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价格管理的影响分析
2023-09-13曹亚宁
曹亚宁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一、引言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收入减少的情况,若想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提升经济效益,公立医院必须积极创新价格管理工作,以提升价格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基于此,有必要对相关举措展开深入探究。
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取消药品、耗材加成
我国于2017年、2019年先后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公立医院无法通过药品、耗材创造经济效益,收入减少。而政府为了有效弥补公立医院的损失,推出了一系列财政补偿政策,并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二)放开部分项目价格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在非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需要基于市场进行价格调节,这标志着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综合考虑当前医疗行业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以及竞争形势,自主制定价格,政府不得对其进行不当干预。此后,我国又发布相关政策指出,面对公立医疗机构,需要对其服务项目价格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若医疗服务本身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市场竞争激烈,则应采用市场调节价。此后,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开放程度。以医疗美容项目和口腔正畸项目为例,其作为有较强个性化需求的代表项目,当前价格已率先被放开。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指出要进一步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范围,这代表药品耗材带金销售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任务》指出要深化促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处理好医疗服务价格与支付政策之间的关系,按照相关规定将调价部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三)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其中明确了各种医疗服务的实际作用,并阐明了医疗服务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截至2020年,我国各省份已基本在地方政策上实现了同国家整体项目规范的有效对接。从价格调整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地区的公立医院都针对医疗服务价格展开了一轮到多轮的调整工作,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初步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展现出了多维度、多层次及多元化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三、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公立医院价格管理的影响
(一)改善医疗服务机制
政府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初期取消药品加成以及陆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其体现的是政府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及总收入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政府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控制方面付出的努力。深化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价格的提升,而医院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可以有效补偿医疗服务成本,所以从整体上看,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并没有明显降低公立医院的总收入。与此同时,动态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能够进一步优化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结构,在其中有效融入市场因素,提升价格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对于患者来说,其在药品上的花费有所降低,报销后并没有产生更大的负担。相较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前,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就医体验得到优化,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在整体上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机制,推动了医院总体服务质量的平稳提升。
(二)降低公立医院对药品、耗材收入的依赖
我国公立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施药品加成政策,尽管这为医院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从本质上来看,其为“以药养医”机制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导致公立医院高度依赖药品、耗材收入。但在当前大力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以药养医”机制逐渐失去效能,公立医院对药品、耗材收入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以某公立医院为例,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医院药品占比呈逐渐下降趋势。2014年,该医院的药品、耗材占比在50%以上,但2021年已经降至20%左右。虽然其药品、耗材占比较之以往明显降低,但因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还涉及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所以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显著增加,总收入并没有降低。由医院管理层、医护人员等的表述可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并没有影响其收入。除此之外,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开始在提升服务质量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包括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强化诊疗效果以及加强相关技术研发等,这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三)转变公立医院激励机制
公立医院的改革必须以价格改革为基础,从内部影响机理来看,医疗服务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了公立医院激励机制的转变。在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之前,公立医院将药品、耗材加成收入作为重要收入来源,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及一线医护人员会把获取药品加成收入作为给患者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主要动机。但在药品、耗材加成收入取消之后,公立医院会在无法利用药品和耗材获得收入的情况下快速转变相关动机,转而通过提升医疗服务项目技术,优化患者就诊体验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以获得医疗服务收入。
这种激励机制的变化与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动机的转变,集中体现在制度激励传递方面。具体来看,医院的管理部门以往过于注重科室药品收入等,但如今其从公立医院各个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地编制考核方案,并突出了医院不同科室及不同部门在考核指标方面的特点。在激励机制转变的背景下,医院的晋升机制也随之调整,以往公立医院往往将经济收益作为判断医生劳动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了经济收益在其中的权重,这有利于在公立医院内部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医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价格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价格管理机制
1.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背景下的各种举措,公立医院需要加强统筹规划,从各个维度着手完善现行的价格管理机制。
从制度层面来看,公立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相关要求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针对各个环节推出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而构建更加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后续各项管理措施的平稳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规范操作行为,充分发挥其对公立医院价格管理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例如,公立医院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价格调整、医疗费用控制、费用清单、收费自查、价格公示及收费管理考核等制度。与此同时,还应当基于配套举措的管理推出包括档案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并在公立医院价格管理实践中充分落实,切实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标准化与系统化水平,从制度层面为公立医院整体运营效益的提升提供充分的支持。
2.完善组织架构
除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外,公立医院还要立足现有条件优化价格管理组织架构。良好的组织架构能够推动价格管理诸多举措的高质量落实,并保障价格管理的持续平稳推进,进而切实发挥价格管理的实质作用。基于此,公立医院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联合价格管理部门,激发财务、医务及采购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共建价格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形成多部门有机联动、监督部门独立监督的良好局面,有效执行价格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医疗机构要明确各部门承担的工作职责,采取事前控制措施,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提高各层级部门的价格管理水平,为强化组织内部运行成效创造良好的条件。
3.拓宽管理职能
