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思考

2023-09-13李楠楠田小萍

活力 2023年7期
关键词:革命思政精神

李楠楠 胡 凯 田小萍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珠海 519041)

引 言

习近平在2021 年5 月16 日出版的第10 期《求是》发表重要文章表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革命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中华儿女摆脱战争贫困、走向繁荣富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革命精神成为大学生日用而不自觉的精神养料,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使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一、革命精神的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忘我奉献的革命英雄人物,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就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之中。革命精神最早的表现是以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为国家探索出路、追求真理,以及宣传科学、民主之中所形成的“红楼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上没有足够的枪炮,红军战士可以利用竹钉、大石头、大树段等打退敌人的进攻;在延安时期,从一把镢头到一支枪都是八路军战士自己生产的,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锐不可当的大无畏精神、去伪存真的实事求是精神、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气概、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伟大的革命斗争智慧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带领人民继续发扬革命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内容:“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革命斗争精神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经济领域,随着我国一步一步踏入世界舞台,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谱写改革开放的伟大篇章。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对革命精神的坚持和传承。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战争史结束了,但革命精神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发展而生生不息,激励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勇向前。因此,革命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现。无论内涵如何变化,革命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前进的风向标,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革命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良好品格的重要资源,是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修担当、炼胸襟”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高校要明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用革命精神教育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大学生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有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四大”

百年党史的各阶段、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内容,表现出无数共产党人坚守信念和一心为国的大局意识,凝聚着共产党人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对大学生坚定理想、明确目标、培育正确三观和塑造优良品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把革命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大志”,坚定理想信念;明对党忠诚、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之“大德”,锤炼个人品质;成知识渊博、实践丰富之“大才”,练就过硬本领。大学生只有在深刻领悟和践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的基础之上才能“担大任”奉献祖国。讲好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内涵,让大学生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弘扬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铸牢理想信念,和革命先烈一样报效祖国,把爱国爱党刻进自己的DNA 里,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青年。

(二)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做到“六有”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我们就有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样不畏生死的革命烈士,也有为了祖国安全默默无闻奉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还有焦裕禄这样“心中只有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行动有担当,所以才能不计个人利益,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当代大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为大学生武装头脑提供了新的理论知识,让革命精神成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防腐剂”,增强他们的信念担当意识。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学习革命精神中蕴含的好品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强化责任意识,把自己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国家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担负起实现建设祖国的重任,做符合时代要求的“六有”大学生。

(三)有利于大学生努力践行“四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表明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祖国和人民装进心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学习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因为在百年征程中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扎根中国大地,能发现人民疾苦,听到人民心中的期盼,始终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真切感受人民的生活。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大学生自觉用革命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报国之行,放眼祖国大地,立足脚下,把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化作为前行的动力,珍惜时代机遇,在青春奋斗中回报祖国。

三、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新的血液,是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的必然要求,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将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

(一)更新教学理念,用好革命精神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是革命精神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其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成效。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建设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清楚认识革命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中的历史地位,明确革命精神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全校思政理论课相关课程教学,高校党委应带领教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将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具体教学由各思政课教研室协调操作,确保革命精神教学有所保障。二是高校应结合自身历史和特色,设置革命精神专题课程,每一学期选取一部分革命精神谱系中的精神进行专题讲授,在传承革命精神、宣传革命历史的同时,也为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提前做好准备。三是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自身也要扎实掌握革命精神的理论,创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能力,还要及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学习优秀思政课教学案例,思考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搭建起共同学习、讨论的培训平台,加强思政教师之间的联动,打破学术壁垒,分享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用科研带动教学。

(二)丰富教学资源,用活革命精神

一是现有的高校思政课课程教材中,教材内容应从不同角度凸显革命精神的引领作用。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大学生在新时代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顺应时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从现实角度用革命精神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

二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更加的活泼、自由、形式多样,更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的风采。“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有校内活动,还有校外实践。通过“思政小课堂”学习有关革命精神的知识,要想实实在在为学生所用,就要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检验学习结果,用实践教学把大小课堂连接起来,抓住两个课堂的不同教学重点,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高校和社会加强合作,联合推出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学校联动本地红色文化博物馆、研究机构等,带领学生到校外各种各样的实践场地,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小课堂多学多问,在大课堂多看多用,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走访、调研,利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革命精神教学实践活动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互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革命精神“活”起来。

三要利用网络教学优化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方式。现代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好“慕课”等全国大学生通用学习软件,既能学习全国优秀的思政精品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也能方便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疑问。但是目前网上存在的一些革命精神视频,内容不真实,或者讲解中存在不恰当的用词等,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了解真实的革命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托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利用权威教学资源,帮助大学生纠正错误理解。

(三)完善教学评价,用对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检验革命精神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的必要环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开展对革命精神融入教学的针对性评价。一是不仅要制定将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专门评价标准,还要将其置于思政课整体性教学评价中,进行全面的评价。从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理论知识的把握、实践或学习能力的提高、价值导向及教师教学和科研等能力进行评价,参照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设立不同级别的融入评价标准,随机选取一个标准,通过访谈、问卷等各种方式进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二是将“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外,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价,如思政课名师、先进人物等个人或宣传、学工等部门,从第三方角度从课堂教学到教学结果全过程给予客观、真实的评价,使得教师和学生明确目前的学习情况。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具体的实践任务,如围绕某一革命精神开展微视频拍摄、与专业相关的演讲和宣传等,在实践展示中能够检验大学生是否真正学懂、学通。

结 语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产物。将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用革命精神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获得感,凝聚大学生奋进力量,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推动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革命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