,到后期各类信息的搜集、辨识、分析、评价等,再到后期的风险过程监督管理,要保证每个环节都要实行动态化追踪,结合企业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根据不同风险确定管理的优先顺序。
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执行流程来看,风险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自身属于一个相对动态化的过程,正因如此,企业在构建全面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时,要着重注意动态化、过程化特点的突出。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需求,保证作为内控目标明确,操作手册详细,过程监控动态化,业务流程系统化,同时事后要配套落实严格的考核工作,对整个风险活动实行全过程管控,这是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手段。
三、企业全面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的策略探讨
(一)注重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培育
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时,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经营思想与风险理念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因此企业领导层要着重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关注,树立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充分借助企业文化这一软实力,逐步将风险管理举措深刻落实到企业各业务环节中,并且各类风险都需要安排专人来进行负责。
在实践中,企业要着重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重点突出全面风险内控管理的深刻意义,逐步加深各级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确保在拓展岗位业务时考虑到该类风险因素,在风险得到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有序进行业务操作与经营[3]。
企业在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时,要灵活选用多种方式,将全面风险理念准确传达至每个员工,以此保证风险管理文化与企业的政策、业务、制度、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进而在多部门、多岗位及各工作环节渗透风险管理理念,将其逐步衍生为各级员工的工作习惯与职业态度,进而更好根植在企业的运作管理中,促进每位员工在风险管理层面积极性、主动性的更好发挥,逐步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二)强化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开展全面风险内控管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指对企业已识别风险特征展开客观分析,做出具体描述,同时对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其条件进行具体描述。
具体的风险分析要体现下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论风险隐患是否会导致财务损失,均需要汇总风险相关要素,真实反映在企业当期风险分析报告中。对于风险隐患事件的具体描述为:政策违反、违规操作、系统失效、顾客账目损失、官司、舞弊等情况。针对重要类风险事件,要充分了解其形成原因、影响、商业反应、涉及业务及金额等,均在风险分析报告中集中反映。
第二,因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营运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要从损失数据库中全面搜集关键信息,制定成统一格式,在风险报告中总结并体现。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分析应以超出某一限制的损失、与销售量或收入的总损失等作为重点,客观评定企业的不同风险隐患,结合风险实际确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第三,明确风险分析关键点,及时向管理层提供风险前瞻性评估,结合现有风险类型,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提前判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为企业管理层决策制定提供参考。在完成风险分析与评价后,对不同风险按照类别进行具体划分,根据风险出现可能性、影响程度、覆盖领域中,详细制定风险坐标图,将最终的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到其中,按照A、B、C、D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分别代表不同风险的基本特征,针对影响程度高、发生可能性大的风险隐患,要重点加强关注,着重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程度、涉及业务与金额等,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三)开展内审工作强化风险监管工作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在构建全面风险内控体系时,要突出内部审计在风险内控中的重要地位,合理设置内审组织机构,坚持以风险为导向,对企业的财务、税务、业务等活动开展系统性监督审查,防止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得到保障,杜绝信息失真现象[4]。内审人员要恪尽职守,严格按照全面风险内控管理需求,对风险执行情况进行追踪管控,做出客观评价,准确找出风险内控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适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必要情况下,可对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开展动态监督,突出内部审计的职能所在,严格把控各部门及各岗位的风险关键点。安排专人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再结合具体情况对企业的潜在运营风险展开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在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财务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推进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具体化,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内审部门要督促各部门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逐步建立起企业风险因素相关档案,整理行业市场内风险因素,为后续风险防范与控制提供可靠参考。
(四)设置风险管理组织
全面风险内控管理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系统性任务,企业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领导层、中高级管理层级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风险决策制定、风险目标设定、风险预案审核等关键任务,定期对各部门所呈交的风险报告进行审核,做好纠偏处理。
当企业运行期间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时,要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引导,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启动风险应急处理方案,保证风险问题的及时、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将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5]。考虑到全面风险内控管理的复杂性、特殊性,应在风险管理委员会基础上,成立风险审计监督小组,定期对风险内控的执行情况,开展制度化、流程化的风险审计工作,严格遵循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管控原则,切实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分析的全过程的审计监管,便于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实现风险事件的有效规避。
(五)利用信息技术助力风险内控管理
风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可控性等特点,对于全面风险内控管理具有严格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想要保证风险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企业要积极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在现代技术手段的辅助应用下,从人工操作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具体来讲,企业要充分利用ERP、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风险内控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系统与财务软件进行对接,全新增设财务分析、成本控制、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信息模块,积极落实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防控制度等,在现代技术辅助下促进企业风险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通过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促进企业各部门的互动交流,为企业决策制定与落实提供便利。以风险系统为载体,建立风险事件库,全面搜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产风险、投融资风险等事例做好系统性搜集与整理,汇总不同业务环节的关键数据信息,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便于后期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是企业运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一旦管理不当出现风险隐患,将会影响企业各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的稳定运行。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要着重加强对全面风险的关注,准确掌握全面风险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及基本要求,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全面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渗透在企业各部门及业务领域中,为企业良性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