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瑰宝
——裕固民歌
2023-09-13李凤莲
□李凤莲
裕固族是古老民族,族源可追溯至战国、秦汉时期,现居住在河西走廊中部,人口近四万。裕固族传统民歌是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着裕固族的历史演变及裕固人的生活面貌,流传至今的《敕勒歌》便是裕固民歌。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裕固族民歌进行探讨。
一、裕固族民歌介绍
裕固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居住在裕固族自治县的主要从事牧业,居住在酒泉市的主要从事农业。
裕固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有过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与众多民族进行交流融合。裕固民歌不仅包含着本民族的重要历史信息,还是研究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民族迁徙、融合进程中历史文化演变的难能可贵的样本。
裕固人民的生活是以民歌音乐文化贯穿始终的。裕固族有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两种语言,西部裕固语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语言有关系,使用西部裕固语的人们居住在肃南县西部。东部裕固语同蒙古族、土族等语言有关系,使用东部裕固语的人们居住在肃南县东部。酒泉市的裕固人基本讲汉语。裕固族本民族没有文字,一般使用汉文。
裕固族独特的文化以民歌的形式记于心,流于口,代代相传。历史的足迹、生活的苦乐、爱恨倾诉、期盼向往,反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表现出裕固人们的处世品质和美好品德。裕固族流传着一句俗语“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记;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记。”裕固人从呱呱落地的婴孩开始就在妈妈的怀抱中、摇篮里,聆听舒缓宁静的《催眠曲》;在《学步歌》的节奏下迈出人生第一步;懂事之时,便从《叙事歌》《山歌》中知晓学习;在成长道路上,无论割草、擀毡、放牧,还是成家生子,都离不开歌唱,时时在唱,事事在唱。《送葬曲》怀念裕固人的一生。民歌是裕固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表现方式。
二、裕固民歌分类
(一)地域分类法——杜亚雄
杜亚雄先生是非常著名的民族音乐研究专家,特别是对裕固族民歌的研究深入广泛,为研究裕固民歌的众多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杜先生对裕固民歌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居住地区和语言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分为西部民歌和东部民歌。西部裕固人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种,西部民歌较委婉平和,继承了回鹘民歌的特性。东部裕固人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种,东部民歌较粗犷豪放,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征。东西部民歌都有“长调”和“短调”,长调民歌基本包括牧歌、叙事歌、风俗歌等;短调民歌基本包括催眠歌、学步歌、劳动歌等。
(二)成长阶段分类法——张爱民
裕固音乐研究专家张爱民在她的著作《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中,运用成长阶段分类法,将民歌分为三个时期:(1)幼年时期,基本有催眠歌、学步歌等;(2)少年时期,基本有历史歌、牧歌、山歌等;(3)青壮年时期,基本有婚礼歌、奶幼蓄歌、垛草歌、擀毡歌、行拳歌等。
(三)历史分类法——李德辉
李德辉先生是作曲家,常年研究裕固族音乐舞蹈,组织交流演出活动,对裕固音乐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李先生根据裕固族历史发展轨迹,对裕固民歌按照历史的漫长时期进行分类。(1)漠北时期的裕固族音乐——840 年之前;(2)甘州、西周回纥时期的裕固族音乐——864 年至16 世纪;(3)定居河西时期的裕固族音乐——16 世纪至1953 年;(4)定名裕固族时期的裕固音乐——1953 年至1990 年。
(四)歌种分类法——周鸿德
青年学者周鸿德对裕固族音乐的研究可称得上“着迷”,针对研究裕固族音乐所产出的成果众多,有专著、项目、论文、竞赛、演出等,周鸿德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出歌种分类法:(1)古歌,古歌的数量很少,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敕勒歌》为裕固族16 世纪前古歌;(2)传统民歌,16 世纪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这一时期的民歌最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裕固民歌基本集中在这一时期,如《西至哈至》《萨娜玛克》《黄黛琛》等;(3)新 生民歌,时间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54 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后,音乐工作者根据裕固族传统民歌改编创作,涌现了具有裕固风味的歌曲,如《裕固族儿女庆丰收》《梦中的西至哈至》《牧人》《家园》等。
三、裕固民歌音乐特点
(一)节奏曲式特点
裕固语有一个基本特点,单词重音落在后面音节上,由此形成了先弱后强的节奏模式,如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带附点,前八分音符后四分音符带附点。由节奏延伸到节拍,节拍也多有三拍子的特点。在音乐家的记谱方式下,有散拍、单拍子、复合拍子等,即便歌曲是4/4、2/4 拍,三连音节奏型的应用也是丰富的。西部民歌与东部民歌基本相同,但东部民歌有少部分节奏是先强后弱的,如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前四分音符后八分音符。这是因为东部裕固语有长元音和短元音,第一个音是长元音就体现为先长后短的节奏型。裕固族传统民歌曲式基本为单乐段体,由一句、两句或三句等组成的分节歌组成的歌段,一般都进行反复,反复的次数由歌词的长短决定,特别是叙事曲反复多遍,如《黄黛琛》有十七段,《生肖之歌》有十二段。
(二)调式旋律特点
