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思考
2023-09-13郭诗昆
郭诗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引 言
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高校管理工作过程中越来越突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细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有关条件,规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针对单位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改革提供了制度和措施指导,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高校的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为改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高等学校应当注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所以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在实际管理中不断学习,从而制定出适合高校本身的预算绩效制度体系,提高学校的绩效管理水平。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而进行的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目标为指导、以绩效控制为保证、以考核成果运用为重点,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在工作计划申报、预算编制、实施、成果运用、绩效数据发布等领域实现有机结合,成为有效推进公共财政治理变革、提升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创新措施,也是从根本上提升部门责任意识、推动政府职能转换的关键措施。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对高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资源还存在一定的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资金利用率低,各部门的资金分配合理性不足。通过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对高校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全面了解,从而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全面掌控。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做到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效连接,提升高校的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有效缓解资金中存在的问题。
(二)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
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可以将绩效管理应用在预算编制、实施与监管过程中,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活动可以及时地发现预算管理问题,对其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和管控,从而对预算管理进行不断完善,确保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都得到提升,促使高校更加注重提升办学质量和打造学科特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一)预算绩效目标不明确
绩效目标是预算执行及评价的基本条件,同时绩效目标也是预算编制的基础。高校在设置绩效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可行性再进行设定。但事实上,部分高校设置绩效目标时没有进行完整性、相关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评估,且绩效目标也普遍存在着不细化、未定量的情况,整体工作目标随意性较大,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也不足,从而造成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明显偏离现实,目标划分不正确、不恰当。
以某高校为例,在设置绩效目标时主要出现下面三个问题:首先,目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项目实际执行时完成值远远高于预期年度指标值,如科研专著、论文类设置完成值为“不少于30 篇/年”,实际完成近70 篇/年;还有的绩效指标存在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的现象,如学生资助类项目,由于设置目标时认定学生情况预估值不准确,导致项目执行率低,产生项目结余。其次,绩效目标设置不够具体,太宽泛,并没有对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没有办法将实际的实施效果反映出来,进而导致事后绩效评价时难以衡量运用。最后,绩效目标没有明确的指向,各部门在绩效目标的申报过程中,仍然采用定性描述,而相对的效益指标则成为空话、大话,因而项目的预计产出没有明确的规定,效果不理想。
(二)绩效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第一,针对如何选择绩效评价项目,当前大多数都只是针对上级部门要求的项目进行评价,尚未对校内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校内项目开展具体的绩效评价工作的关注度及重视度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对项目成本的实际预测及分析工作没有做好,甚至部分单位会缺少这一环节,导致在整个事前评估及事后的评价中都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高校认为只要不超出项目的预算就行。第三,缺少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没有对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的框架及标准,对预算工作造成了阻碍。
(三)预算编制时缺乏绩效理念
高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等,政府的财政拨款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师、学生等基础数据及定额标准等方面来进行确定,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有专门的标准。此外,除了差旅费、培训费有专门的支出标准外,其他的收入缺少有效的估算方法,因此很难准确编制预算。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高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方法进行核算,在资产折旧方面还缺少准确的制度标准。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导致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例如,某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都采用增量预算法,在编制预算时主要参考上一年的数据,这就造成了一旦业务情况有变动,将会导致预算准确性不足。高校预算编制时没有将绩效目标申报纳入预算编报范围,项目申报没有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相契合,也会导致预算执行时需要调整预算。
(四)预算监督力度不足
高校存在缺乏高强度的内部监督,在预算管理中,除了公众需要进行外部监督之外,内部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部分高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督部门,学校中各部门的预算执行的监督主要是由审计和财务两个部门来完成,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也达不到该有的效果,很容易脱离实际,因而无法及时、准确地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评价。
(五)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当前,部分高校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因此并没有将评价结果在业务活动开展上做到有效应用,造成绩效评价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此外,缺少对应的激励机制,高校中部分人员并没有培养先进的绩效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不足,没有对预算绩效结果进行全面应用,使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四、高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预算绩效目标
