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和价值认同

2023-09-12徐颖汪向征

新闻爱好者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现传播价值

徐颖 汪向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通过阐释新时代背景下红旗渠精神传播的时代价值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价值;传播;实现

今日的林州山脉上蜿蜒盘旋着一条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翠绿丝带,这是曾经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民,经过十年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出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红旗渠沉淀为今日林州市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红旗渠精神更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极为耀眼夺目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就是一座记载了林县人民敢于战天斗地英雄气概的纪念碑,红旗渠精神永在。

一、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发扬

民族精神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魅力,有凝心聚力的内涵和顺应时代的魄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昂扬歌声似乎已经远去,但红旗渠精神所传承积淀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只会历久弥香。红旗渠精神就其本质而言,是发挥精神的力量去改造不是以直接满足人们需要的方式存在的客观世界。为此,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密切合时代进步节拍,把红旗渠精神中内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等精神加以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焕发蓬勃生机活力提供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战太行”之后,林州人民马不停蹄,接续奏响“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交响曲。在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新世纪之后,林州人民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地提出“重新装扮林州河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些正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一种先进的民族精神,要富有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在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赓续。

(二)红旗渠精神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护航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石,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支柱。“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1]今天的乡村发展在政策引导、资源投入、人才吸引等方面面临多重困境,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除加快解除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限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以“稳妥”和“有序”兼而有之的气度,在继续开创农村振兴的新局面外,还要有红旗渠精神这种克服种种困难,排除种种艰险的力量,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和信心,精诚团结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最终完成党和人民的托付,取得光辉的胜利。

(三)红旗渠精神为深化改革增添活力

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不懈奋斗的历史,改革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中华民族面貌焕然一新的景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板仿效,中国这艘巨轮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全球风浪中行稳致远是我们绕不开的实际。当前我们的发展既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老问题,又面临发展起来后收入分配不均等新问题,还有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关系固化趋势等种种挑战。面对诸多“拦路虎”,尤其需要保持发挥红旗渠精神中百折不挠的锐气,增强主动性,不等不靠不要,将个人能力放在集体环境中不断扩大,我们改革的旗帜指向何处,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就在何处发挥作用,积极主动、勇于实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改革成果。

(四)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前行

红旗渠的修建历经十个春夏秋冬,红旗渠的方案通过千百遍修改完善;红旗渠渠岸上的一塊块山石、一层层台阶,是数十万人民日以继夜的血汗铺就和筑成。虽历经艰辛,但绝不言弃,只有敢于拼搏,才能造福社会。林县人民用事实证明了,修渠不是空谈,梦想需要实干才能实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具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生活条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但现实中还有很多诸如改革任务和经济工作的硬仗需要我们去打。如果这个时候面对成绩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精神懈怠,面对困难临阵退缩、推诿扯皮、观望等待,民族复兴的愿景就会变成空想,人民的愿望就会落空,发展的机遇就会错失,国家的前途就会葬送。

(五)红旗渠精神为宣讲中国声音注重音

中国式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世界学者们争相研究和学习的先进经验。可是在与物质相对应的另一面,意识形态的发声和发展方面却面临被围追堵截,四处受阻的窘迫环境。尤其是面对泛滥的西式“民主”、“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暗流涌动,我们不仅要向广大人民揭露其本质观念的虚假性,而且还要实现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合理性辩护。马克思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2]传颂红旗渠精神就是传播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彰显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变化,看到中国精神的精髓,要获得与今时今日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

二、红旗渠精神传播遇到的问题

(一)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消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同向力度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受众与信息接受的关系,受众对于内容的创作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和“编辑部”。传统的传播是媒体通过设置相关议题来促进内容的交流和关注,传播具有中心性和单项性特点。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工具下沉给每一位普通用户赋权,传播方式已由传统单向性传播向双向沟通乃至多向实时沟通网状传播模式转变,“去中心化”不可逆转。如何将红旗渠精神传播出去,既需要官方媒体的声音,也应该有自媒体、融媒体的身影,在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和裂变的过程中,曾经的中心主流媒体要通过专业权威的传播表现,重新赢得信息受众的信任,重塑意见中心地位,再建良好稳定生态环境。

(二)传播商业化和资本逐利化削弱红旗渠精神的情感温度

新媒体时代,那些能获得高赞、高浏览量的信息是资本的宠儿,一些信息发布者不会关注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反映,更谈不上对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的导向责任。在利益的推送下,传播者只是将信息的发布视为“任务”,信息发布关注度高,即宣告“任务”完成。通过“打造”“包装”“炒作”等策略,制造的文化热点和文化取向,表面上推动了思想宣传教育,实际上却很难引起受众群体心理上的认同。同时商业化传播推崇的规律是价值规律,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要遵守等价交换,这必然对红旗渠精神的无私奉献造成冲击;市场经济将利益主体缩小到家庭乃至个人,也必然在较多的利益主体间产生分化作用,对红旗渠精神的团结协作产生巨大冲击,使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先进思想所蕴含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关怀不断稀释,时代赋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逐渐流失,丢失了照亮心灵、驱逐黑暗、抚慰精神、升华境界的情感温度。