裕固民歌多采用五声调式、羽调式和角调式,西部民歌羽调式较多,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东部民歌角调式较多,如《学步歌》。其次为商调式、徵调式。裕固民歌的旋律紧跟随裕固语的主要音调行进,有上行旋律、下行旋律、上下行交替旋律。西部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旋律线是高起、平走、下行、上升。第一句在高音区做较长的时值,有时加花,有时直接,歌曲的形式基本由第一句发展得来,它是一首民歌的核心音调,使用摸进变化等手法不断重复。西部民歌的装饰音频繁灵巧,特别是老人唱起来奇妙魔幻,似乎在调性之外,但瞬间又拉回,这便形成了特好听、特难学的状况。东部民歌的旋律调式特点基本与西部民歌相同,但东部民歌的牧歌是长调形式,曲首由一个感叹句“斯盖”引出,整首歌曲在先短后长的节奏下悠扬开阔,长的部分自由舒展,不受节奏的约束。虽然也有装饰音,但没有西部的多和难,是在长音和长音的连接处。东部民歌具有蒙古族古代民歌的特征。
(三)演唱用声特点
裕固族民歌苍劲有力,悠远绵长。演唱声区较低,与现在普遍歌唱音域习惯相比要低三度左右,中低声区多用混声,宽厚结实;高声区多用真声,突出本身音色。歌手声音非常灵活,稳定的喉位使独特的华彩唱段随意发挥,声带与气息的配合巧妙自然,近处听磁性振动,远处听圆润荡漾。裕固民歌基本是清唱,这也使裕固族歌手天生具有调性意识,乐感非常好。大多数歌手起音较低,但也有一些歌手起调较高,这时的演唱便启用假声,中低声区与高声区的真假声互换显得方便灵活,显示出非凡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在裕固族居住的祁连山北麓也居住着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等,在各民族相互交流影响过程中,歌唱的用声方式也具有借鉴的成分。
四、裕固民歌歌词
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是裕固族人民传统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与其他草原民族一样,裕固族传统民歌有对故乡的依恋、对草原的赞美、对亲人的思念、对牛羊骏马的夸赞等。裕固族传统民歌中叙事歌《西至哈至》《黄黛琛》《萨娜玛克》具有代表性。
“我们来自遥远的西至哈至,肆虐的风沙埋掉了我们的毡房,连年的战争我们被迫四处逃亡,老人们为了不拖累远行的队伍而留下来,任凭自生自灭,年轻小伙却将父亲装在四面打孔的牛皮箱子里,父亲告诉儿子要站在高处观察路途,遇到寺院要祈祷,要和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依靠先辈的智慧我们没有消亡。”
《西至哈至》是历史故事,追寻历史足音,歌唱人文情怀,讲述美好传说。歌词内容就是一部历史史诗,歌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黄黛琛啊黄黛琛,能干的黄黛琛,父亲把她嫁到了很远的地方……黄鸭子啊黄鸭子,给我的家人捎个信吧,给父亲带上108 个字,就说我在这里‘没日子’,给母亲带上108 颗眼泪吧,就说我在这里“有日子”,要是哥哥问起我就说活不下去了,帽子戴得只剩樱子,衣服穿得只剩大襟,住着狗窝,吃着狗食,早晨留下鞭痕,晚上留下伤印……当哥哥赶来,黄黛琛已死去。”
《黄黛琛》如泣如诉地唱出了黄黛琛一生的苦难经历和悲惨遭遇,反映裕固族妇女不幸的封建婚姻。值得说明的是黄黛琛给每位亲人捎去不同内容的信封,歌词并不平铺直叙,故事曲折。
裕固族民歌的悲剧艺术震撼人心,悲剧艺术中英雄的力量鼓励人们为美好生活鼓起勇气而战斗,悲剧艺术中悲惨的结局揭示生活中的罪恶,激起人们的悲愤与崇敬之情,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与情操意识。而大家更多认识裕固族民歌还是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开始,裕固族歌唱家银杏吉斯1981年将这首民歌带到北京参加汇演,随即在全国流传开来。
五、裕固民歌的传承
裕固民歌基本取材于古代劳动生产、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音乐结构听起来简单,但学起来较难,特殊的韵律很难把握,较之东北、陕北等民歌从谱面上习得的内容较少。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考察组进入裕固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开展了收集整理采风活动,收集了一部分民歌及相关调查资料,出版了《民族音乐概论》《甘肃歌谣》等研究著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少数民族、对裕固民族音乐工作的展开,但当时的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较差,实际上只对部分民歌做了记录性工作。
198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存的普查,此次普查对裕固族音乐文化进行了采集、整理、分类,出版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初探》《裕固族传统民歌概述》《裕固族民歌选》等。2006 年,裕固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政府投资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对裕固族音乐进行摸底、统计和申报工作,挖掘整理原始民歌300 多首,出版了音像制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民歌集萃——草原上的歌》等。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在政府部门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下,裕固族民歌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学”“唱”“演”“研”的形式正在形成。收集整理的传统音乐也较多,但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研究较浅,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
如今,裕固族文字已失传,但语言还尚存,这更加凸显出具有语言功能民歌的重要性。裕固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领域,需要考察其本来面貌,再现其本质特征,挖掘其思想内涵,提炼其高贵品质。研究其众多因素的产生过程,不但对保护并发扬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研究成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裕固传统民歌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有劝解作用,可以感化人们的心灵,增进彼此间的和睦友好关系,对促进民族与社会的稳定,繁荣中华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以更高的眼界、更宽泛的视角,拓宽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更多的社会大众认识和了解裕固族音乐文化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