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2023-09-13战宇
战 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哈尔滨 150001)
引 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政府采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采购方式、采购对象、采购需求等方面。高校政府采购同时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合同履约等风险问题。因此,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至关重要。
一、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及风险问题的表现
(一)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殊性
1.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
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一般有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几种方式。相对于其他政府采购,高校政府采购更注重品质、服务、技术等因素,因此更多采用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2.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对象
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对象主要是教育教学设备、科研仪器设备、文献资料、办公用品、设施设备等,这些采购对象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
3.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需求
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需求具有突发性和周期性。突发性需求主要包括灾害应急、项目突然变更等;周期性需求主要是根据高校学年、科研计划等确定的需求。
(二)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及风险问题
1.内部原因分析
高校政府采购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来源不对称、信息收集不全面、信息公开不透明等。高校的采购工作主要由财务处、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共同组成,因此信息来源不对称较为常见。同时,高校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限,无法完全了解产品的性能、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导致信息收集不全面。此外,一些高校采购公告不够明确、公开度不够高,也导致了信息公开不透明。
高校政府采购合同履约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约定不清晰、验收标准不明确、合同履约监管不到位等。由于采购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有时合同约定不清晰,难以明确双方权责;验收标准不明确,则可能导致采购到的产品不符合要求;合同履约监管不到位,则可能导致供应商不按照约定时间和质量交付产品,甚至出现欺诈等违规行为。
2.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高校政府采购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商业信誉等。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影响高校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和流程,导致采购人员对新政策法规理解得不够充分。市场竞争加剧,则可能使一些供应商为了争夺订单,采用不正当手段竞标,导致合同履约风险增加。商业信誉的好坏,则可能影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而增加合同履约的风险。
二、目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机制的不足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是一个主要问题。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适用于高校政府采购,但是这些法规无法完全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高等学校的政府采购主要面向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相对于其他政府采购领域,其采购需求更加特殊,需要更多的定制化和专业化服务。因此,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需要有专门的法规进行规范,以确保采购工作的公正、透明、合法和安全。
(二)采购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高等学校政府采购的风险防范机制还存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由于高等学校采购部门组织结构复杂、人员数量众多,加之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导致采购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一些高校在采购流程中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信息不对称、合同约定不清晰、验收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增加了采购风险。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采购部门可能会放松管理和监督,甚至存在不作为、失职等行为。
(三)缺乏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政府采购的风险防范机制还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政府采购涉及专业知识的运用,需要采购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然而,当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领域中,一些采购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准确判断产品性能、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加了采购风险。此外,由于高等学校内部行政管理和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可能存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行为,增加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机制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
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对于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在采购过程中,政府采购法规和规范是采购人员进行决策的基础,而且也是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交流和沟通的重要依据。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不仅可以规范采购流程和标准,还可以有效防范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可以明确采购流程和标准,规范采购行为。政府采购法规和规范通常包括采购方式、采购程序、招标范围、招标条件、评标标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制定这些规范,可以规范采购流程和标准,从而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范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规行为。
同时,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可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纠纷和争议。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风险和争议,如招标文件不明确、招标条件歧义、评标不公正等。通过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就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点进行预测和解决,从而减少纠纷和争议的发生,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可以促进采购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政府采购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对于整个采购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完善的采购法规和规范,可以促进采购市场的规范化,防范市场混乱和不规范的行为,从而推动采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采购管理和监督
加强采购管理和监督是防范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学校采购管理部门应建立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制定详细的采购流程并严格执行,确保采购工作的公正和透明。同时,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降低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高等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详细的采购流程,对采购环节进行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保证采购流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从而降低采购风险的概率。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还可以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人员是采购流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采购工作的质量。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助于降低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采购人员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采购法规、采购流程、采购标准、供应商评估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定期考核采购人员的工作表现,可以发现并及时纠正采购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不合理行为。高等学校还应加强对采购合同的履约监管。采购合同是采购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采购成本、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采购合同的履约监管,能够防范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保障采购成果的质量和效益,应建立健全合同履约检查机制,对采购合同的履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防范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高等学校采购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各采购部门和供应商的信息交流,确保采购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应加强对供应商的信息评估和管理,选择具有良好商业信誉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从而降低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信息共享是防范采购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学校采购部门应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方便采购部门和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供应商评估是采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信用评估。通过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选择具有良好商业信誉的供应商,从而减少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高等学校还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和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了解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情况,从而减少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
(四)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
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防范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的基础性措施之一。高等学校应该为采购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鼓励采购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应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确保采购人员具有较强的采购专业素质和能力,以降低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的支撑。高等学校应为采购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良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提高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高等学校可以建立专业采购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多种培训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以帮助采购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为了确保采购人员具有较强的采购专业素质和能力,高等学校应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可以发现和纠正采购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不合理行为,同时还可以鼓励采购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应涵盖采购流程、采购法规、采购标准、供应商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从而确保采购人员具备较强的采购专业素质和能力。高等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激励采购人员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设立优秀采购员、优秀采购部门等荣誉称号和奖励,激励采购人员积极参与采购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供应商评估和管理
加强供应商评估和管理是防范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高等学校应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度、产品质量等进行全面考核,从而筛选出具有优良商业信誉和优质产品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同时,应建立供应商管理机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其遵守合同约定和履行义务,以减少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度、产品质量等,是确保高等学校采购质量和安全的基础。高等学校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具有优良商业信誉和优质产品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评估应该覆盖供应商的注册资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内容,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高等学校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安全和合法,应建立供应商管理机制。供应商管理机制应包括合同签署、供应商履约监管、纠纷处理等方面内容,确保供应商履行合同义务。供应商管理机制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不良的供应商进行警示和处罚,以保证供应商的履约质量和稳定性。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高等学校应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降低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
(六)加强采购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
加强采购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是防范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的必要手段。高等学校应制定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确保采购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结 语
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法律法规、采购管理和监督、供应商评估和管理、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综合的应对。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及其风险问题的表现,以及防范措施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专门的法规、加强采购管理和监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加强采购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采购风险,确保采购工作的公正、透明、合法和安全。高等学校应该加强采购风险防范的意识,全面贯彻上述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购风险防范水平,以更好地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