(三)传播方式单一削弱了红旗渠精神传播持续热度

今天红旗渠精神传播方法还是沿用传统媒体时代的宣传策略,一般借助照片、文字的宏大叙述,传播形式扁平化,无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讲述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感人故事,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难以拥有广阔空间。从传播语境来看,在宣传红旗渠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内容时,语言较为严肃,学术性强,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传播语境的话语体系,不利于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接收,也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同时传播多是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遗存事迹或内容的宣传,没有代入感和沉浸感,不能使受众产生体验式、融入式信息获得,也不能让文物“动起来”、让精神“活起来”,从而让带动受众进行价值思考、引领社会思潮方面陷入被动,使红旗渠精神传播力逐渐式微,出现传播热度消退的问题。

(四)多元文化下红旗渠精神传播空间受到挤压

当今国际局势紧张,国家之间充满了博弈,各种竞争与合作接踵而至,在精神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发达国家将与其自身利益相關的带有其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品位等元素强加入发展中国家市场,以此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文化的侵害或挑战,并使发展中国家流行文化受其支配程度越来越高”。[3]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微媒体平台进行文化渗透,大面积推广各种带有强烈趣味性、娱乐性的内容吸引受众注意力,将部分受众带入一种奇幻且难以自拔的状态中,使人们沉迷其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引领时代的步伐,维护民族文化,弘扬红旗渠精神,坚决抵制西方糟粕精神的入侵。世界可以有多重色彩,但是最鲜艳的颜色一定要是那抹“中国红”。

三、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传播的实现路径

(一)服务人民增强红旗渠精神引导力

红旗渠是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历经十年时间修建的,它本身就来源于人民群众,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文化,用新媒体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传播让其具有新的活力和感染力,用传统媒体积极跟进,让更多的受众接受影响和感召,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情怀。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应当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而非流于表面、兴于一时,以恒心恒力将红旗渠精神发扬下去,在理论与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传播要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这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创造,曲高和寡、敝帚自珍的文化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得不到呼应和认可,需聚焦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红旗渠精神。

(二)创新方式扩大传播内容感召度

红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红旗渠的山山水水就是红旗渠精神最好的代言人。除了传统的经典参观、导游讲解、文字宣传、影音制作等,还可以用三维立体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电子触摸书籍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展览。还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红旗渠修建历史的真实场景,讲述修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实现传播方式由静态到动态的升级转变,使其表现得更加生动。甚至还可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设立一些参与性的活动,如开展铁姑娘打桩、凌空除险等项目,让游客目睹工程之浩大的同时,切身体会修渠之坎坷,感受引水工程的不易,体会修渠前辈们的艰苦与坚持,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设计独特的文创产品,如设计红旗渠“红飘带”轮廓的挂件、印有修渠劳模卡通头像和事迹的明信片、带有红旗渠标志性建筑的伴手礼等,可以使更多人了解红旗渠,让红旗渠的红色印记通过景点的印迹被带到各地。

(三)制度设定加强传播规范化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4]在当下传播的各种渠道领域内,既有主流的也有非主流的,既有科学的也有错误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它们相互交织、展开博弈,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声音淹没在网络“杂音”“噪音”的洪流之中,面临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风险。网络不是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通过规则和监管抵制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非健康思想传播,为传播世界创建一个朗朗乾坤。

(四)立足青年培育精神传承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更加关注当下的生活和消费,缺乏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对红旗渠的建筑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了解逐渐淡化,特别是年轻人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不足,导致在传承中出现断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5]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赓续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血脉,也是弘扬红旗渠精神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将红旗渠精神纳入素质教育,将红旗渠故事带入课堂,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年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实现红旗渠精神持久、稳定、有活力地传播。

“在新时期,红旗渠精神需要弘扬,红旗渠人需要宣传,我们不能让红旗渠的故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浩气长存,摸到红旗渠上的石头,撩起红旗渠的水,我感到这是真实的、永恒的。”[6]今天我们读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探索着清渠背后的精神内涵。曾经,艰苦、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带领我们凿出人工天河;现在,这样的精神仍将鼓舞我们在新时代继往开来,开创新的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2-2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刘向阳.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学习论坛,202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9.

[6]刘剑昆.红旗渠走上《百家讲坛》背后的故事[N].安阳日报,2022-03-29.

[7]习近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

作者简介:徐颖,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阳 455000);汪向征,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安阳 455000)。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实现传播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