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
2023-09-13陈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陈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发生骨折,但小儿骨折与成人骨折有一定区别。骨折后的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护理问题,影响儿童骨折愈合速度,增加护理难度。因此,下文对小儿骨折的常见护理问题进行科普。
1.患肢疼痛
小儿出现患肢疼痛主要发生在骨折损伤早期,软组织出血肿胀而出现骨折处疼痛症状,这一症状在护理过程中非常常见。护理时要对小儿定时巡视,2 小时左右观察石膏或者支具固定的松紧度,一般以可伸入1 个指头为宜。检查骨折肢体是否存在严重肿胀等情况,引导儿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并对肌肉实施缓慢舒缓活动,如做握拳运动、脚趾活动等,能够有效促进静脉回流,降低患肢肿胀的情况。如果是正常反应性疼痛,可以运用药物以及48 小时内冷敷等物理疗法进行护理。
2.体温升高
小儿出现骨折损伤后形成血肿,当血肿吸收后易引起吸收热,一般是37℃~38℃,而开放性骨折损伤后,由于污染严重或者处理不当引起感染,常出现39℃以上的高热。如果骨折后的正常吸收热导致体温升高,可以不进行降温措施。但是如果温度高于38℃,要检查是不是存在伤口感染,给予相应的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的护理方式,并且要实时观察小儿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情况。
3.排便异常
小儿出现下肢骨折后会长期卧床,并且实施相应的牵引治疗。因此会造成小儿运动量减少,并且心情焦虑,同时不愿饮水以及吃东西,这样会造成小儿出现排便异常的问题。这种问题一旦出现会导致小儿肠蠕动减慢,造成便秘,如果长期不进行排便,还会引起肠道堵塞等情况。对于这样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小儿足够的耐心,并且细心地对小儿进行开导。在饮食方面,要给予小儿大量的蔬菜以及水果,然后多食粗粮。即使小儿没有相应的排便意向,也要定时让其试着排便,如果小儿日常生活中存在便秘问题,护理过程中可以让其服用蜂蜜,或者对其腹部实施以肚脐眼为中心的顺时针按摩等,促进小儿排便。如果说小儿排便过于困难,可以给予少量缓泻剂,使其能够正常排便,从而保障大便通畅。
4.缺乏功能锻炼
由于小儿年龄相对比较小,因此在骨折早期,会由于疼痛以及害怕拒绝进行功能锻炼,导致后期功能锻炼的难度增大,减慢恢复正常功能的速度。骨折后期由于疼痛有所缓解,儿童天生好动,并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损伤,从而影响骨骼愈合。对于这一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儿童加强安全教育,耐心指导,使其能够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在小儿骨折后,由于自理能力差,语言表达有所欠缺,照护人员要详细了解儿童的骨折情况,然后实时观察其反应。对于小儿的态度要更加和蔼,引导小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小儿骨折尽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