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3-09-13孙虹丽

活力 2023年7期
关键词:权责会计制度财务会计

孙虹丽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 地质队,池州 247000)

引 言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亟须改变,从而确保单位财务健康。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原本的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与当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不相符,无法帮助事业单位在当今市场环境中进步。如果事业单位一味地实行陈旧的会计管理制度,将会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止步不前,直至被淘汰。改革政府会计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推进事业单位在未来发展中越来越好。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基本内容

对于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首要步骤就是先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体系,方便后续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岗位职责分离,避免因为工作内容分割不清楚影响了整个财务体系管理。因此,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建立全面的、完整的政府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发展,是基于事业单位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需要。

(一)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

因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如果采用统一的管理制度容易出现不适用的情况,对二者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家”,在满足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又同步兼顾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需求,对规范和提升政府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适度分离”是指让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功能分开,提升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化有效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也能使政府会计主体的权益得到保护。首先,在同一个会计制度系统内区分财务与预算会计的双功能,财务会计主要核算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这五个方面,而预算收入、支出、结余这部分则需要预算会计进行处理;其次,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发生变化,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预算会计则是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最后,就是通过形成两份报告的方式汇报:财务会计形成财务报告,预算会计完成决算报告。

当然,所谓的“适度分离”并非完全分离,二者之间必然还是有衔接部分的。在管理制度体系搭建上以会计类为基础,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相互协调,虽然预算会计在后续的工作内容上更多偏向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二者间的平衡,而财务会计则是更加重视费用和政府收入的编制管理,但在同一个会计管理制度系统内,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预算报告与财务报告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共同反映政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情况和内容。

(二)将事业单位原有会计制度统一化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背景,为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效率,根据相关的《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不同行业性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根据对应的管理说明,正常情况下针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在会计管理制度中针对同类的业务内容在共性事项上实行同样的处理办法,将会计处理标准统一化,能够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财务信息整理、查阅,对政府汇总各事业单位提供制度基础。

同时,搭建具有时代色彩的创新型政府会计管理系统,能够帮助政府与地方财政、国库系统完美对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引进更是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因此为了促使预算会计核算和政府会计二者的共同发展,对会计预算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不仅在政府收入、结余中进行预算工作,在政府负债、资产、净资产、预计费用与支出等方面都需要财务会计预算工作。和过去的政府会计不同,如今的会计预算模式中多了收入和费用两个模块的内容,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况进行更真实的反馈。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

过去的政府会计制度管理中,并未对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会计工作准则和岗位职责内容进行制定,在《政府会计制度》中根据财务会计发展需求引进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内容设置和职能说明中加重强调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在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上增加了收入、费用这两个要素,并要求根据引入的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核算,同时增加应收和应付的内容。尤其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方面,要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合理化管理,包括成本和在一定使用年限后的折旧摊销,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减值,完成预计负债、待摊和预提等费用处理。

强化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财务会计职能,在权责发生制度的引导下,能够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管理标准和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使其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吻合。基于这样的过往背景,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可以针对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情况,深入了解会计的要素和定义及职责标准,并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一)政府会计制度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工作的方向还是放在宏观经济与预算管理上,但随着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财务的预算管理,还要接受公众的责任监督,并进行公共服务绩效的评估。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要想转变到权责发生制,就要强化公共的受托责任,对民众全面反馈政府实际的经济情况,做好资源的配置环节,提升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容质量。当然,政府制度需要慢慢转换,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等到时机成熟、条件契合的时候,再全面执行权责发生制。

(二)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

事业单位在我国会计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财务会计领域的工作,对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明显作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包含有国库支付制度、政府收支管理等,在践行改革措施之后,可以有效避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的问题,让事业单位的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犹如一抹新绿,给缺乏生机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带来新的契机,并以此为撬动点激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预算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的重点,但一味地关注预算管理工作容易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生,比如因为重视投入但轻于管理,在执行管理过程中使资金预算变得不合理,还会导致政府绩效方面发生变动,使当下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对于公共事业有了更多的关注度,这就间接地强调公共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国情的管理制度,将成为对市场经济现代化国家最基础的要求。