高校在进行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中,需要以学校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并且将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合理的绩效指标,然后对预算进行编制。在绩效目标明确后,对预算进行编制能够使得学校的各项资源及资金的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
以某高校为例,在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时,需要满足多项要求。第一,绩效目标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某高校在设置绩效目标时,同时将资金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共同参考在内,做到更加符合学校的真实情况,并且与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第二,绩效目标得以具体的细化和量化。高校设置预算绩效目标,应当将其进一步细化,尽量做到对绩效目标进行定量表述,从质量、数量、时效、成本、效益等各个方面来反映目标,遇到无法细化的目标,还可以采取定性表述,保障绩效目标有细化的具体内容。第三,保障绩效目标的合理性。某高校在设置绩效目标时,充分掌握预算管理,保障了学校内部设置的绩效目标与预算的方向是相同的,并对目标加以分析和研究,确保其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科学具体的绩效指标能够更好地为政府预算单位人员提供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方向和目标,并尽可能地消除有关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的主观随意性。第四,绩效目标需要保证全覆盖性,该学校不仅做到对学校各项经费方面进行绩效目标的全面编制,同时也对该校整体开支各方面进行了绩效目标编制。
(二)规范预算绩效评价程序
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对预算绩效评价程序进行完善,主要分为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及对结果的应用阶段。在预算绩效评价准备阶段需要对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置,并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方案,并下达到高校各个部门,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实施阶段则主要是选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对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水平进行衡量,并根据评价结果出具科学的评价报告。而预算评价结果的应用阶段则主要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进行掌握,使其不断完善,同时还能反映出高校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成立专门的组织,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绩效评价。同时,全方位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在学校内部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此外,高校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地反映出学校的绩效管理水平。
(三)编制预算时重视绩效思想
首先,需要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明确,绩效目标是预算管理的源头,所以在进行部门预算申报时,预算部门应当重视对预期产出效果的综合考量,重视各项影响因素,保障在绩效目标的制定中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从而做好源头的管理。其次,在学校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不断完善和优化预算编制,通过在学校内建立数据库,对往年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定额分配的标准。此外,还应当重视政策信息的变化,提前做好相关项目的预判,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再次,高校应当重视中长期的预算编制,部分高校跨年度的项目一般占项目支出比例较大,所以在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估一般是大于一个年度的,这样绩效目标的设定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阶段来确定,增加学校绩效目标的科学性,从而完善学校民主法治建设的预算编制,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最后,必须优化预算编制方式。当前的教育财政拨款基本上采用生均拨款加上专项拨款的模式,高校每年的财政拨款变动不大。以某高校为例,在编制预算时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方法,因为随着学校的发展,单一的编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所以某高校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互相组合的方式来制定预算,针对不同的问题选用了最合适的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四)加大预算监督力度
在预算监督管理中,高校应当重视加强内外部的监督力度,高校的财务部门应当作为预算监督的主要监管部门,对绩效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并将绩效目标作为监管的主要依据,对目标进度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对绩效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加强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需要建立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体系,建立以绩效监督为主的工作制度。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公众和新闻媒体对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形成严格的监督,提升绩效监督力度。除了以上的监督方面,学校要从自身做好信息的公开,对预算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内容进行扩充,除了要做好预算编制、执行等信息的公开。
(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一,在完成绩效评价之后,高校的绩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部门则需要在收到结果后的限定时间内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整改。第二,对考评结果进行公开,提高考评的公平公正,公开考评结果,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同时强化绩效管理的透明度,使得激励效果得以全面发挥。第三,建立问责机制,根据考评结果建立完善、高效的问责机制,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优异的部门进行奖励,而对于评价不合格的部门将会给予一定的批评。将绩效评价的实际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以此来分配来年的预算,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绩效管理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将绩效管理作为重点管理工作,从而使得资金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所以,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学校的绩效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并针对绩效管理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而确保绩效的规范性,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