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09-12徐小玲阮帅邹玉萍
徐小玲 阮帅 邹玉萍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江西康宁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精神症状、日常生活功能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2组SDSS、BPRS、SAS、SDS和AL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DSS、BPRS、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ALD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社会功能缺陷及临床症状体征,在提升依从性的基础上使其日常生活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行为障碍;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8-0099-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8.031
精神发育迟滞是精神类疾病的常见表现形式,主要以行为障碍、智力缺陷、自理能力减弱、发育不成熟为主要表现[1],患者多存在较强的攻击性、妄想性、意识障碍及强烈的破坏性,因其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极易引发精神障碍,使患者生活能力下降。因此,临床为缓解患者不良症状,提升其生活能力,多以教育为主,药物为辅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2]。随着临床康复医学、生物医学、遗传学的发展,临床逐渐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3]。本次研究主要讨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江西康宁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0.23±2.0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29.52±2.21)岁。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临床诊断[4];②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病程>1年;④存在不符合年龄的幼稚行为。(2)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②合并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用药干预、病情监视等基础护理措施。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支持与鼓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的发生机制、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等,纠正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帮助其正确了解和看待疾病,继而提高其健康意识,并强调长期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过程中,需降低语调,放慢速度,与患者形成有效交流。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提供书籍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文化程度开展心理护理,使情绪得到放松及调整,化解其心理危機,降低精神压力对躯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获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然后耐心引导患者讲述内心真实想法,认真倾听并及时予以情感支持、精神鼓励等,引导患者将心中的矛盾、冲突等宣泄出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同时,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指导掌握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开展社会、生活、职业等方面的训练,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尽早融入正常的社交活动。①行为训练:首先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如打扫卫生、穿衣、修剪指甲、整理房间及床铺等;同时展开精细活动训练,如夹玻璃球、刺绣等,30 min/次/d。②思维能力锻炼:鼓励患者看听电视,并进行内容复述,提升患者语言能力及沟通能力,以此提升其思维能力,促进精神发育。(4)精神护理:安排专人守护患者,避免其因躁动和兴奋发生坠床、撞伤、自伤等不良事件。若患者行为退缩或卧床不起,护理人员应分析其卧床原因,采取合理方式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其下床活动。此外,因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可能出现不合作行为、暴力行为或攻击行为等,护理人员必要时可遵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可顺利开展。(5)预防攻击行为:该类患者极易与人发生冲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需监测和预防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攻击行为。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排解其不良情绪,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存在攻击行为倾向的患者,应加强早中晚时间段的病房监管,可通过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并消耗其体力,从而预防暴力行为。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6)预防自残行为: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改善病房装置,切勿存在锋利、尖锐等物品,并避免病房满员居住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存在自残行为的患者的监管,并在护理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患者出现自残行为,造成不良后果。针对过度兴奋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其安排至安静环境中,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7)预防出走: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地与患者交流,动态掌握患者心理状况,消除其出走想法,并提高其对疾病和出走行为的认知。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深层次沟通,一方面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看护能力,一方面降低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概率。提前做好患者出走应急计划,制定患者可能存在的出走动向及相应预防方案。(8)其他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食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尤其是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以此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患者的起居时间,为其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不良情绪诱发因素。
1.4 观察指标 (1)社会功能: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该量表包括职业工作、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家庭外的社会活动等10个项目,每项评分范围0~2分,无缺陷0分,严重缺陷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2)精神症状:在护理前后,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该量表可根据患者口头表述和临床症状观察情况等评估康复效果,总分为0~126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效果越好。(3)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4)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5]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独立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翻身、行走和上下楼梯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0~10分,完全依赖0分,完全独立10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依从性:由该院自制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评价,完全依从:具有较强的遵医性,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部分依从:选择性遵医,针对治疗及护理部分主动参与;不依从:未达上述情况。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DSS評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BPRS、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BPRS、SAS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BPRS、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ALD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A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ALD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的自控能力差,难以控制内心情绪,易焦虑、易急躁、易怒,因此常存在自残行为及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 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正常的生活及日常需求。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可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全面干预,具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以此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良情绪,提升其自我行为控制能力[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提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通过支持与鼓励、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掌握患者情绪变化,重点关注患者的需求与情感,注重其心理和情绪问题,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帮助建立治疗信心,提高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干预后BPRS、SDSS、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林婵娇[8]研究结果基本符合。由此可见,该护理方式能够缓解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究其原因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开展康复训练,其中包括行为训练与思维能力锻炼,通过有序且持续性的锻炼,能够纠正患者错误的思维和行为,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以此提高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获得良好的社交能力,更早地融入正常社交活动,进一步提升社会功能;同时,给予精神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躁动、兴奋,加强专人看护有助于避免患者发生对身体有危害的行为,从而最大化改善精神症状[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ALD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对患者早期开展预防攻击行为、预防自残行为、预防出走行为以及其他生活方面护理,可帮助转变自身不良行为,通过引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降低其焦躁情绪引发的冲突事件,以此改善行为障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社会功能缺陷及临床症状体征,在提升依从性的基础上使日常生活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吴霞民,马宁,王勋,等.2017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1):82-88.
[2] 武勇法,吕斌军,牛凯.小剂量奥卡西平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有行为障碍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9,40(18):113-116,123.
[3] 彭小冬,周志坚,谢海燕,等.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12):1416-1420.
[4] 陈静,程文红.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草案)关于神经发育障碍诊断标准的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6):411-413.
[5] FRIEDMAN B,LI Y.Using Rasch Analysis to Evaluate Accuracy of Individu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for Disabili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measurement, 2014, 16(3):315-335.
[6] 刘爱军,李安民,张海涛,等.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2):156-158.
[7] 任海燕.综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2):95-97.
[8] 林婵娇.护理干预在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63-166.
[9] 伍丽华,张杏莲,曾海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5):205-208.
(收稿日期: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