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研究

2023-09-13李学玲

经营者 2023年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李学玲

(松潘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阿坝 623300)

一、引言

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力度,需要完善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因此,在事业单位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针对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沟通,并对单位经营的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避免资金管理工作与单位的发展存在冲突。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资金管理是提高资金绩效的有效手段

在当前事业单位运作过程中,资金是单位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改革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因此,要完善单位资金管理体系,形成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绩效评价等,在实现资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提高单位的资金绩效,这样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解决财政资金紧张等问题,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资金应用的规模、优势等,从而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是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加强资金管理是规范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

资金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非常重要,若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势必影响事业单位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与管理程序,外部监管力度比较大,只有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工作,才能完善资金管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加强资金管理是顺应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国家对公共财政支出加大了改革与管理力度,不仅对财政支出的制度、绩效、法制等提出了严格要求,还提高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顺应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全面改革的需要,在单位内部构建资金科学分配、支出合法合规的财政支出管理运行机制,在保障单位全面发展的同时,达到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与改革的要求,促进单位更好发展。

三、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虽然政府针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颁布了法规制度,但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例如,事业单位未及时按照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造成资金管理工作不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不明确、银行往来账对账不平等问题,影响了资金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中资金利用监管不到位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在使用资金时缺乏监管意识,资金管理人员未严格管控资金的支付申请,对履行岗位职责的态度比较消极;第二,资金管理中缺乏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核查、控制不够严格,致使对资金额度方面的管理有待强化,阻碍了资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上层权力过于集中,未约束资金使用,出现了资金利用的监督管理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给予重视,构建良好的资金管理环境,以此获得理想的资金管理效果[1]。

(二)资金绩效评价管理问题明显

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要想保证各项资金得到科学运用,就要构建完善的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以避免资金配置混乱等问题的发生。事业单位加强廉政建设,能够规范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行为,从而规范资金使用。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建立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机制时,评价标准、指标等的制定不够完善。例如,侧重于关注财务指标,没有在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以及资金落实状况等方面加强约束,或者在评价方法、组织程序上优化力度不足等,均会使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缺乏时效性和完整性,无法成为资金管理的有力推手,无法保障绩效评价工作的落实,也难以对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从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实用性不足。如果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达不到要求,缺乏精细度与实用性,财务部门没有与其他部门沟通与交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使预算与事业单位的实际要求存在差距,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第二,事业单位的预算目的不够明确,预算执行工作不够严格,导致资金的使用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对事业单位因活动耗费的资金成本进行管理时,若存在管理能效不足的问题,就会导致所需要的资金成本与活动运行计划的资金支出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事业单位是非营利经营单位,因此对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在聘用财务人员时,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只要求其拥有记账、算账、核账等工作经历,即使缺少相关资质证书,也能从事财务工作,这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事业单位若缺少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就难以提升[2]。

四、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体系

为了实现财政监管建设的目标,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金监督管理制度,立足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和体系,确保科学使用资金。

1.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

事业单位要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解读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当前的工作情况,了解资金的使用动向。综合分析监督管理的范围、方法、重点内容等,以这些内容为依据形成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制度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综合性、全面性,达到规范资金使用的目的。

2.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事业单位要将资金监管纳入考核体系,凭借考核结果对是否对资金进行了严格审核以及资金是否拨付到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大惩戒力度。在发现问题时,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位,提升资金监管的权威性。

3.创新资金管控方法,完善资金监管流程

事业单位要加强日常规范,在工作实践中对相关制度进行补充、改进等,关注信息的公开性、透明度。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资金全程可追溯,形成严谨、合理的资金监管体系。将内网业务信息平台作为主要载体,打造一个交流共享、信息传输便捷的平台,形成内部、外部监督合力,使资金得到全覆盖、高效率的管理。

4.构建资金使用监察机制

事业单位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立体式实时跟踪和监控,随时把握资金的使用动向,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抽查。安排独立的部门、工作组对资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开展检查工作,在必要时还可采用实地检验的方法,全面保证资金的规范使用。

5.建立资金监管评价考核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目前的财政情况,在单位内部设置考核指标,可起到督促资金管理岗位员工充分履行职责的作用[3]。

(二)加强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在管理项目资金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提高专项资金在申报、预算、审批、使用中的规范性。项目的申报要符合我国有关发展规划内容,明晰各个项目的实施目标、预期效益等,使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合理。在项目论证上要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避免发生专项资金浪费问题。事业单位申报项目时,要将绩效目标作为专项资金使用的重要参考。在项目实施中要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监管,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进度,完成各种成本费用支付任务,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浪费问题。项目负责人应该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加强对项目的综合监管,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按时汇报至财政部门。项目完成后,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针对项目建设中的专项资金使用状况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将评价结果与事业单位有关工作人员的业绩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三)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根基,应当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首先,在重点项目运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项目的细节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在管控资金时,要对资金使用的盲区与预算管理进行控制,保障资金使用的效果与管理的质量。

其次,管理人员要完善预算编制考核制度,通过考核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定期将编制计划与汇总比较,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与管理人员都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提升资金管理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与编制工作的重视度,从根本上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与质量,保障单位的经济效益。

最后,事业单位要提升预算编制执行能力。工作人员未经同意不能更改资金使用计划,尤其是一些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资金,工作人员要对其给予重视,不能随意更改计划,有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在获得意见与相关人员的签字之后,才能对计划进行更改或调整,这样才能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事业单位在全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除了要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以外,还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均参与其中,领导层应当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站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可知,在调动事业单位各项资源时,可以增强资金使用效果,完善资金管理工作。要求财务人员主动与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沟通和交流,掌握项目的详细信息与数据,针对信息编制出合适的资金管理方案。工作人员要结合专业工作经验,在保障资金规范应用的同时,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的素质会对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应定期审查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在调查之后加入一些新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升资金管理工作水平。要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平台或者外出交流的机会,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活动,在优化和扩充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其实践能力,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还可以邀请财务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座谈会或培训会,让财务人员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确保资金管理工作高效开展[4]。

(五)建立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优化资金管理工作,发挥资金内控体系的作用,整合现有的各项资源,使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财务人员要树立内控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对项目与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在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下开展立体式防控工作。在岗位调整方面,事业单位要将不相容岗位分离,关注财务岗位,按照具体的岗位需求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以免发生交叉管理的现象。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与管理时,要确定各部分资金的性质,参考资金的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明确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对象。通过建立资金内部控制体系,为提升资金管理的实效性夯实基础。

五、结语

事业单位应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建立资金内部控制体系等手段完善资金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加强与财务人员的交流,确保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相符,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