深化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疗机构价格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对医疗服务价格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医疗机构若想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必须自觉主动地拓宽管理职能,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促进公立医院整体可持续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之前,公立医院的价格管理职能主要是贯彻相关价格政策,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在此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组织、领导及监督等各项事宜。改革不断深入,以往在市场调节价、特需及新增等项目上存在的价格权限呈现出逐步放开的特征,所以医疗机构需要立足当前的政策变化,基于固有的价格管理职能,不断促使自身职能朝着费用监测与自主定价的方向拓展,以保障公立医院价格管理职能的发展同改革方向保持一致,进而充分展现出价格管理的实际价值。
(二)创新管理方法,规范价格管理行为
1.强化数据监测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年度控费指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公立医院应当高效开展医疗费用监测工作,使其贯穿公立医院发展的全过程,实时动态掌握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这对公立医院整体高质量发展和运营有重要意义。公立医院应当全方位测算及分析改革前后医疗费用产生的变化,基于分析结果评价费用变化和整体运营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公立医院年度控费指标发展态势,从数据层面着手,为医院整体运营发展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确保公立医院作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切实满足其在时效性等方面的要求。
2.科学合理定价
在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的过程中,公立医院原有的收支结构会产生一定的调整,继而导致医院整体收入下降,医院的运营成本压力加大。基于此,医院应从价格管理的角度着手,合理落实项目自主定价政策,通过新增医疗服务、市场调节价及特需医疗等弥补损失,达到减轻医院运营压力的目的。价格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创新定价模式,增加定价知识储备,积极应用各种新型定价工具,在满足诚信、合法及公平等基础性要求的同时,积极探究当前市场竞争、成本变化及供求关系的实际情况,并且借鉴企业在产品定价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确保公立医院定价的合理性。
3.加强收费监管
从目前来看,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虽然呈现出逐渐放开的态势,但价格监督管理部门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构建了全新的价格监督机制,特别是医保部门的飞行检查,旨在大力查处公立医院收费不规范行为。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价格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若想有效防控各种收费风险,公立医院应当提高内部控制强度,全面监管收费行为,面向临床科室大力开展收费政策培训,针对收费行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坚决执行,切实保障价格监督管理工作在公立医院的常态化开展,提升收费的合理合法性。
4.提高业务水平
为有效满足当前医疗费用价格改革对公立医院价格管理的要求,公立医院价格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大业务学习力度,持续丰富和拓展自身的业务技能。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如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临床医学及医保管理等,不仅涉猎范围广,还有较强的专业性,这要求价格管理工作人员充分掌握上述各方面的知识,以高质量开展价格管理工作。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没有开辟专门负责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部门,各公立医院的价格管理员基本从财务和临床等部门抽调而来,价格管理工作人员知识掌握不足,严重制约了公立医院价格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在推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之后,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并主动参与到相关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当中,具体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公立医院价格管理人员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工作会议,深入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并根据政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确保其能够同医疗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相适应[2]。
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医疗服务价格变动的必要性和产生原因,进而掌握价格变动对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影响,深入探究国家政策的有关要求,对其形成较高的敏感度,以便第一时间掌握价格变化情况,妥善采取应对措施。
最后,价格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实践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面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精准把控公立医院各方面情况,在广泛学习医学、财务、统计等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和解读,并把握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公立医院管理者应当完善绩效激励机制,转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大力推广绩效管理,增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提升价格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创造条件,保障改革政策的落地成效。公立医院需要全面开展对内部职工的考核,在政府统一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绩效考核指标,并落实到一线职工身上。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机会,鼓励职工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与此同时,还要扩大内部宣传范围,提高职工对服务价格管理的认识程度。
(三)立足改革重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应用信息化技术
当前,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价格管理工作者应当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应用,以提升工作效率。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学科与专业,在新医改逐步推进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也应当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从技术层面保障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具体来看,公立医院应当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计算机技术搭建起信息化价格管理平台,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系统化的引导与支持,辅助价格管理人员实时开展费用监控工作,规范化管理各种耗材[3]。除此以外,这一平台还能供公立医院管理者和职工就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展开深度交流,以更好地解决公立医院价格管理面临的问题,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及智能化发展,这对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医疗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公立医院发展和临床诊治等领域实现了对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但这势必会增加医疗服务成本。在新医改背景下,药品和耗材的加成全面取消,公立医院收入来源减少,这迫使公立医院自行承担部分成本。要推动公立医院整体收益稳步提升,应当立足各科室的发展状况,高效开展成本测算工作,继而在价格管理中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在引进各种新设备和新耗材的过程中,价格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收费标准,并进行详细审核,以免出现高值医用耗材损耗严重的问题,从源头上规避成本浪费现象。
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当妥善处理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现阶段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方面依然使用按比例提取的方法,而在医疗服务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应当按固定资产的合理折旧计提成本。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定额管理,确保消耗定额的合理性,明确费用的分摊比例,并逐渐从原本的单向成本核算向综合成本核算转化。此外,因为医疗服务项目涉及众多成本核算对象,核算工作比较复杂,所以公立医院应当搭建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专门配置标准服务器支撑其整体运营,妥善开展成本核算数据采集及计算等工作,提升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优化现有工作流程
医院需要深入探究当前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及医疗服务成本,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原有的工作流程,在全面把控当下通胀情况、市场机制及医保控费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化价格管理支撑体系,为科学开展价格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医院应当基于成本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并使其同医院收支指标考核及医疗费用控制等有机结合,精简价格管理流程,以便更准确和及时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
五、结语
积极改进医院价格管理工作有利于应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收入造成的冲击,在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加收益。因此,医院应当全面分析市场发展情况,提高价格管理能力,为自身的长效稳定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