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3-09-12刘芸芸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4期
关键词:针对性常规用药

刘芸芸

(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用药治疗,而且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随着疾病长时间的进展,可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如眼部疾病、足部疾病、肾脏疾病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和威胁[1]。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具有密切联系,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促进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在发生糖尿病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进行血糖的控制,基于此为了确保患者血糖的稳定控制,对患者正确掌握相关用药知识有较高要求,只有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正确的用药方式才能维持患者的病情稳定,促进身体的健康[2]。为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正确用药以及治疗依从性,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关键,在临床的护理中提出予以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因而,本研究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用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进行了观察[3]。此次研究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采用对照试验探讨分析了护理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 5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其中,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常规组,包括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取值范围48~80岁,平均年龄(68.37±6.49)岁,病程 2~15年,平均病程(8.52±3.46)年;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的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11例,年龄取值范围50~85岁,平均年龄(70.25±6.63)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03±3.6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入选研究的受试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其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高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或者全天任意时间段内随机静脉血血糖超过11.1 mmol/L;患者知情同意。②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完整,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依从性。③患者的意识清晰,沟通表达正常。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②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③受试者在中途退出,影响研究。④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禁忌。⑤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患者。⑥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注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

1.2.1 常规组 糖尿病患者接受传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健康宣教。患者每周到门诊接受一次诊疗,同时护理工作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向其说明在治疗过程中为什么要予以护理干预,从而更好地帮助指导患者认知疾病以及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②心理干预。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会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产生较严重的消极情绪,护理工作者应该安抚疏导其不良心理,及时予以心理开导以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接受治疗和护理。③血糖监测。患者在接受就诊期间,护理工作者应该对其血糖水平监测,毕竟稳定的血糖水平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有效管理,根据患者急诊时的基本临床资料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同时关注是否合并有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为期处理并告知医师对症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④血糖检测。大多数的患者并不清楚血糖的正确检测方法,因而护理工作者应该帮助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血糖检测方法,在掌握检测方法后有助于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变化的监测。⑤遵医嘱用药。糖尿病属于慢特病,需要长时间服用降糖药物进行血糖水平的控制,而且部分患者仅依靠服用降糖药物达不到理想效果,因而需要予以胰岛素注射降糖,因而为了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患者需要按照医嘱用药,并且不能随意更换药物以及改变用药剂量。

1.2.2 干预组 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案如下。①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平台。护理工作者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向患者推送糖尿病注意事项等相关疾病信息,便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另外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予以针对性地解决方案。②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在患者就诊后,护理工作者应该详细记录、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将其个人信息、疾病史、用药情况、疾病治疗、不良反应、并发症等相关信息收集、填写制成健康档案,并对患者的健康档案内容定期检查更新,同时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并且档案地建立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便于跟踪随访。③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a.根据纳入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采用简单直白的言语向每位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糖尿病,促使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同时针对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患者,可以为其发放制作的糖尿病宣传手册,便于加深糖尿病认知。b.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律播放糖尿病相关知识讲解视频,同时有糖尿病专科教育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让患者接受诊治过程中系统的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以便于及时有效地为患者解疑答惑,另外定期组织开展糖尿病专题讲座,一是便于患者了解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二是有助于患者间的交流,促进患者直面疾病并配合治疗。c.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着禁忌,需要加强饮食干预,结合患者平时饮食习惯和喜好,指导患者在食物摄入过程中应该控制糖类摄入量,以稳定控制血糖水平,摄入的食物应该多样化、规律进食,多吃蔬菜,适量水果,每日满足适当的蛋白质,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促使血糖水平的控制。d.运动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以及免疫力的增强,予以适当的运动,一般可以慢跑、爬楼梯等,在促进患者身体素质提升的状态下科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控制能力。e.用药方式的指导。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都是采用长期口服降糖类药物进行血糖的控制,但是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后可产生耐药性,进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此时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积极降糖,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可促进患者在控糖过程中的血糖干预能力提升。f.皮肤健康教育。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可导致其眼部、足部以及部分皮肤的病变,在干预糖尿病病情期间,需要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另外明确告知患者可并发的皮肤相关病症,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同时促进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④护理工作者需要跟踪随访,通过手机信息或者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需要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正确地按照医嘱用药、密切留意自身身体状况、并发症的预防、日常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告知患者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 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告知患者隔夜禁食10 h,于次日早上8点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的测定,其正常参考值为3.9~6.1 mmol/L;在餐后2 h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糖测量,静脉血抽取前应在5 min内喝完75 g糖溶于水的糖水,其正常参考值为小于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于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测定,其正常参考值为4%~6%。

1.3.2 观察比较患者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效果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评估,包括血糖监测、糖尿病认知、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用药方式5个方面的内容,每个项目计以20分,健康教育效果与评分成正比。

1.3.3 对比观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涉及4个维度(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共计43个条目,按照5级评分法评分,计以0~4分,总分范围0~172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3.4 分析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满意度的评估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包括3个方面: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和分数成正比。护理满意率=1-不满意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的描述用(±s),比较用t检验,技术资料的描述用频数、百分比(n、%),行χ2检验,以P<0.05说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护理前,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护理前均降低,且干预组较常规组的血糖水平更低,比较统计值(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s)

注:护理前后组内数据对比,aP<0.05。

2.2 对比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干预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糖尿病认知、运动健康、饮食健康以及用药方式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各项评分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效果(分,±s)

表2 对比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效果(分,±s)

2.3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针对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的对比,常规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干预组,比较统计值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分,±s)

表3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分,±s)

2.4 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干预组,且护理满意人数较干预组少,对比统计值差异(P<0.05)。见表4。

表4 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逐渐攀升,该疾病作为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血糖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果用药不正确、用药方式错误,均不利于对血糖水平的控制,进一步导致疾病发展后累及机体各器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诱发患者死亡[4]。糖尿病受到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生活饮食习惯等的影响,导致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后引发代谢紊乱症状,进而主要表现出高血糖的临床特征,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但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不够,难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着患者疾病的预后效果[5]。鉴于此,此次研究予以患者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成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为其稳定控制血糖水平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降糖类药物,而且是长期用药,进而加重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预后;针对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予以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用药方式、日常饮食、运动锻炼、血糖检测以及血糖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健康宣教,积极的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同时帮助患者改正了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了患者对血糖水平的稳定控制[6-7]。另外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使用药物降糖的过程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干预方法,但是予以患者传统的健康教育,不具有针对性,只是笼统的指导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缺少阶段性的目标,所以达不到理想效果,但是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模式具有系统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的特征,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告知患者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想起强调护理重要意义,促进患者重视护理,加强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其健康教育效果[8-9]。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强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好于常规组,P<0.05。因为予以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建立护理小组后,有效收集患者信息并建立健康档案,在护理工作者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下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也加强了其自我护理的意识,准确实现了阶段性护理干预目的,促进了家属的支持,进而获得患者的满意[10]。

综上所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社区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其应用价值高,能有效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积极配合疾病治疗预防并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促使患者对该护理干预方法的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针对性常规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常规之外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