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精神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进路研究
2023-09-13莫靖聪张景新
莫靖聪 陈 欢 张景新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学院,桂林 541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地方红色纪念地重温党的历史,强调红色资源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湘江战役精神是地方性红色资源,是蕴含着深厚育人能量的精神财富。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形势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载体,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探索湘江战役精神赋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湘江战役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育人价值
湘江战役精神是以重大代价为载体总结提炼出来的,其基本表述为“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作为一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实现中央红军军事目标的战役,湘江战役战斗任务之艰巨、战况之惨烈、红军战士之慷慨赴难等,都注定了其价值不仅限定在一场战役中。将湘江战役精神的基本内涵凝练为三句话、十二个字,高度吻合实情,人民广泛认同,充分且准确地体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忘死、向死而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气概。八十余载时光飞逝,站在新的历史交汇处,湘江战役中展示的精神力量值得传承和发扬。如今,湘江战役精神已经成为广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它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湘江战役精神的内涵
从红色资源的分类上来看,湘江战役精神属于非物质类红色资源,是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红色精神,其内涵不仅体现在固有的特质上,还体现在所涵养的时代精神上。
第一,勇于胜利的湘江战役精神体现于敌我力量悬殊战况下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不仅在部队人数上差距较大,部队装备也是天悬地隔,国民党部队武器齐全且精良,中央红军却连最基本的战斗武器配置都不齐全。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精神力量是强大的,面对实力悬殊的形势,红军战士没有退缩妥协,而是越挫越勇,勇往直前,如果没有坚定信念,不可能最终胜利达成渡过湘江的战斗目标。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处,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深刻理解湘江战役坚定信念、勇于胜利的精神内涵。
第二,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体现于红军战士把生送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的无私奉献。牺牲是一种慷慨赴难的无所畏惧,更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中央红军成功渡江后部队折损过半,战斗中红军战士随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却没有人退缩,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又冲了上去,前仆后继、无所畏惧,正是红军战士用必死的信念、血肉之躯,为中央纵队顺利渡江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存在各种牺牲的可能,当利益冲突舍小家为大家时,需要深刻理解湘江战役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内涵。
第三,勇于突破的湘江战役精神体现于直面强权,敢于纠错、反思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从选择长征开始,到造成湘江战役凶险局面的正是“左”倾路线方针,也正是湘江战役的惨烈付出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错误路线的危害,必须直面“左”倾领导的问题,及时纠正,才有了遵义会议挽救中国革命的突破。不回避问题、勇于改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永葆活力、自我净化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将不断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也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深刻理解湘江战役直面问题、勇于突破的精神内涵。
(二)湘江战役精神的育人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要切实肩负“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时代任务,这一嘱托为高校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提升育人实效、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作为地方性非物质类红色资源,湘江战役精神有着值得深度挖掘利用的育人价值。
第一,湘江战役精神有助于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供方向保障。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理想信念决定着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前途。湘江战役精神蕴含鲜明的红色基因,将其进行弘扬和传承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内生动力,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使命感和担当感,敦促高校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湘江战役精神有助于培育高校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思想保障。湘江战役精神的核心内涵强调的就是处在逆境中个体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成长道路上都少不了坚定的意志品质。高校大学生有了坚定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上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成长的养分,做到自律刻苦,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作风,无论未来肩负何种职责使命,都能坚持一往如前,不轻易放弃。
第三,湘江战役精神有助于培育高校大学生的作为意识,提供行动保障。湘江战役精神就是围绕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共同目标,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用青春血水换得国家长久发展、人民幸福。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练就过硬的理论水平,还要善于实践、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愿意努力奋斗,奉献青春年华。
二、湘江战役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契合性
(一)价值层面的契合:坚持正确方向,树立崇高信念
湘江战役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是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在面对强敌时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他们正是坚持了初心和使命,才得以保存中国革命的火苗,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传承,新时代赓续湘江战役精神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不仅需要培育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注重培育正确且崇高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赓续湘江战役精神并融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让大学生在正确的创新创业道路上拼搏努力,充分体现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湘江战役精神的培育让新时代大学生体悟到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这是需要大学生学习并传承的。由此可见,湘江战役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价值层面上契合,旨在坚持正确方向,树立崇高信念。
(二)目标层面的契合:坚持开拓进取,培养优秀品质
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传承湘江战役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符合社会发展和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弘扬湘江战役精神能对创新创业教育起积极作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现出经济社会对高校不断的发展需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转变的有力支撑点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源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大量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人才未来要得以长足发展,核心在于个人品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正确的思想引领。由此可见,湘江战役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目标层面上契合,旨在坚持开拓进取,培养优秀品质。
