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古未来主义Y2K在视觉传达的美学表现

2023-09-12张志伟

艺术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未来主义亚文化复古

□ 李 聪 张志伟

作为复古未来主义的衍生,Y2K 诞生于20 世纪和21 世纪交替时期。人类对科技恐惧与希冀的情感交织再次使其成为一种亚文化潮流的象征。脱离了2000 年前后“电脑千禧虫”的计算机程序风险,Y2K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构建了新纪元的畅想与狂欢,被应用于众多视觉传达设计中。本文将对Y2K的视觉特点、复兴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归纳,进而深层解读Y2K 的美学内涵,为视觉传达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复古未来主义社会内涵

“复古未来主义”这个概念以百度百科为基础,被解读为“在现代艺术中,仿效早期的未来派设计样式,它带有一种复古的感觉和科技感,体现了早期艺术家对未来的想象,就像是一个真实的平行空间”。早期未来论思想是以历史发展的经验和科学知识为基础,对人类的发展进行预言。纽约大学的一名艺术设计教授兼评论家说:“如果说,未来主义是用来形容我们对未来的期望,那么,复古未来就是描述我们该如何记住这些愿景。”从根本上讲,复古未来是一种回溯的行动,它指的是一种对过去特定时期的设想。未来主义和复古未来主义是一种源流关系,但思想态度有明显的差异。未来主义是人类处于过去对未来产生乐观态度的科技幻想,复古未来主义则是人类会怀着担忧与不满的心态,去质疑技术乌托邦的美梦能否成真。

Y2K 美学与复古未来主义的思潮有紧密的内在联系,Y2K 出现之时正是科技的过快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之时,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当下的未来并未朝着人们当初预想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科技的恐惧和担忧也日益加重,转而从以往对未来的幻想中寻求慰藉与希冀。Y2K 与复古未来主义类似,都体现了过去对未来的怀旧,而怀旧的同时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和预设。在文化上,无历史的现在感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怀旧。怀旧实为伤今,由于大脑生理机能的麻痹性和社会的后视镜习惯,当新科学技术创造一种新社会环境时,往往反而使过往时代更清晰可见。这种希望复古怀旧和崇尚未来统一心理实则是矛盾的,反映了人们对当下现实的逃避。

二、Y2K概述及发展历程

Y2K 指的是“Year Two Kilo”或“Year 2000 problem”,意为2000 年。2000 年也被称为千禧年,它处于20 世纪最后一年的关键时间,“千禧”这个词承载着人类对即将到来的21 世纪的期待和希望。1995 年,美国计算机行业从业者戴维·埃迪最早提出了Y2K 这个词汇,用来指代人类历史即将跨越千年时,计算机程序处理日期上的一个漏洞,也被人们称为“千年虫问题”。在这个时期互联网刚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网络在数据处理方面并不完善,因此产生了全球范围内对“电脑千禧虫”问题的讨论。由于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年份控制界面在当时科学技术下只能使用两个十进制数字表示,人类担忧2000 年会被计算机显示为“00”,某些程序在进行运算时有可能会被电脑误解为1900 年,导致设备停止运转或引发别的灾难。然而,当指针顺利走动那重要的一秒后,戏剧性的结局让人们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但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并没有消散,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对千禧年的欣喜与期盼。

在经历了1995 年至2003 年的高峰期后,Y2K在2014 年前后才拓展为一种审美趣味,逐渐发展成一个以数字科技为核心,以鲜艳色彩为视觉表现形式,同时承载“乐观主义”和“技术乌托邦”理念的一种流行亚文化。如今,Y2K 在今天乘着21世纪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浪潮,受到当代年轻人特别是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推崇。虽与当下流行的赛博朋克风格有几分相似,但Y2K 追求乌托邦理念与赛博朋克反乌托邦理念大相径庭,前者是本着矛盾性和复杂性的心态对未来科技保持的憧憬和期待,而后者则是对机器人和未来技术的忧虑,进而虚构出一个世界,强调独立和自我意识。

