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孙燕姿』成顶流:一场艺术与法律大考
2023-09-12王琳
文 王琳
AI进入人类音乐生产,更多的可能性,是有助于激发更好的音乐创作,丰富听众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审美。
人工智能(AI)时代,唱片工业式微。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一个声音在2023年横扫歌坛,光速成为娱乐圈顶流。她就是常被调侃为“冷门歌手”的孙燕姿的分身——“AI孙燕姿”。不仅歌迷为这位虚拟歌手疯狂,“AI孙燕姿股”还带动资本市场,让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再度出圈。
人红是非多,走红的“AI孙燕姿”也照例引发了诸多争议。音乐欣赏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可能有人觉得AI歌手的演唱没有灵魂,而有些人却觉得AI歌手的演唱在情感处理上更到位。
的确,“表达生硬”“数字感”“跳跃感”“不流畅”等,长期以来都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声音产品的软肋。但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AI孙燕姿”,AI已经真实侵入了人类音乐生产。
网络热传的“AI孙燕姿”,其训练数据仅有《孙燕姿》《逆光》与《是时候》3张专辑。100首不到的曲目数据量,就训练出了一组稳定、清晰且自带情感和个人标志的音色模型,成为源源不断生产各种翻唱作品的声音素材。
对音乐产业来说,这不仅意味着AI歌手将会大批量出现,制作人和词曲作者也可借助不同歌手的AI音色模型生成样带(Demo),从而更直观地匹配到最适合的演唱者。
作为唱片公司,或许还可以发布旗下歌手,甚至是已去世歌手的音色模型,供用户有偿使用。作为用户,我们或许还可以借助已逝歌手的音色模型,再次欣赏那些已消失的声音。AI进入人类音乐生产,更多的可能性,是有助于激发更好的音乐创作,丰富听众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审美。
当然,AI歌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比如,经人工智能提取和处理的歌手音色模型,得不到现行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但它毫无疑问应该得到保护。
如何确定音色模型的权属?这些权属涉及哪些内容?歌手本人能否取得音色模型的版权并加以商业利用?唱片公司或AI公司对歌手音色模型的权益又有哪些?凡此种种,将是著作权法下一轮修订极为紧迫且无法绕过的大考。
与个体声音最接近的保护对象之一,应是个人肖像。从法理上分析,音色模型也应得到与肖像权类似的保障。AI歌手和AI翻唱进入更日常化的应用,也只是时间问题。音色模型的正面价值,将随其广泛应用而逐渐显现。在规范和促进音色模型作品创作和应用的同时,也要防止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至于AI歌手和AI翻唱涉及的歌手姓名权、名誉权、发表权、词曲作者和版权所有人财产权等,现行法律已有相关规范。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谦抑执法较严厉打击当更可取。就如多数权利人均选择了“让子弹飞一会儿”一样。未来究竟是“孙燕姿状告AI孙燕姿”,还是“孙燕姿携手AI孙燕姿”,都是权利人的个体自由选择。围观者乐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