(三)形式层面的契合:坚持显隐结合,贯通教育形态
湘江战役精神一方面以显性的物质红色资源为主要学习内容,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向学生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等;另一方面通过讲述湘江战役的历史故事,在此过程中强调精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精神教育来启迪思想、震撼心灵,让学生感受湘江战役精神的伟大,传承湘江战役精神。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一方面依托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显性知识教育内容,向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的理念意识、方法技巧、管理运行、政策法规等理论性内容,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各项隐性综合素质,又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能力。由此可见,湘江战役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形势层面上契合,旨在坚持显隐结合,贯通教育形态。
三、湘江战役精神赋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路
(一)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融入湘江战役精神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融入湘江战役精神的切入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理论层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程体系改革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应该准确立足区域红色资源优势,把握办学特色,深度挖掘湘江战役精神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质,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湘江战役精神的有效衔接。首先以湘江战役精神培育为先导,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全面注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充分受到鼓舞和感染,明晰湘江战役精神传承的本质。其次是全面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组织,注重将湘江战役精神支撑与创新创业价值相联系,依靠案例导向、问题导向教学法优势,以湘江战役内容为主轴设计创新创业课程的策略,提高湘江战役精神在创新创业心理成本中的比重,以实践性体悟为目标,注重学生体验感,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供精神动力。最后要将湘江战役精神作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分离湘江战役精神为更具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拼搏、信念、忍耐、担当的传统红色要素,与专业课程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融合,以湘江战役的故事为载体,着重解读湘江战役精神中的人文、思政、道德等内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运用专业回报国家、社会的使命感和担当感,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衔接,让大学生自觉践行勇于突破创新创造的职业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养成中锤炼湘江战役精神
实践活动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试金石,现如今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非常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受挫问题,在社会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会放大凸显受挫能力。首先,强化湘江战役精神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心理辅助,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增强面对突发情况的处事意识,养成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的心理素质,开发湘江战役精神强化创新创业意志品质教育独到效能的路径,引导大学生自觉调整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注力并获取解决毕业去向落实问题的精神力量,保证大学生在实现创新创业目标的同时又能获得心理满足感,达到创新创业的高阶状态。其次,影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因素还有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深度是湘江战役精神顺利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度的关键指标,组建一批具有攻坚克难的湘江战役精神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素养的示范引领,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教师情感输出的作用,以形成深刻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发展的榜样力量。最后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切体悟红色精神的力量所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高校可以利用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党团实践等形式让大学生自我感悟红色情怀,自我内化红色力量,从而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创新创业道路上保持一如既往的动力和信念。同时,高校应该大力开展“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红色之旅”赛道,通过红色路径帮助大学生设计创新创业方向,锤炼大学生湘江战役精神意志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支持大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行为。
(三)在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中弘扬湘江战役精神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会接触大量多元化思想和观念,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带有国际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高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筑牢抵御不良文化和思潮的防护墙。因此,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将湘江战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这一隐性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湘江战役精神作为广西革命的传播范围广、群众基础牢、教育导向清的精神文化之一,在广西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具备情感接受的先天条件。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是精心打造人文景观,悬挂湘江战役故事墙,竖立人物群雕,通过视觉符号赋予校园实物景观精神象征;二是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借助融媒体形式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接受度,通过短视频、微信、广播等媒体平台宣传湘江战役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自觉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三是定期邀请湘江战役红色教育基地联合举办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等,创造创新创业红色领域品牌价值,建立好由创新创业活动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平稳过渡机制。总之,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各类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通过丰富的载体形式,寓教于学,使湘江战役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结 语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国家发展的战略号召。红色精神教育传承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引领的主要途径,湘江战役精神承载了革命先烈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湘江战役精神赋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诉求,又契合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维度,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