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3-09-12卢红霞孙彦平刘月坤陈风其
卢红霞,刘 玲,邢 茜,孙彦平,刘月坤,张 辰,陈风其
(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北 定州 073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密度和骨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LCF)是骨质疏松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升高[1-2]。目前OLCF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主要以康复训练、外固定支具、卧床休息、抗骨质疏松治疗、镇痛等为主,后者主要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等为主[3-4]。手术结合术后康复训练是目前治疗OLCF比较新的方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能更好地将医生、患者、护理人员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干预,从而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5]。本研究探讨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模式对老年OLCF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OLCF诊断标准;②年龄55~80岁;③压缩骨折为单个腰椎椎体,无神经损伤症状;④患者均有明显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多节段腰椎压缩骨折者;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内科疾病者;③有椎管狭窄、凝血功能障碍、陈旧骨折或神经损伤症状者;④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⑤不能按要求完成随访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OLCF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60~78(65.3±2.5)岁;体质指数(BMI)(24.18±1.08)kg/m2;损伤原因:间接性暴力29例,直接暴力19例,其他原因损伤10例;骨折部位:L130例,L222例,L36例。研究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62~80(66.9±2.8)岁;BMI(24.09±1.04)kg/m2;损伤原因:间接性暴力30例,直接暴力17例,其他原因损伤11例;骨折部位:L132例,L221例,L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类型、骨折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12)。
1.4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在C臂X射线机辅助下接受PVP治疗:定位后,在X射线机引导下,通过双侧椎弓根入路将针插入椎弓根形成通道。将钴钻推入椎体前中1/3,注入3~5 mL骨水泥。如果存在阻力或达到椎体边缘,则终止注射。当骨水泥凝固后,移除手术套管,监测骨水泥有无渗漏和患者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术后患者卧床12~24 h,术后48 h内可进行下床活动。
1.5护理干预方法
1.5.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并于术后进行体征监测,对于手术部位出现的肿胀、出血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于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卧床训练、肢体活动训练以及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和户外训练等。
1.5.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①患者入院后即与主管医师联合制定治疗与术后康复方案,并开展定期查房、共同会商治疗方案、评估患者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及时排除患者是否存在相关手术禁忌情况,合理评估手术风险,进行PVP手术。②术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③术中选取舒适的手术体位,严格控制术中输注速度。④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进行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给予饮食指导,保证营养供给;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尽早进行翻身和活动,防止压疮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心理。⑤由小组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术后即鼓励并指导患者适当尽早活动,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鼓励患者积极恢复健康,出院后电话随访进一步指导康复情况。
1.6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②比较2组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VAS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ODI量表主要包括疼痛的强度、站立、坐位、生活料理、提举重物、步行、睡眠、社会生活等10个方面,各项目评分范围在0~5分,评分越高脊柱功能越差; ADL量表评分可反映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进食、穿衣、翻身、梳妆、洗漱、床上坐起、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评分越高显示生活依赖程度越低。③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腹胀、便秘等。
2 结 果
2.12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比较
2.2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分)
2.3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ODI评分比较 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ODI评分逐渐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3,6个月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1,3,6个月ODI评分分)
2.4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ADL评分比较 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ADL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3,6个月O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1,3,6个月ADL评分比较分)
2.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OLCF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类型,可引起疼痛、进行性椎体塌陷并导致脊柱后凸,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6-7],会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减少和骨结构退化会导致脊柱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变化,在创伤的外源作用下会引起椎体压缩骨折,多见于胸腰椎,最常见于T12~L1椎体[8]。随着退行性病变的进展,脊柱后伸应力增加,椎体后缘及相应周围韧带肥大,可导致相应节段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椎体高度逐渐降低、后凸加重和顽固性腰痛。脊柱后凸畸形后,脊柱活动度逐渐降低,身体平衡被破坏,导致胸部容积和肺活量降低,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胃肠道症状[9-10]。PVP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治疗OLCF的常用手术方法。虽然PVP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老年人通常对手术和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并且术中及术后可能导致意识模糊、跌倒风险增加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术前及术后护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11-12]。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模式包括医护一体化模式与快速康复理念两方面。其中医护一体化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深入合作,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促使医护人员之间的无障碍沟通,确保医护人员相互尊重和信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3]。该模式与当下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观念十分契合,在解决患者问题同时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成效[14]。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注重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一对一制定护理治疗方案,提倡术后尽快下床活动,合理饮食,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使患者获得快速恢复[15-16]。
吴海菁等[17]报道,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可促进骨折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上,VAS量表、ODI量表、ADL量表通常分别用于评估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等特点[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治疗能更好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研究组出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促进老年OLCF患者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