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12马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离导电线下

马芹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银川 750000

0 引言

在当前网络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模式愈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一些在线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进行线上授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017 年,课程标准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展以素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实施教学。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和教学现状等,本文尝试基于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带着任务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学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及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有效的实施教学,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和学习,还可以实施评价与反馈,便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 教学法及教学模式概述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最早起源于20 世纪的德国,也被称为“范例教学”,发展至今,也有人将其称为黑箱方法和单刀直入法。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很多学者普遍认为任务驱动就是将任务作为主线、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任务、教师与学生三者间要进行有效的互动[1]。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将所学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个合适的小任务,并巧妙设计将知识点融入小任务中,在学习新的内容前,通过设置任务激发学生产生想要完成任务的驱动力,并在教师的辅助下灵活运用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在一定的时间段完成所设置任务并最终获取知识。

1.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指线上、线下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整合,线上教学是以支持线上教学的APP(如雨课堂、钉钉课堂、腾讯会议及QQ 课堂等)为平台,在课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及任务,并为线上预习做好准备工作;在课中,基于课前准备,结合线下传统课堂的优势为学生解决难点及疑点;在课后,结合线上线下进行巩固教学的模式[2]。具体操作步骤为:在课前预习准备环节,教师通过创建班级(以钉钉课堂为例),进而在线上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如PPT,教材,相关实验视频、动画,拓宽学生视野的了解性学习资源等发布给学生,规定学习时间和设定要求,使学生按时进行学习并做好评价;在课中采取的线下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的真实课堂,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地交流与讨论课前预习环节存在的困惑点,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教师细致地进行讲解,并选取典型的例题进行巩固和方法的讲解,以期学生能当堂解决;在课后,教师设置有层次和梯度的习题发布于钉钉课堂,进行线上测试,待学生完成后,根据平台分析的数据进行线下反馈。

1.3 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

由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局限性,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课堂,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论是根据课程标准、各种教学模式的本质、新高考背景还是教育改革的趋势,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以知识点的难易为序展开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疲劳感,固化思维,不能很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线上教学主要的优势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零碎的时间和学习需求而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对于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或者在线及时与教师沟通解决;对于部分学困生及学习不主动的学生而言,由于每个学生在APP 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数据分析,迫使学生在教师布置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前,学生学习时长、限时问题回答的情况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构建情况等会通过后台将结果可视化展示给教师,更形象直观,教师可根据可视化的数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2 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以新人教版教材“离子反应”课时1 为例。

2.1 教学思路

任务分解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离子反应任务分解

线上教学时,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简单的内容进行学习,对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师处理过的微视频、动画及免费课堂的资源来预习,为线下课程奠定基础;通过线下课程教师的精讲精练来强化重难点知识,提供典型例题辅以解题技巧及方法,进而解决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疑惑——听懂了知识点但依旧不会运用知识点做题;课后,线上教师梳理知识点并设置梯度试题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记忆,通过最后的反馈进行答疑,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总之,将线下线上教学模式结合,针对之前线上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进一步完善,利用该模式实施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课前在线上预习新知识;在课中进行线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在课后通过线上学习进行知识巩固和完善,最后在线下进行及时反馈与查缺补漏。该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2 具体的教学过程

2.2.1 课前线上预习准备环节

教师于钉钉课堂创建班级,上传学习资源并以监督学生学习进度条、学习时长和不定时抽检答题及点名等方式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重线上线下课程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分配、考核评价方式、习题数量和难度等方面的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情境导入】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关于湿手触电的新闻报道。利用多媒体播放湿手触电事故的视频(视频结束后弹出限时检测题1)。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布置】教师:同学们看完视频的感受是什么?请回答习题1。

学生:完成习题1。

教师: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1 限时作答及观看视频时长检测学习情况。

【反馈及评价】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线下课堂教学,明确着重为学生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在线交流解决简单疑问。

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疑难点汇报给教师,与老师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

设计意图: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课中相衔接。

2.2.2 课中线下教学环节

教师在课前收学生预习导学案,不定时、不定人抽查学案问题并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及掌握的情况,根据学生抽查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师生在线下教室面对面交流,教师根据钉钉课堂后台提供的数据,及时反馈预习情况,针对性展开教学,教学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预习遗留思考题。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反馈预习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任务一:电解质及非电解质探究实验

自主/小组合作进行物质导电性的探究实验。

实验药品:干燥的NaCl 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

实验器材:小灯泡、导线、石墨电极、电源、烧杯;

学生组装实验仪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干燥的NaCl、KNO3固体导电吗?