(三)政府会计改革在未来的重要性

如今,编制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国际公共财政管理主要的手段,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国际上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在实行改革,这也就是说,会计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公共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也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政府会计要提高经济活动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为绩效管理提供有科学依据的信息支持,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应用正是基于此。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正在建设的国际公共部门资产数据库,强调希望我国能够提供相关的数据。因此,加快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践行编制权责发生制,不仅对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巨大优势,也可对外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压力倍增

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来说,首先受到影响的一定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和优化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发展,帮助单位基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在会计制度改革中,是对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整合优化,根据单位的特点和性质及会计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也实现了教育、科、文等会计制度的统一化。会计制度是基于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基础保障,对在全国超过110 万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来说,政府进行会计制度改革也就要求他们在未来开展工作时,将要根据新的工作准则和制度进行会计实务工作,同时在思想和思维上进行更新,从陈旧落后的管理制度中脱离出来,迎接新的管理制度,也是迎接新的未来。

当然,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也会给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预留一段过渡时间,帮助他们更好、更全面地接受和理解新的会计制度。这是因为当事业单位性质发生变化时,尤其是权责发生制度本身对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就更高,所以要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过渡和学习。

关于制度改革,最害怕的不是理论和制度的创新,而是有没有人敢去实践和执行,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人去实践,怎么知道目前的改革措施、制度是否适合?怎么才能知道这次的改革是不是真理?所以,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内容出来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要害怕烦琐,而是应该迎头而上、积极面对。针对烦琐的情况,可以准备两份财务核算报表,其中一份根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需要整理,按财务的实际要求来;另一份则是将重点放在会计预算管理这方面。在权责发生管理制度下,核算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同时兼顾成本的核算工作,如此才能满足当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不同于过去的财务人员只要掌握预算会计核算要点,就能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谋得一席之地。

(二)确保财务信息对外公开的透明化

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管理财务活动内容,对政府和事业单位来说,都是践行会计制度改革和财务管理工作优化的最终要求,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都是单位内部自身进行调控和管理,缺少外部的监督管理环节,很难使得管理制度与市场竞争,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都留存于表面,实际上财务管理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内容去制定,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不大。

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加持,民众对于政府的财务情况也有很高的关注度,要求政府对财务信息进行透明化公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是政府赢得民众信任的关键。因此,政府通常会使用财政年报的方式对事业单位财政情况对外披露,满足民众行使监督权。尤其是对于公共财政系统来说,事业单位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当事业单位公开的财务情况越明晰、越多、越大方就越能厘清问题,也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和活动都处于制度和准则之内,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及透明化。

(三)促使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是人员支出部分的预算。在过去,人们对于财务管理的预算核算工作没有清楚的认知,没有对财务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率提出要求,因此在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为权责发生制度,费用和收入依据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开展工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开展收支配比,需根据数据进行整体化分析,对日常财政绩效进行综合性、客观性的评价。在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后,就不能把当期费用做完成支付的标记,更不能按照当期费用来进账,避免出现资金被占用的情况。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在支出管理中要贴合实际,确保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也保证了政府部门在提取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时更加便捷和准确。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管理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代化起着推动作用,能够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价值和判断预算项目绩效评级的可行性,并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推动事业单位资源财产配置规范

在过去未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许多事业单位对于资产配置长期处于不合理化,资金投入安排、资产折旧等都被忽视,或没有开展这一环节的工作,这就导致资产的配置和运行之间的维护成本的钩稽关系不符常理,无法成立。除了医疗系统这类特殊的事业单位有进行定期的设备、医疗器械等折旧摊销报废外,并没有其他事业单位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对资产配置情况提报分析,虽然制度上有要求单位对内部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做登记,但实际上制度依然只是挂在墙上,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

但政府推行会计制度改革后,能够通过计提折旧摊销的方法,更好地维护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情况及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将资源需要落到实处,避免因为执行的问题导致资源被闲置浪费,会计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避免这一类问题,并且也会让成本分析更加规范,报表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帮助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科学化、合理化。

结 语

政府进行会计制度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优化率,以及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能力,更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而做出的调整。虽然会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但正所谓“挑战等于机遇”,事业单位追求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变成了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和收支管理模式都受到了影响,事业单位也就无法再脱离于市场独立发展了,而是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进行有竞争、有淘汰的发展,也更能在市场中博得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权责会计制度财务会计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农田水利条例》“上线” 权责明确更利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