2018 年以来,网络平台中涌现了大量以“Y2K风格”“Y2K 审美”“Y2K 美学”为主题的媒介创作内容,形成千禧年文化怀旧回潮。事实上,Y2K 文化的数据科技现象显现的端倪最早可见于1982 年的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电影反映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有形的物体转化为数码信号”的奇妙想法。也正因他对未来的技术充满了艺术的想象,所以后续经典电影《黑客帝国》诞生了,在电影中主角和母体系统之间的对抗战斗设定,在《黑客帝国3》中达成了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和谐大结局。电影中正对应了人类对科技的复杂与矛盾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现的是希冀与恐惧。同样,片中黑色皮衣搭配黑色墨镜也成为Y2K 服装风格的一个经典流派——“黑客帝国流派”。服装大多采用深色和较厚的布料,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未来世界神秘且危险的感觉。

三、Y2K美学视觉表现特征

Y2K 风格经常被包括在“Y2K 美学”中,用于描述任何与“Y2K”审美相关的产品、音乐、服装、游戏等领域的视觉效果。当前,Y2K 文化保留了过去高饱和度色彩、科技材质、低保真像素的特点,具体如下。

首先它的核心是科技感。而这一点源自那个时代人类对未来科技的憧憬。“经济复苏”“九十年代”这些关键字眼,展现了当时人们崇尚和平、繁荣、及时享乐的理念。在千禧年来临之际,“未来世界”看起来近在咫尺,整个人类都在新世纪的来临中期盼着。此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界面、失真模糊的字体、图片、音乐样本等这些与电脑相关的元素都属于Y2K 标志性代表之一。作为第一个被电子技术影响的时代,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21 世纪被赋予新潮、梦幻,众多视觉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呈现出充满未来主义和受太空时代影响的设计美学的新面貌。

在形式方面,Y2K 风格的纯粹表达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多为曲线形态,受20 世纪30 年代美国流线型风格的影响,通常在视觉表现中不规则的曲线是常用形态,有圆滑、未被确定的感觉。二是渐变,这种字体、图形的处理方式具有律动感和方向感,如流水的瀑布,让人的思维仿佛置身另一个维度。三是连续,通常设计师通过文字的环绕式连续、递进式等手法,加深信息接收者的印象,形成独有的版式风格。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形式也在逐渐进步,除蒸汽波元素、极客图案、几方连续的重复设计、低分辨画质的古早电脑标识外,多维艺术营造的空间感也别具特色,如2D 艺术具有高度概括、提炼、简易制作的特点,3D 艺术能够营造视觉冲击效果,体现渐变及闪亮的特点。印度图形艺术家和设计师Prateek Vatash 通过名为《36 Days of Type》的字体设计挑战项目,深受Y2K 美学的启发,将不同字母、数字浸染霓虹色调,变幻出虚实相生的空间,在强调复古活力感、科技未来感的同时,又凸显了胶片质感。

在材质方面,以未来主义为主导,Y2K 风格基本上是运用金属、激光、漆皮、透明且像果冻状的PVC 等有光泽感的材质,而塑料材质也因当时电子数码产品都是采用塑料外壳,在当时被大量使用。比如,在鞋饰中,PVC 材料是很常见的,但在视觉上由于能体现出的透明效果受到限制,所以平面都是用光晕营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设计师可以利用渲染技术制造清晰真实的效果。苹果公司在1998 年发布 iMac 产品时,工业设计副总裁乔纳森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第一代iMac 的设计是借鉴了1962 年科幻动画片Jetsons 中的经典风格,iMac 的外观广受欢迎,一部分原因源于它大胆使用了新颖的颜色和透明的塑料外壳。当年这种半透明的彩色机壳比一般的外壳贵三倍,同时能让消费者对 iMac 的内部构造一览无余,给人一种独一无二、高级的视觉体验。