学生:不导电。

教师:蒸馏水导电吗?

学生:不导电。

教师:干NaCl、KNO3固体加蒸馏水成溶液能导电吗?

学生:能导电。

教师:熔融态的NaCl、KNO3能导电吗?

学生:能导电。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分析本质原因:NaCl、KNO3固体不导电原因是固体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及容量,固体中的离子被束缚着,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定向的自由移动就不能导电;蒸馏水其实是弱电解质,能电离出离子,只是导电能力微弱,该仪器测不出来。通过实验探究,干燥的NaCl、KNO3固体和纯液体不导电,但NaCl、KNO3在水溶液和熔融态下能导电,结合所学的物质导电性实验,我们一起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下定义。

学生:认真聆听并做笔记。

学生: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教师:补充电解质及非电解质包括的物质,并进行概念辨析。

学生:认真聆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任务二:电离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NaCl 固体不导电,但水溶液导电?

教师:提示可回忆金属导电的原因来理解,多媒体展示微观示意图。

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

教师:讲授本质原因并提问,通过分析,大家想一想什么是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学生: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水溶液中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是电离;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例如NaCl=Na++Cl-。

教师:电离方程式练习并讲解书写原则:1)符合客观事实;2)质量守恒;3)电荷守恒。

学生:做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题启发学生;通过微观视频,结合所做实验的宏观现象让学生更形象化理解电离过程,基于微观示意图提供证据,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任务三:酸、碱、盐的定义

教师:大家试着写一下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并说说什么是酸?通过NaHSO4电离方程式进行概念强调。教师强调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教师:那NaOH、Ba(OH)2、KOH 的电离方程式怎么书写呢,碱的定义呢?

教师:那Na2CO3、FeCl3、(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呢?什么是盐?通过类比法进行归纳。

学生:练习并总结电离产生阳离子是酸。

学生:类比教师给酸的定义给碱及盐下定义:碱与酸概念类似,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设计意图:以归类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写电离方程式,一方面可以巩固电离的概念,一方面可以落实对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

【小结】教师:电解质、电离及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概念。

学生:学生和教师一起快速回顾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回忆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课中答疑】教师:如果学生还有问题应及时答疑并讲解精心设计的习题。

学生:提出疑问并做题。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清除障碍,通过典型例题巩固。

【作业布置】教师:梳理知识形成思维导图;并完成相应课后习题布置。

学生:完成习题及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点。

【评价】教师:组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及对典型梯度例题和提问进行评价。

学生:做题并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答题的可视化数据情况及正确率及时调整教学。

2.2.3 课后巩固提升环节

教师于钉钉课堂上传本节课所有学习资源,并进行典型例题细致讲解,以监督学生学习进度条、学习时长和不定时抽检答题及点名等方式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如下。

【梳理知识】教师:检查并梳理知识点。

学生:和同学一起总结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在教学平台上传。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知识点及其关系,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强调重难点】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补充强调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并公布教师整理的思维导图。

学生:认真补充扩展知识,深入理解重难点。

设计意图:完善知识体系,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答疑】教师:解决遗留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针对性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布置任务】教师:预习下一节课并完成梯度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并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巩固并督促学生学习。

3 结束语

基于任务驱动学生,结合线上的优势,例如,可以利用众多免费的教学资源来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料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吸引学生,将线上及线下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该教学法及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比较普遍,在中小学教学上应用不多。

本文将该混合教学模式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目的是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更有效地将资源利用起来,发挥最大的价值。

当前线上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很完善的评价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评价方式,通过新的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学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课堂,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电离导电线下
电离与离子反应高考探源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的制备
CPS导电回路电动斥力的仿真计算
人体导电与低压触电演示仪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