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2023-09-12谭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4期
关键词:循证脑梗死血压

谭娟

(株洲市二医院护理部,湖南 株洲 412005)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病情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患者在发病之后,预后的效果往往较差,伴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了逐渐增长的趋势,在脑梗死以及高血压疾病合并发作的情况之下,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循证护理方式主要依托的是循证理论基础,其强调从科学化的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得护理质量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为了对这种方法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文章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下文详细报道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共计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4.80±5.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5.10±4.90)岁。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针对参与研究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在进入医院的初期阶段,需要做好入院宣教的相关工作,同时还要有效管理患者的病房环境,做好针对患者的生活指导,指导患者通过对症的方式使用药物[1]。

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同时接受循证护理的方式,具体操作过程中流程如下。

第一,要做好循证问题的提炼工作,结合以往在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以及教训,对于既往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对护理工作落实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识别,从结果进行分析,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含2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来说,脑梗死疾病以及高血压疾病在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会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在进入医院治疗的过程之中,其血压指标的波动非常容易对疾病的康复效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实际针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患者脑梗死问题的干预方面,但是对于患者血压指标的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而使得部分患者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十分明显的血压波动问题,增加了患者康复期间潜在的风险[2]。第二个方面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整体较高。对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来说,多数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是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管理工作所发挥的多数为辅助以及配合的作用,护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导致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难以真正得到有效的满足。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神经功能缺损问题的患者来说,其修复的效果难以真正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相关方面并发症的概率进一步提升[3]。

第二,要重视循证支持的获取,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要进行收集、整理、阅读以及分析,从所获得的资料中进行有价值的经验以及信息的提取,从文献验证的结果来进行分析,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血压控制效果不佳的风险整体较高,这也是在实际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的问题。

第三,进行循证干预方案的制定。在实际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所提炼出的护理问题作为护理的中心问题,对于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循证方案的制订,所涉及的方案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导患者自主进行血压控制,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自身的特点,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患者讲解维持血压指标稳定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指导患者在接受诊疗以及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饮食中要严格进行盐分摄入量的控制,保证饮食的均衡,另一方面要做到按时用药,用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医嘱,避免出现随意停药或是随意调整用药量的情况,要求患者每日固定时间进行血压指标的检测,并且对于高血压的症状及时进行汇报,使得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患者血压波动的倾向,使得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4]。第二个方面是从心理护理的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干预。对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来说,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会直接受到他们自身情绪因素的影响,不良的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也会导致护理工作难以正常展开,影响护理的效果。而如果患者持续的负性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消解,那么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也会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护理人员来说,可以尝试引导患者接受想象放松训练,引导患者家属多给予他们一些支持,使得患者的情绪能在最大限度地维持稳定的前提之下,减少情绪波动对患者病情控制以及治疗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以及沟通,确保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情绪波动能做到及时发现,教会患者一些正确的情绪调节的方法,促进他们调节情绪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得患者在接受护理的时候能始终维持在高度依从的状态之中[5]。第三个方面是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通过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脑梗死之后后遗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整体的身体状态,结合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康复锻炼方案的制订,尤其是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阶段,要引导患者参与神经功能修复的相关训练。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吞咽功能异常的情况,则需要注意训练患者的吞咽动作,如训练患者吞咽流质的食物,使得患者的吞咽功能能真正得到有效的改善,这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修复效果。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活动功能异常的情况,则需要指导患者依照被动锻炼以及主动锻炼的顺序,逐渐促进自身活动能力的提升,使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舌部功能进行训练,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1.3 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包括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两方面的内容。其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活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吞咽功能障碍3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表3。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mm Hg,±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mm Hg,±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n(%)]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多数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患者在发病之后,常见的表现包括脑组织缺陷以及脑组织缺氧缺血等,同时患者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表现[6]。这种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且其极高的病死率也不容忽视,高龄人群发生此类问题的概率往往更高。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医学界针对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但是从一些研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血脂异常,而且血脂异常的问题和患者疾病的进展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关联。脑梗死疾病具有较多的诱发因素,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高血压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诱因[7]。尤其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占比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加之现代人生活中承担的社会压力大幅度增加,饮食结构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致使脑梗死疾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加[8]。而临床上在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一些患者的身体状态较差,而且患者的心理压力较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而且患者在康复期间发生各种类型并发症的概率也整体较高。由此可见,在患者的预后环节之中,高效的康复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也说明在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之中,不仅要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同时高质量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保障因素[9]。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时,血压异常波动和患者脑部血管的病灶之间则会进一步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临床上在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之中,其整体的难度相对较高,如果护理人员对于高血压以及脑梗死两种疾病的相关影响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单纯结合临床治疗的相关需求制订患者的护理方案,那么,患者的康复速度以及康复效果都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10]。以往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常规的护理方式,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种护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尤其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医疗体系整体的完整程度在持续加深,医疗水平也在持续进步,越来越多新的治疗理念开始被融入到临床诊疗工作过程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循证护理的方式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1]。这种护理方式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循证理念以及优质护理理念之间的有机结合,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说,这种护理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发现能力及主动服务意识,对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除不适合患者康复的因素,并且结合患者疾病的特点以及自身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对护理重点进行有效的把握,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病情护理计划的制订[12]。

循证护理虽然还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但是这种护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综合性的特征。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案制订的过程之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流程:第一个方面的流程是对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潜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第二个方面的流程是通过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获得文献支持,使得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13]。第三个方面的流程是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而在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之中,在实际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充分依托高血压疾病以及脑梗死疾病之间所具有的相互关系,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有利于康复的护理方案的制订[14]。

临床上在实际针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之中,循证护理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价值:第一,能对患者的血压指标稳定性进行有效的维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高血压疾病是风险程度较高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脑梗死患者在合并高血压问题的基础之上,血压指标的波动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而在血压指标频繁发生波动的前提之下,也会使得患者脑部病灶部位血液循环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进一步加重。在采用常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之中,多数情况下护理人员采用的都是血压监测以及用药指导等相关的方法对患者的血压指标进行控制,虽然这种方式在短期之内能收到一定的降压效果,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所能收到的效果十分有限,尤其是难以长期对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进行维持。而在针对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案的过程之中,则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于患者血压指标控制效果这一问题的关注,鼓励患者强化自我的血压指标控制意识,教会患者一些正确的管理自我血压的方法,使得患者对于血压指标控制的重要性能形成更多的认知,促进患者血压指标控制意识的有效强化,尽可能地降低患者血压指标波动的风险[15]。第二,要有意识地增加针对患者并发症防控问题的关注,对于老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来说,相比于单纯的脑梗死患者以及高血压患者来说,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往往更高,在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之中,其在对患者的并发症问题进行预防的过程之中,所能收到的效果往往十分有限[16]。而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的基础之上,这种护理方法要求护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且指导患者早期接受康复锻炼,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活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方面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7]。第三,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具有病情严重的特点,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病情反复或是并发症的问题,康复效果则会相应地受到影响。而在应用循证护理方式的过程之中,依托循证基础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案的制订,进而达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目的,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18]。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更好,护理服务满意度整体更高,而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整体更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的过程之中,循证护理方式所具有的价值。但是,临床上在借助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之中,也需要注意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循证护理方式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往往更高,要想使其价值能真正得以有效地发挥,操作的规范性能真正得到有效保障,也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于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循证脑梗死血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稳住血压过好冬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