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构建
——以“文档的编辑与美化”单元教学为例
2023-09-12史昭君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高塘学校
史昭君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高塘学校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有组织、有规划地探索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与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相契合,操作性、技能性较多的知识性教学内容特别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初中信息技术“文档的编辑与美化”单元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教学内容
适用于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下列特点之一: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此次探究选取的内容是宁波版义务教育初中课本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档的编辑与美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编辑。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本单元内容分成了四大学习模块:文档编排、图文混排、查找与替换和Word中的表格制作(如下页表)。本单元采取PBL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探究兴趣,进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笔者将面向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划分为四个阶段——情境导入提出问题、问题驱动探究新知、创作提升分享交流、评价分享总结点睛(如下页图),每个阶段都尝试渗透计算思维的内涵。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顿火锅,我们在鉴赏、追求美食的路上总是步履不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美食,关注北仑的美食,以“舌尖上的北仑”为主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问题驱动探究新知
本课主题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探究新知。教师围绕“图文并茂美文章”这一中心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等形式,学习图文混排和查找与替换工具的使用。
3.创作提升分享交流
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交流探讨、学生操作展示以及多元评价启发学生的智慧,并使其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师生互动中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内化新知,学以致用,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4.评价分享总结点睛
评价和总结可以强化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总结反思、梳理知识、归纳要点,实现知识和思维方式的迁移应用,这是计算思维形成的重要一步。在任务完成后,学生不仅要总结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迁移、总结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文档的编辑与美化”单元的内容是借助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文档,带给读者更好的视觉感受为教学的操作技能目标。笔者以《图文混排》一课为例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的课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师: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我们的饭桌上有很多专属于北仑的美食味道。请同学们借助“查找一下”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道北仑美食,并向大家介绍。
学生回答最喜欢的一道北仑美食,说明理由。
教师相应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道美食。
设计意图: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后续的课堂呈现营造和谐的氛围。
2.活动任务
教师从预先准备的“舌尖上的北仑”美食文档(文档1)中选择3~5种美食复制粘贴到“我的北仑美食”文档(文档2)中,对北仑美食进行介绍,为图文混排做铺垫。
学生完成操作任务。
教师巡视解决操作过程中粘贴可能出现的格式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既能有效回顾上节课的技术操作,又为本节课的操作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后续的理解和掌握。
3.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文档进行对比。
学生观察图文混排,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图片能够让文章更直观、更吸引人。
4.引出主题
教师引出主题:图文并茂美文章。
学生通过图文混排,制作出一份介绍北仑美食的宣传文档。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排版,培养学生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设计。
5.具体活动环节
活动环节一:调整图片大小,调整图片位置。
学生探究图片上圆形控制点和方形控制点的不同作用;设置环绕方式。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可以让学生始终有获得知识的紧迫感,可以推进课堂教学。
活动环节二:根据“美化评价标准”,继续编辑“我的北仑美食”文档,要求做到图文并茂。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并做相应指导;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做到评价的开放性与民主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环节三:学习“查找”工具,小结查找工具的作用。
学生查找“舌尖上的北仑”文档中分别有多少个冷菜、热菜和小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断自主尝试与探索,从中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活动环节四:学习“替换”工具,小结替换工具的作用。
学生展示文字的替换;教师演示格式的替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文字处理软件自动化、批处理的高效,体会到利用技术的便捷。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喜爱操作,喜欢合作,讨厌理论,具有较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因此,在“探究新知”环节,笔者鼓励学生自觉有效地获取、使用信息去编辑文档,从而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创作提升”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美化美食宣传文档,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文档编排、图文混排、查找与替换和Word中的表格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并巧妙利用这些操作技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培养计算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