在色彩方面,大量运用银色、黑色(用于线条)、粉色、紫色、冰蓝色、亮白色、亮橙色等,在看起来十分闪亮的同时,体现个性的大胆、张扬,显示新千年时代的人对新事物的喜爱,试图推翻沉闷的过去迎来改变。这种高饱和度色彩是Y2K 美学的特征之一,与世纪初人们的情绪有很大关联。设计师会通过显眼的颜色来突出设计对象的特点,利用色彩突出设计作品的形式,使设计作品更富有情感色彩。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明亮鲜艳的色彩可以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变化,使人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和联想,这与当时的社会氛围不谋而合。

四、Y2K美学复兴因素浅析

Y2K 华丽而又富有未来气息的视觉语言,让这个时代的审美观不再局限于少数小众文化和亚文化群体。或许,它的复兴回归并不是单纯的循环理论能够解释的,我们也很难用一两个形容词高度概括千禧审美的再次流行。处在过去和未来两个时代交叠的我们,看待Y2K 的感觉既遥远又临近,既陌生又熟悉。

Y2K 能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新奇热诚之情绪。Y2K 作为当下时兴的审美对象,情感成为动力性因素。当人们对审美对象比较熟悉时,就会开启记忆之门,并产生某种情感回应;人在面对异质的美学客体时,会因为新奇和期望而加速认知,进而形成强烈的观赏性。如今,Y2K 的文化复兴主要是一种流行趋势,许多喜爱Y2K 文化的人都会选择用Y2K 的服装表达他们独特的审美。大量的霓虹色调、塑料金属激光质感代表着Y2K 的审美与潮流。当我们用陌生与熟悉两种交叠的视角去重新审视Y2K时,扑面而来的就是充满了矛盾的趣味性心理。Y2K 美学的元素就像烟火一样,将今天人类被长久压抑的情绪全部释放出来。

宣扬个性的审美诉求是Y2K 复兴的因子,期盼科技能让萧瑟退散,使人们带着强烈的主观因素畅想未来,从中寻找些许乐趣。作为一种审美亚文化,Y2K 满足了年轻人对不同文化的精神需求,在本质上也从未丢弃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它的社会身份始终从属于以主流价值为主导的文化体系,在与主导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充实着时代的美学系统。

Y2K 的发展得益于圈内文化推动和新媒介技术的支持。苏州大学马中红博士认为,亚文化拥有社团属性,青年亚文化团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理想,也是网络亚文化群体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在Y2K 亚文化圈中,成员因对科技元素、幻彩感等这样的视觉表征或积极乐观的精神内核表示认同,从而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互动性、建设性的圈层文化。在新媒体的加持下,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传播途径,有效推动了Y2K 文化的传播。总体而言,“新媒体”特征成为以95 后为主体的网络亚文化青年群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开放的社交平台因传播快、涵盖广的优势赋予了圈层群体话语权和交流的空间,使圈层内成员有较高黏性。

五、Y2K美学的思考与展望

Y2K 美学有丰富变化的元素、幻觉效应的颜色规律与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为设计师提供了参考。在当下日益同质化的视觉设计中,恰当运用Y2K美学一是能借用丰富的视觉信息传达品牌和产品信息,二是能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能传达产品的独特和个性化价值。我们正处在一个百花齐放、不断变革的新时代,社会上各种流行文化、反主流文化都在不断推陈出新。若仅限于Y2K美学中固定要素的选择和使用,很可能使人感到审美疲劳,并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回望设计史,波普设计运动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后来只能在工艺美术运动和其他复古风格中找寻素材参考,背离了想要在形式上创新的初心。因此,Y2K 美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在不改变Y2K艺术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寻求创造性突破,走向成熟。

复古未来主义Y2K 美学因突破传统模式、追求标新立异而独树一帜,回归大众视野。不同于过去人们对科技盲目乐观的幻想,其多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审视,在与主流文化的交融中,突出了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并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造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和表达。设计师要尽量使Y2K 审美在视觉传播设计中的表达方式更丰富,打破传统设计表达方式的限制,创造兼具多种感官体验的作品。

猜你喜欢

未来主义亚文化复古
未来主义
秋日的复古之约
未来主义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复古“轻”暗黑