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养结合的优质药学服务对呼吸内科患者给药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3-09-12缪璟榕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4期
关键词:医养内科药学

缪璟榕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通 226006)

医养结合模式作为我国新型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医疗卫生与养老资源来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服务水平。随着医养结合模式的提出,药学服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既往有研究指出,医养结合模式与药学服务的结合,有利于节省患者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可减少药源性问题,提高用药安全性[2-3]。呼吸内科疾病有着普遍的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特点,患者大都需要通过服用单联或多联药物来治疗并预防感染,在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所引发的用药剂量与方法等不规范事项,不仅会降低医疗服务,还会加重患者经济与身心负担。常规的药学服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呼吸内科患者的用药指导需求,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为显著[4-5]。如何对呼吸内科患者开展用药指导,提升其质量是临床长期以来探讨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次研究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7例呼吸内科患者,对其采用医养结合的优质药学服务,旨在探讨该模式该应用于呼吸内科中对患者给药不良事件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7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具备基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②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两组患者与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均为自愿加入。排除标准:认知模糊者。97例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47.50±5.23)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5例,支气管哮喘8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肺炎8例,肺气肿7例,其他2例。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48.50±5.12)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7例,支气管哮喘5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肺炎9例,肺气肿10例,其他1例。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的审核与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学服务。患者需要在有护工配合前提下取药。药方需要经过药师审查,确定符合无疑后,则按照处方提供对应药物并将用药时间和剂量等信息详细告知。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取医养结合的优质药学服务,对患者提供全面的用药咨询、用药方法和剂量与频率及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优质。采取一对一服形式,在收到处方订单后,应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将药物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确保患者可理解用药相关知识,了解患者的既往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针对其目前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他疾病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强调药物的作用、具体剂量、每日用药频率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记忆力不佳或者对药物知识十分欠缺的患者,以其所服用的单联或者多联药物的名称与用药事项等运用表格制作成提示卡,或者在药物包装上重点圈出或者批注用药相关知识。在患者首次取药时,药师还需要注重提高患者对漏服、错服药认知,叮嘱患者不可私自增加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更不可能擅自购自一些非法保健品以及一些偏方等。安排定期访问,药师可每周安排一次社康中心访问,或者安排患者定期到院参加健康讲座等。此外,与社康工作人员建立有效沟通,提供药物自主查询工具,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扫码形式来迅速获得患者的用药信息,方便随时开展药物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 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2个月后的给药不良事件,包括药物剂量错误、医嘱错误、给药时间错误、注射速度错误和给药顺序错误发生率。总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给药不良事件例数合计/组内总例数×100%。

1.3.2 用药依从性 采取用药依从性评价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eport scale,MARS)干预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主用药积极性。该量表总分8分,<6分表依从性较差,得分6~8分表依从性中等,8分表依从性好。

1.3.3 药学服务评价 采用本院自制的药学服务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工作满意度,从提升用药规范、不良反应和沟通态度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从0~2分统计,分别对应差、可能和是,总分0~6分,4~6分表非常满意,1~3表一般满意,<1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给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的药物剂量错误、医嘱错误、给药时间错误、注射速度错误和给药顺序错误发生率分别为2.04%、2.04%、0、4.08%和0,低于对照组的6.25%、4.17%、4.17%、4.17%和6.25%,研究组的给药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给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的依从性好、依从性中等和依从性差率分别为46.94%、44.90%和8.16%,对照组的依从性好、依从性中等和依从性差率分别为33.33%、39.58%和27.08%,研究组的依从良好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对比[n(%)]

2.3 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评价对比 研究组对药学服务总满意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评价对比[n(%)]

3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上最多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菌药物虽可积极发挥抗感染治疗作用,但在不规范用药下,很容易加重病情,提高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近些年,医疗体制的改革深化,医养结合模式的提出,使得临床药学服务从单一的药品发放和使用说明服务逐步转向规范方向发展[6-7]。药师作为参与呼吸内科患者用药流程,影响其用药安全及质量的重要一员,在提高给药质量和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提高用药安全性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8-9]。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开展优质药学服务可明显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质量,可帮助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提高对用药相关知识的认知,减少因不规范给药而造成不良用药情况的发生,利于切实提高药物使用质量。

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的药物剂量错误、医嘱错误、给药时间错误、注射速度错误和给药顺序错误发生率分别为2.04%、2.04%、0、4.08%和0,低于对照组的6.25%、4.17%、4.17%、4.17%和6.25%,研究组的给药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依从性好、依从性中等和依从性差率分别为46.94%、44.90%和8.16%,对照组的依从性好、依从性中等和依从性差率分别为33.33%、39.58%和27.08%,研究组的依从良好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且研究组对药学服务总满意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差异可直接说明,基于医养结合的优质在降低呼吸内科给药不良事件方面有着显著的应有价值,在提升临床质量的同时还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获得患者的好评,便于药学服务工作的积极开展。科学合理地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匹配的药物相关事项,是有效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意外发生的前提[11-12]。大部分患者对会用药知识不了解,其往往处于被动用药情况,一方面在获得错误医嘱的情况下,规范用药可引发用药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在错误医嘱下,随意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剂量或者不在规定时间用药同样可给予药物不良反应可乘之机。医养结合模式下,向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从可引发药物不良事件的源头出发,在药师的全面用药指导和咨询,以及相关的优质服务中,可以确保处方的可行性,药物相关事项的可靠性,可以全程监督患者用药行为,指导其规范用药,为其药物治疗过程保驾护航,减轻因给药不良而导致的医疗经济与身心负担,提升用药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下,开展优质药学服务,可以规范临床药物从药房到患者手中的流通,可以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其对药物的治疗和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该模式经规范药师行为,可以提高处方的可靠性和规范药物的临床使用,联合社康中心,可以积极为呼吸内科患者构建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安全用药体系,提升其用药安全质量。

猜你喜欢

医养内科药学
医养当兴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